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言的胡侃:杂感:袁崇焕之死
寡言的胡侃:杂感:袁崇焕之死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悲剧英雄。李牧坚持按自己办法行事,不怕得罪赵王,大破了匈
奴,就单场战争而言,他对匈奴一战可算极其辉煌。不幸李牧被谗,死于赵王之手,
死后三月赵亡。信陵君救赵魏,率领联军,逼得秦军不敢出关。秦被迫使用反间计,
信陵君醇酒美人以避祸,死后秦军出关大败魏军,18 年后,魏亡。唐王忠嗣大破吐
蕃、奚、契丹、突厥诸部,后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佩四将
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为宰相李林甫所
谗,赖部下哥舒翰免死,随即病故。六年后安禄山叛乱,唐由盛入衰,最后只好引回
纥军等外族助战平乱,其乱世持续200年,直到宋才再续盛世。宋朝岳飞是中国历史最
富名望的民族英雄、悲剧英雄,但就对国家兴衰影响也许还不及上面几位,也不如明
朝于谦。明末,袁崇焕又一次成了悲剧人物,而且死得极惨,不仅被凌迟,而且背上
汉奸恶名,100多年后乾隆才为其平反。
我不太明白的是中国的君主为什么如此,对自己驾驭臣下的能力缺少信心。用的时候
生怕加恩不够,不用时只有斩草除根。背后反映两种心态,一种是极端多疑,一种是
相当轻信,很容易被谗言所惑。
我也不太理解当时北京居民对袁崇焕之恨。
多疑和轻信看起来矛盾,其实是同一心态的反映。多疑是本质,但人的本性又迫使人
寻找亲情友谊。身居管理高位又真能做到谁都不信的大概非天才莫属,非天才者越多
疑就越容易轻信(小人)。
但最根本的问题可以表达如下,中国几千年智慧就不能想出一种更好的办法?历史也
许不能假设,但我还是愿意想,如果李牧击败秦军,如果王忠嗣不死而能出面镇压安
史,如果崇祯只是软禁了袁崇焕…
清兴明亡,明朝降将起来很大作用,杀人之多,不可胜数。南明四帝,弘光为刘良佐
所擒;隆武帝死于李成栋之手;绍武帝为李成栋所擒绝食而死;永历帝逃到缅甸被吴
三桂所灭。(南明(1644-1662):崇祯帝自杀后,明朝皇族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历经
四帝: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明末几大屠城,嘉定三屠主角是李成栋,广州
屠城为尚可喜。如果说蒙古人、满人本为野蛮人,杀人放火不足为怪,素来讲究仁义
中庸的汉人对自己国人为什么也如此凶残?国家感情在哪里?民族感情在哪里?同文
同种又在哪里?难道中国乱世总能找到足够多嗜血种子,扮演如此丑恶的角色?
从因果的角度,我们不知道何因何果。也许长城内军民对辽东军和毛岛猜忌很有道
理,也许是内地军民对辽东军之寡恩刻薄引起辽东军的反动。
历史上,一个杰出将领常常影响到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运道。我只所以谈上面几
位,因为这几位都多多少少有影响历史走向的能力,但未能充分发挥能力。对他们而
言,他们是悲剧人物,对他们生长的社会而言,他们的悲剧也是社会和国家的悲剧
吧!如果“定罪”后能给他们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历史还会是同样样子吗?
该杀的不杀(贪官),不该杀的大杀。也许历史就是这样的,也许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
我上帖提到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多少有感而发。现在左右两派和
大谈中国传统文化各派,骨子里面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左派抨击权贵资本主义和西方
文化,认为全民应该在毛泽东思想(从西方非主流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演化)基
础上团结起来,右派谈的是普世价值,而第三派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抛开大话空话而深挖具体讨论本质,之所以有那么多争论,正说明中国人的意识日趋
碎片化吧。
2013-05-19(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