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的两位作者荣获2024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书的主题是:经济的增长与繁荣同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紧密相
联,而榨取性的制度导致滞胀和贫穷。
包容性经济制度充许并鼓励大众参与,按他们的意愿做出选择,充份发挥他们的天赋和技能。但要实现包容性经济制度:1. 必须保护私有财产权,要有公正的法律制度,并配以公平的公共服务如公路和交通网等的基础建设使到大众能达成并执行合同,让货物能够转咭苑睒s经济,并且要允许新的企业加入和允许大众选择专业;2. 要实现以上的这些要求必须依赖国家集权以强制协调,引用韦伯Max Weber的名言“合法暴力的垄断”以防止欺诈和胡作非为。于是国家政治作为法律与秩序的执行者就与经济制度不可避免地紧密相联。包容性政治制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国家权力有足够的集中,二是国家政权分散在广泛的联盟或多元组织上。以上两个条件的其中一条未能满足就只能称为榨取性政治制度
榨取性制度与包容性制度相勃,社会部份人的收入和财富被另一部份人榨取掉就是榨取性经济制度,政权集中在部分精英手里而且权力不受制约就是榨取性政治制度。活跃的经济活动将动摇榨取性政治制度,为包容性制度的出现提供契机。
书中举了两个经典的例子证明了榨取性政治和经济制度过渡到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之后得到了长足的经济发展。第一个是英国在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之后约半个世纪出现的工业革命,光荣革命所带来的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激励了发明和创新;第二个是日本的明治维新,照搬照抄了欧洲的君主立宪制,让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激励经济迅猛而长期的发展。书中举出苏联作反面例子,即使从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经济有迅速发展,但到七十年代就停止了,只在军工和太空方面有所创新,究其因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激励去刺激技术改进。
中国自1949年的政权集中在中共手中,实行的是一党专制,而且权力不受制约,故此政治和经济制度都是榨取性。在毛泽东1976年死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农村到城镇出现了部份包容的经济制度,使到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动摇了中国的榨取性政治制度。
要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包容性的政治环境,要实现这目标除了要求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能够坚持难苦地经营下去并力求取得发展之外,亦要求中国人民普遍地提高认知水平,要认识到政权是永远均匀地掌握在每个公民手中而不是长期旁落在中共手里,民权必须取代中共的集权,否则在榨取性政治制度下中国经济发展就会停止,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断送,社会就会返贫。
施才2025年4月写于澳洲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