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的学位情结

作者:席琳
发表时间:
+-

2023-12-2


就像节女都有处女情结一样,中国的读书人向来都有进士情结。左宗棠虽然功名显赫,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但和同朝为官的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相比,仍以年轻的时候没有考中进士为遗憾。


四大名臣
学历谥号爵位增爵岁数
曾国藩道光18年进士3甲第42名
文正一等侯太傅62
左宗棠道光14年举人文襄二等侯太傅73
张之洞道光27年进士1甲第3名文襄NA太保73
李鸿章同治2年进士2甲第13名文忠一等侯太傅79


根据徐珂在《清稗类钞》中的记载,左宗棠在福建做官的时候,看到了同为举人出身的下层官吏,嘴巴又乖巧的王维清,就大加激赏,赞叹有加,引为知己:


  • 左文襄以孝廉从军,立跻通显,居尝高自期许,以为秀才能任天下,布衣可佐王业,雅不欲以甲科中人为评之定鉴,此盖有所激而然也。光绪甲申法越之役,帅军由江苏至福建,道次九江,官吏呈刺谒见,左视九江道履历,乃进士出身,未延见,仅传见九江府。继而德化等县皆进士出身,不得已,皆见之。后有同知王惟清,以举人需次者,持刺来见,左视之若大宾,肃衣延之入,即纳之上座,于后谒者概令谢绝。侯辕诸人疑之,密贿持帖者探左意。未几,柬房人云:左见惟清时,颇谦抑,进茶后,问惟清出身,惟清以举人对。左问举人与进士孰尚,惟清曰:举人尚。文襄佯示疑讶,诘之,惟清正对曰:凡人作秀才时,仅经营于八股试帖,以外无暇他及。通籍后,又有大考试差,纷纠于内,不得不于小楷诗赋昕夜研攻,犹必出习世故,奔走于酬酢应答之间。惟至乡榜告捷,胸襟始展,志气甫宏,经世文章,政治沿革,乃稍稍有暇究治焉。幸而出仕,及膺任县要,皆其平日所营治者,尚得有尸位诮耶?故卑职窃谓举人尚。文襄拍案叫绝,称是者久之,曰:一篇好议论,今何幸闻之!足下在晚近中,真不愧为佼佼矣。语毕,送惟清出,时道府方站班,文襄顾左右曰;此间好官,仅一王丞,奈何使之屈抑如此?道府耸然受教。文襄行后,道府问惟清与文襄感洽之故,惟清详述之,与阍人所道同。 


其实象左宗棠那样的大才,恃才傲物,对科举功名和进士出身也未必会如此看重,所以他在家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流露:


  • 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源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到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有得之言,非好骂时下自命为文人学士者也。


到了民国,又有一个湖南人,叫做沈从文的大作家,就是传说中差点儿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位,被装逼大家钱钟书在他那篇著名的小说猫里,以曹世昌的化名,给无情地奚落过:


  • 舉動斯文的曹世昌,講話細聲細气,柔軟悅耳,隔壁听來,頗足使人誤會心醉。但是當了面听一個男人那樣軟綿綿地講話,好多人不耐煩,恨不得把他象無線電收音机似的撥一下,放大他的聲音。這位溫文的書生愛在作品里給讀者以野蠻的印象,仿佛自己兼有原人的真率和超人的凶猛。他過去的生活徽种衩仄铡<偈顾f的是老實話,那末他什么事都干過。他在本鄉落草做過土匪,后來又吃糧當兵,到上海做流氓小兄弟,也曾登台唱戲,在大飯店里充侍者,還有其他富于浪漫性的流浪經驗,講來都能使只在家庭和學校里生活的青年搖頭伸大拇指說:真想不到!真沒的說!他寫自己干這些營生好象比真去干它們有利,所以不再改行了。論理有那么多奇趣橫生的回憶,他該寫本自傳,一股腦收進去。可是他只東鱗西爪,寫了些帶自傳性的小說;也許因為真寫起自傳來,三十多歲的生命里,安插不下他形形色色的經歷,也許因為自傳寫成之后,一了百了,不便隨時對往事作新補充。他現在名滿文壇,可是還忘不掉小時候沒好好進過學校,老覺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隨時隨地提防人家損傷自己的尊嚴。蜜里調油的聲音掩蓋著劍拔弩張的態度。因為地位關系,他不得不和李家的有名客人往來,而他真喜歡結識的是青年學生,他的小朋友們。這時大家講的話,他接談不來,忍著一肚子的忌妒、憤怒、鄙薄,細心觀察這些紳士們的丑態,有机會向小朋友們淋漓盡致地刻划。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牛逼的湖南人,就是湖南的一个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北大图书馆做过图书管理员的那位,曾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晚年所写的《谈中国新文艺运动》中这样回忆道:


  • 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当书记,是在我代理校长的时期。有一天,李守常(李大钊)跑到校长室来说,毛泽东没有饭吃,怎么办?我说,为什么不让他仍旧办合作社?他说不行,都破了产。我说那么图书馆有没有事?给他一个职位好啦。他说图书馆倒可以给他一个书记的职位。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十七元。


曾做过这个湖南人顶头上司的,是主持图书编目工作的北大图书馆编目股股长张申府。1918年张和毛在这里相识,毛负责誊写书目,交给张过目。有一次因为毛不小心出错,张便重重地甩给他要求重抄。四十年后张被打成了右派。五十年后更是被挂上了反动学术权威和里通外国的罪名,遭到了批斗。


可惜的是蒋梦麟在一九四九年和胡适、傅斯年一样,跑到了台湾,否则也都会和北大教师梁漱溟以及张申府一样,成为五七年反右和六六年文革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