八卦陈毅(zt)
八卦陈毅(zt)
胡兰畦,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1927年又毕业于黄埔军
校第六期女生队。1925年参加北伐,曾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工作,1930年留学于柏林
德国国立政治大学,因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被捕入狱,经鲁迅、宋庆龄在上海向德国领
事馆抗议后获释,1934年应邀参加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抗战开始后,组织上海
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前线服务4年。1946年任贵州日报社社长,1949年后在北京工学
院工作。全国政协委员。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是中国革命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名世
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
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送回国。1922年回到四川家
乡,通过与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
习,并经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间接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团政治
指导员,率部参加湘南起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一部,上井冈山
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会合,部队改编为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
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毅陈初次见面时,毛泽东就表示:相见恨晚,
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朱毛汇合之后,也有很多矛盾,其中既有正规部队同地方农民起义军的矛盾,也有关
于领导权的问题纠纷。新到红四军工作的刘安恭任军委书记。刘认为前委只讨论红四
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对此做法,朱德表示赞同毛泽东坚决反对。
实际的结果是朱德和刘安恭分了毛泽东的权。而且朱毛的矛盾在整个红四军的高层已
公开化,也就牵涉到每个人的站队问题,明确表态支持毛泽东的红四军高层领导人只
有两个----那就是陈毅和林彪。在毛泽东“主动”将四军政治部主任让给刘安恭时,
只有林彪和陈毅表示坚决反对。而在朱德和刘安恭倡议成立临时军委时,也是只有林
彪和陈毅反对。而且朱德针对毛泽东明确提出书记专权这一现象。
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由陈毅主持在龙岩城内召开。因为陈毅和林彪已
经两次明确表示支持过毛泽东,所以毛泽东认为这次陈毅也会和林彪一样,坚决地支
持他。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毛泽东的预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就有点雷同
肖克对朱德支持的情况。
会议在陈毅的主持下,1929年6月末的红四军“七大”决议案中对毛泽东的问题总结为:
A、英雄主义——(这个绝对正确是毛泽东自己特有的,最能体现的是抗美援朝-这也
是一个领袖人物所必备的-以下括号里是笔者所注)
B、固执己见,过分自信-(没有自信的人怎么能做领导,要不的话还不早就被做掉
了,那么固执己见就是自信带来的副作用,如果成功了就是自信,反之就是失败了)
C、虚荣性重,不接受批评——(这个问题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
D、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不知道38年后陈毅在怀仁堂拍桌子的
时候有没有想起这句话,这个可是毛泽东的强项啊)
E、对同志有成见——(应该是说是对朱德等人有成见)
F、工作态度不好——(根据当时毛泽东的表现来讲,这个应该是莫须有)
G、小资产阶级色彩浓厚——(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因为毛泽东娶了永新一
支花--贺子珍?)
陈毅总结说:毛泽东“因有以上之错误,使同志们怕说话,造成个人信仰,使小团体
观念加重。”并且因为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对争论应多负些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
告”处分。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陈
毅被选为前委书记,这个当然并不是因为陈毅刻意夺权,但是由于陈毅的调和,在大
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情况下,陈毅居然得到了最多数的票。毛泽东被迫“下野”,
郁闷地离开红四军,到蛟洋去养病。陈毅一不小心得了个“一把手”的位子,却发现
并不好坐,红四军在攻打焦岭、梅县等战斗中失利,部队受到损失。在挫折与失败中
陈毅深深体会到毛泽东指挥作战的英明、正确。此时,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电示红四
军派领导到上海参加军事会议。陈毅8月下旬由香港辗转到达上海,向中央政治局会议
报告了红四军的情况。周恩来要求红四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
前委书记”随后,陈毅根据周恩来多次谈话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了一封给红四军的指
示信,即著名的“中央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周恩来看过之后说:“很
好,就是这个意见。”陈毅只得屡次三番请毛泽东回来。你陈毅干不好就想起我了?
毛泽东当然有脾气,不肯随随便便罢休,他写信,挖苦说:“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
严正督促工作,此为陈毅视作眼中钉,陈毅让我作八面美人,四方讨好,我办不到,
不打倒陈毅主义我就不回来。”(此信存于中央革命军事博物馆)
好在陈毅很诚恳,亲自登门道歉,又有中央的指示信,毛泽东出了一口恶气后,总算重
新出山了。公心而论,当年毛泽东、陈毅、朱德、林彪之间的争论还是很民主的,充分
体现了共产党人襟怀坦白、民主文明的风范,值得今人效仿。但陈毅大概再也不曾到
过毛泽东心底可以真正“遇事相商”的人物里去了(林彪这时候便成为毛泽东的患难
知己)。不久,陈毅离开了主力红四军,很快又到了江西地方军区,主抓“扩红”工
作去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陈毅虽然曾与朱德、毛泽东并列,但其实朱德、毛泽东也
只是一方诸侯,上面还有不少“婆婆”,乃至中共中央;红军也不只这一家,别无分
店。譬如吴光洁、戴克敏1927年11月即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起义,开辟了鄂
豫皖根据地,后来壮大为红四方面军;方志敏 1928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创建
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还有李文林式的根据地。
抗日战争,陈毅与粟裕在苏南、江北发展新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功不可没,尽管主
要不在军事上。
建国后,陈历任上海市长、市委书记、外交部长、副总理,但他最出名的表现则是在
一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的时候,陈毅说过“我们等打仗等的头发都白了,趁我们这些
老家话还在,赶紧打,打完了我们再建设。”,这番言论令世界舆论哗然。
还有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情,一是带头闹了“二月逆流”,二是在红卫兵对他的批斗会
上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演讲中直接说“毛主席也会犯错误”、“毛主席也不过是个
人”、“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拥护毛主席也不一定就是革命”等等名言,举
坐一片哗然,虽然受到冲击,最终也平安无事。
1966年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中央领导同志碰头会说:“有不少人当官做老爷,高高
在上,忘了自己还是人民群众中普通的一员,这样的干部我看就是要烧一烧,让他们
至少不要忘本”。而后,毛泽东又补充说,“对于那些老干部,包括各省市自治区的
主要领导,不烧不行,要继续煽风点火。”毛主席紧接着又说,“但是烧成灰也不
行,要控制火候,还是要救人于水火之中啊!”
陈毅的一生政治上是波澜壮阔的,生活上同样,菊黄草长明月夜,茜兰花开满畦田。
胖帅的情恋总是诗。
1930年,他任红22军军长时,在江西信丰娶了19岁女学生萧菊英。次年,陈毅去开
“肃反”会,归途遇白匪袭击。马死了,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就在他步行绕路往家
奔时,萧菊英认为丈夫已死,她跳井殉情了。
陈毅写下《忆亡》诗:
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
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
1932年重阳节,经李富春、蔡畅介绍,与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结婚。1934年红军
长征后,陈毅留守江西中央苏区,动员赖月明服从大局带头疏散回乡隐蔽、打游击。
二人于10月20日分别。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陈毅才得知,赖月明在被捕后跳
崖自尽。
陈毅于当年农历九月初一写下《兴国旅舍》: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其实,“叛徒告密被捕牺牲”是误传。赖月明并没有死,她在战斗中和组织失去联系
后,流浪乞讨,被当保长的父亲抓回,卖给一个补鞋匠。第二年鞋匠客死他乡,赖月
明找到一个负伤掉队的红军方良松结了婚之后,回乡务农,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
看到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想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和儿女死死拦住。
1972年陈毅去世,赖月明从生产队的喇叭里听到陈毅的讣告,焚香遥祭并发去唁电。
读到陈毅那首《兴国旅社》时,赖月明泪如雨下。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见到了时
任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1989年春,74岁的赖月明接受记者的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
总的“月明”还在人世。
1938年初,在筹组新四军途中,陈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的胡兰畦。
胡兰畦(1901年6月22日—1994年),四川成都人,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
命战士。远祖是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其父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其母也颇
有文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20年冬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被父亲许
配给表哥杨固之。胡兰畦不喜欢他,便只身从成都逃到川南泸州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自己开始独立谋生。
四川军阀杨森曾想娶她做小老婆。他公开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杨森的四太
太田衡秋是杨家的当家太太,是胡兰畦的同学。杨森让他的四太太田衡秋代他向胡求
过婚,胡兰畦,断然拒绝了。不久,胡兰畦又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这所学校任教
务长是共产党早期著名领导人恽代英。1922年5月4日,胡兰畦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
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2年,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陈毅担任了重庆《新蜀报》的主笔。陈毅写出了思想
激进的大量诗文,在四川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胡兰畦就是受他文章鼓
舞的青年中的一个。她直接到报馆寻找陈毅,从此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几乎无话不谈。
1925年3月,经人介绍,胡兰畦和川军青年军官陈梦云结婚。1926年春,胡兰畦和陈梦
云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
物,也结识了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女士。何香凝与宋庆龄对胡兰畦的一生有重大影
响,称得上是她的引路人和保护神。1926年秋,在北伐战争高潮中,胡兰畦离开以何
香凝为部长的中央妇女部,考入武汉中央军校,被编入女生队。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委员有国民党方面的邓演达、谭延闿、顾孟余、徐谦,共
产党方面的恽代英等5人,以邓、谭、恽 3人为常委。校务实际上由恽代英政治总教官
负总责。在共产党内,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组成校党委,陈毅任书记。
在中央军校,胡兰畦见到了好友陈毅。1927年4月的一天,陈毅约胡兰畦到武汉黄鹤楼
的一个饭馆吃饭。席间,陈毅问:“你到军校有几个月了,入党了吗?”胡兰畦回答
说:“还没有。我向党组织申请过,但是李淑宁(即赵一曼)让我与陈梦云离婚,与
他切断经济联系。但我曾对陈梦云说过,只要他永远革命,我就永远不和他分离。现
在,我怎么能无缘无故与他离婚呢?”当时对与旧军阀有联系的人,党组织接纳时是
很谨慎的。对此,陈毅表示理解。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汪精卫也蠢蠢欲动,解散了武汉中央军
校。在中共党组织的争取下,武汉中央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8月
1日是教导团奉命东征讨蒋、准备开拔的前一天,陈毅从武昌到汉口,向好友陈梦云、
胡兰畦及范英士等辞行。胡兰畦准备了酒菜,为他饯行。
在筵席上,陈梦云问陈毅:“张发奎会同你们合作干下去吗?”陈毅表示:“有可
能,要争取,可是不一定。即使张发奎不干,我们也要干下去。”范英士带着一丝疑
虑问陈毅:“你们单独干能成功吗?”陈毅信心很足:“接受了教训,会成功。”一
直静静地倾听的胡兰畦问陈毅:“什么教训?”陈毅说:“教训就是我们的领导者不
敢、也不懂得把中国革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掌握起来。以后,要么不干,要
干,就要有自己的枪杆子!”胡兰畦笑着说:“当现代的李自成、张献忠?”胡兰畦
后来一直记着陈毅的话:“以前清朝政府骂孙中山是土匪,现在国民党又骂我们是土
匪。好,我偏要去当这个‘土匪’!”
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赴欧洲考察社会救济事业。1930年,胡兰畦抵达德国后,与何
香凝、廖承志母子俩共居一所。同年,经成仿吾介绍,胡兰畦加入中国共产党。不
久,宋庆龄来到德国,胡兰畦认识了宋庆龄。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逝世,要胡兰畦陪她一起回国。经组织批准,胡兰畦随宋庆
龄一道回国。
同年10月,宋庆龄送胡兰畦再度赴德继续学习。旅德华侨和留学生成立了党的外围组
织“旅德华侨反帝同盟”,胡兰畦任主席,成员有王炳南、江隆基、程琪英、刘思慕
等人。
当时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大部分受国民政府驻德大使馆控制,他们力图把抗日救国纳
入拥蒋反共的轨道。在这种背景下,陪同宋庆龄回国奔母丧的胡兰畦在再返回柏林
时,被德共中国语言组柏林小组开除党籍。胡兰畦上诉到共产国际。德共为胡兰畦恢
复了党籍。仍没有立即将党证发还,胡兰畦没有党证,在回国后也没有能够接上组织
关系。1932年12月,根据德国共产党的决定,胡兰畦在柏林的反法西斯大会上控诉日
本侵华罪行。1933年春,希特勒上台,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胡兰畦被捕,
关入女牢。不久,胡兰畦再度被驱逐出境,来得法国。她利用这段时间,写出回忆录
片断《在德国女牢中》,陆续在《世界报》上发表。文章立即被译成俄、英、德、西4
种文字,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普遍赞扬。1934年8月17日,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会议在
莫斯科召开,胡兰畦应邀出席。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作为高尔基生前特别欣
赏和喜爱的中国女作家,胡兰畦被选入高尔基治丧委员会。在举行葬礼的那一天,胡
兰畦和高尔基的儿子、儿媳一起手捧着他的遗物,为高尔基执绋。
1936年7月,胡兰畦回国来到上海。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
胡兰畦率服务团在各战区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战地救护工作。写成京剧《大战东林
寺》,在前线慰问演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她还和范长江一道战地采访,合写了
《两下店第一功》、《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
1938年初,服务团来到南昌。此时,项英、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在南昌组建新四军,
胡兰畦与陈毅已经有10年没有见面了。胡兰畦讲述了这些年的经历,也提到了与陈梦
云离婚的情况。陈毅与胡兰畦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
意。然而组织上却不同意,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说二人倘若结婚,则胡的党员身
份就暴露了,你还是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革命更有贡献。二人只好痛哭而别,陈毅
致信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
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蒋介石给胡兰畦发了一个委任状,任命她为国民政
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
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她们是中将宋美龄、奇俊
峰、巴云英,少将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胡兰畦。
1940年,三年还不到吧,陈毅与18岁的武汉姑娘张茜结婚。
张茜原名张春兰,陈毅追人家时,曾苦心经营一首《赞春兰》:
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
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陈老总有一首表达思念张茜的诗是这麽写的:
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
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诗中又出现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赖月明的“在天之灵”,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写过一首调侃陈毅的诗,其中两句是:“将军为何多憔
悴?半为兰畦半为茜。”
在离开新四军后,胡兰畦一直关注着陈毅的安危。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用触目惊
心的大幅标题刊登“陈毅毙命”,还用大幅版面详细描述“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
兰畦得知后十分伤感。后来她把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房屋,全部给二老做
养老之用。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接待她的却是副市长潘汉
年。这时,陈毅已儿女成群了。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癌症去世,毛主席参见他的追悼会。
解放后,胡兰畦被安排到北京工业学院从事后勤工作,她革命的一生历经坎坷,在感
情方面是个悲剧,正如她自己在回忆录里所说:“这辈子只知道赶着时代大潮走,在
浪尖上奔呀、跑呀。有时被礁石碰得头破血流,也只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
胡兰畦的人生到1994年12月13日,从成都的寓所西去,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