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中国紫

作者:席琳
发表时间:
+-

2024-10-21


古代中国人是很喜欢紫的颜色的,而且和道教有关。道教的神仙与紫色相关的很多。比如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替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之神。由于紫色在道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紫府、紫台、紫海。同时,只有道行比较高的修道者才能身穿紫袍。紫金丹是古代方士的丹药,修道者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丹房里所持的小药丸就是紫金丹。由于紫色沾上了仙人、圣人、天子之气,所以古人认为紫云是祥瑞之兆。于是古人便将星空分为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又名中宫和紫宫,居于中央,被认为是玉皇大帝的居所。在封建社会,因为皇宫是权力与富贵的象征,所以帝王的宫殿也被称为紫禁城。紫庭、紫闱、紫朝、紫阁、紫殿等词语也和帝王、皇宫有关。所以紫气东来、衣紫腰金、金印紫绶、金章紫绶、和红得发紫都是非常好的褒义词,而且也都和穿衣服的颜色有关系,在中国帝王中,最开始崇尚紫色的就是居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袍服,结果全国上下仿效,以至于供不应求。根据韩非子的记载:


  •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甚贵,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君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到了秦朝,秦属水德尚黑,所以皇帝开始穿黑色的衣服,但是老百姓可以穿紫色,而且非常时髦,因为紫之极致就是黑,是五色之中最为接近黑色的,刚出土时的秦俑就曾经是紫颜色的,被后来不知所以的研究者称为汉紫,又称中国紫,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该称之为秦紫。



汉承秦制,虽然先后尚土德和火德,但皇帝仍然穿黑色衣服,只有大臣穿紫衣。《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秦汉之际可以佩戴金印紫绶的官员只有相国、丞相、太尉、太傅、太师、和大司空。高官厚禄衣紫,金章紫绶。尤其是在魏晋之后,紫色的地位提升,用来代表富贵庄严。同时,有了五等官服制度,官位从高到低的颜色分别为:朱、紫、绯、绿、青。到了唐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可穿紫色官服,并禁止老百姓公开穿朱、紫、青、绿等颜色的服装。《唐会要》中说: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宋朝也有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说法。《宋书·符瑞志上》说:黄紫旗盖间于牛斗之间,有天子之气。黄紫旗盖,因为紫色与金黄色为至尊之色,才有天子之气。



秦始皇兵马俑的紫颜色


undefined


洛阳汉墓中的紫颜色壁画


那么被误称为汉紫的秦紫和中国紫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呢?是性质极不稳定的硅酸铜钡(BaCuSi2O6)的复合化合物,在900到1000摄氏度高温先生成中国紫。


Cu2(CO3)(OH)2 + 4 SiO2 + 2 BaCO3 → 2 BaCuSi2O6 + 2 CO2 + H2O


  • It appears to have been made from a mixture of barium and copper minerals, quartz, and a lead salt as a special extra ingredient that acts as a catalyst and flux. The mixture needed to be heated to between 900 and 1000 °C – any hotter and you’ll get Han blue (BaCuSi4O10),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gyptian blue (CaCuSi4O10), the oldest synthetic pigment.


Study of barium copper silicate pigments on painted pottery from the Qinhan  Xincheng, Western Han Dynasty (207 B.C.–8 A.D.),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 Heritage Science | Full Text


到了1050摄氏度以上,中国紫就分解为和埃及蓝相近的中国蓝(CaCuSi4O10)了:


3 BaCuSi2O6 → BaCuSi4O10 + 2 BaSiO3 + 2 CuO


  • 1983年与1992年,伊丽莎白·菲茨休(E. W. Fitzhugh)等在中国出土战国至汉代彩绘陶器及青铜器的蓝紫色八棱柱体上发现了秦紫,分别命名汉蓝(Han blue,BaCuSi4O10)和汉紫(Han purple,BaCuSi2O6)。然而已有中国蓝名称(Fe7(CN)18⋅14H2O,原普鲁士蓝别名),故统一命名为中国蓝(Chinese blue)和中国紫(Chinese purple);瑞士科学家汉斯·柏克(Heinz Berke)又对近年文物样品新的蓝色成分命名中国深蓝(Chinese dark blue,BaCu2Si2O7)。另外尚有实验室合成的中国浅蓝(Chinese light blue,Ba2CuSi2O7)。


The structure of Han purple, BaCuSi2O6, view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with barium atoms in green, copper in blue, silicon in yellow, and oxygen in red. It can be found in entry 9001237 of the Crystallography Open Database.


中国紫的分子结构


han purple Chinese purple pigment coarse fine historical

中国紫的颜色


这种颜色只在西周到两汉的一千多年里出现过,由于其中的铜键为金属键,很难存在于天然矿物里,但与中原地区最早的古玻璃铅钡玻璃酸盐颇有渊源。商周时期,制备青铜时已有应用铅矿的经验,通常用它们来作为玻璃的助溶剂,而原始瓷也出现在这个时期。战国中晚期发展出了成分特殊的铅钡玻璃酸盐,秦俑中的中国紫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被人们偶然发现并作为颜料使用的。其后东汉末年的长期分裂不仅使得中国紫消失不见,就连其配方也一同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