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文革

作者:赵大夫话室
发表时间:
+-

57年前的文革有数不清的话题,但作为这种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多数谈论只触及它的一部分,犹如盲人摸象。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文革,这与自己和家庭在文革时的角色和经历息息相关。

人们对文革的评价,意见难于统一尚可理解,而一位在中国政坛和文坛大大有名的人物,在不同的时空,其评价竟是两极,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此人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就是是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郭沫若2.JPG


1.郭老在文革期间的遭遇

经过建国后一系列政治风波的郭沫若,预感到即将到来的文革来势凶猛,内心十分惶惑。1966年1月,他给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写了一封转请辞职的信:

我很久以来的一个私愿,今天向你用书面陈述。

我耳聋,近来视力也很衰退,对于科学院的工作一直没有尽职。我自己的心里是很难过的。怀惭抱愧,每每坐立不安。因此,我早就有意辞去有关科学院的一切职务(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科技大学校长等等),务请加以考虑,并转呈领导上批准。

我的这个请求是经过长远的考虑的,别无其他丝毫不纯正的念头,请鉴察。

郭沫若的辞职未被批准。

一些人开始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郭沫若。他们直接给郭沫若写信寄稿,对他的文艺作品和史学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质问,有的问题上纲上线,措词相当严厉。比如,对郭沫若《满江红·领袖颂》中的“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有人指责说:全国人民都唱《东方红》,你为什么要说“东方白”?用意何在?

1966年4月14日,郭沫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扩大)会议上,听了文化部副部长石西民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报告后,在会上即席发言,讲出了当时令文化界颇为震惊的一段话:

几十年来,一直拿着笔杆子在写东西,也翻译了一些东西,按字数来讲,恐怕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把它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1973年春,主席写了一首批评郭沫若赞扬柳宗元的顺口溜(柳宗元是赞扬秦始皇中央集权、反对分封制的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郭老从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郭沫若曾在“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震天价响的时候,独树一帜,提出了孔子也是革命的“先驱者”的观点,并在众多批驳者的面前,据理力争,毫无退让。抗战时期,更以《十批判书》大骂秦始皇的独裁统治,影射和鞭挞当权的蒋介石。

同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传达了主席关于要批孔的意见。他还命人赶排了大字体的《十书》,供“评法批儒”之用。

7月4日,主席在与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说:“我正式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什么郭老、范老、任继愈、杨柳桥之类的争论。郭老现在又说孔子是奴隶主的圣人。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还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啊!”

8月5日,毛又让江青记录下他的新作《读〈封建论〉·赠郭老》一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福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由于周恩来把郭沫若列入了应当保护的一批干部的名单,主席批准了这个名单,文革期间郭沫若终未遭到被红卫兵批斗的厄运。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还是夺走了郭沫若两个儿子的生命。小儿子郭民英在音乐学院被人揭发“特殊化”,1967年4月忧郁自杀。第二年的4月,爱子郭世英又被农业大学的造反派绑架关押折磨致死。

2.郭老两个儿子之死

郭民英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一度人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64年,郭民英将家中的一台录音机携至学校,和同学一起欣赏古典音乐。有人将之视为音乐学院的“严重问题”,上书毛泽东,打着揭露和批判“封、资、修”、“大(人)、洋(人)、古(人)”的旗帜,指责郭民英搞“特殊化”。郭民英无法承受“炫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责难和压力,心理和精神遭到沉重挫伤,可能就此患上了忧郁症。身受精神疾病折磨的郭民英,已无法在音乐学院的压抑环境中呆下去,无奈之中只好于次年退学。

本来,郭沫若还曾想让郭民英转到人民大学学习,哪怕从一年级开始也可以。郭沫若专门委托秘书王戎笙办理此事,并写信给郭民英征求意见。但对学校生活深感恐惧的郭民英没有答应。无可奈何之际,郭沫若夫妇决定送郭民英参军,寄希望于军队这个大熔炉,能改造郭民英的性情。郭沫若为此事,亲自登门拜访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自幼向往海洋的郭民英参加了海军。郭民英作为一个音乐人才,在军队是很难得的,又加上是参谋总长亲自安排,颇受重用,成了中共预备党员。但是,不知是文革的猛烈批斗风暴又唤起他的创伤记忆,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郭民英突然自杀。

那年头,自杀意味着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不仅没有赢得半点同情,郭民英死后还被撤销军籍、党籍。获知儿子自杀消息的郭沫若夫妇伤心欲绝,可还要向组织交代情况,为“没有教育好子女”而检讨。

摁下葫芦浮起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68年4月22日,“文革”的风暴又吞噬了他的爱子郭世英。

郭世英是郭沫若众多子女中最有才华者,而且精神气质酷似青年时期的乃父。如果说郭民英的自杀,尚有疾病折磨的缘由,可是郭世英的罹难,却完全是“文革”—手造成的。

1968年时,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对郭世英进行了监视,因为他经常说一些有点独立思考的话,比如说,毛泽东思想应该一分为二、八个样板戏未必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直接遇害的原因,是他跟女朋友打电话时用了英语,结果被同学听见,说他里通外国,把他抓了起来。其间郭世英曾经逃出过一次,躲在一个清洁室里,但还是被同学发现,结果招来了严刑拷打。郭世英被造反派抓起来是在4月19日,当天是星期五。星期一,农大革委会选派的代表,向郭沫若夫妇报告说:“郭世英已经自绝于人民了”。事后在郭家的强烈要求下,法医做出鉴定,结果是:高空坠落。死去的郭世英遍体鳞伤,手腕、脚腕被绳子捆绑得血肉模糊……。

周恩来得知郭世英遇害后,专门来到郭家安慰:“革命总是要有牺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周恩来为郭世英之死,专门派联络员负责调查,但一直没有结果,最后不得不不了了之。

有人说,郭世英是不甘凌辱,以自杀表达他血的抗议;有人说,郭世英是被反绑着从三楼上扔下来,肝脑涂地而死。郭世英直接的死因,迄今还是—个谜。

3.郭老文革期间的诗词

 

19676月5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办的纪念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周年讨论会上,郭沫若致了题为《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的闭幕词。他感觉到意犹未尽,竟即席朗诵了一首诗:“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也献给各位同志和同学”: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这首诗词,大概是郭老最遭人诟病的诗词之一。

在文革的高压和淫威之下,病中的郭沫若还得作一番诚恳的“自我批判”。他于1974年2月7日,抱病捉笔,写下了两首七律奉呈主席,题为《春雷》: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
  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
  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
  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绘新图。
  读书卅载探龙宋,云水茫茫未得珠。
  知有神方医俗骨,难排蛊毒因穷隅。
  岂甘樗栎悲绳墨,愿竭驽骀效策驱。
  最幸春雷惊大地,寸心初觉识归途。

下面这两首诗词,相隔仅仅5个月,然而观点大相径庭。

郭沫若.JPG


一个文豪和大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那些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