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371

作者:亦宛然
发表时间:
+-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七一集)【日期】2016/9/27【地點】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蘭彼得校區【檔名】02-041-037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大家請坐: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六頁最後一行,科題,「庚二,利他德大」。前面一段說明「德用自在」,德用自在裡頭頭一句,「忍辱如地」,這一句非常重要,德行都是從這個地方建立起來的,如果不能忍就不能成就。菩薩六波羅蜜,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修德、積德,第三個就是忍辱,如果沒有忍辱,德不能累積,雖然修,隨時就報掉了。所以忍辱才真正叫積德,德愈積愈厚,愈厚愈殊勝,能得到自在,利他就更不必說了。今天我們看「利他」這段經文: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經文不長,但是句句都非常重要,是我們修學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能夠缺少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這一段他註得很長。『法音雷震』,「經云佛語梵雷震,雷音遠聞,震驚世間,以喻法音,能覺群迷」。這幾句話,佛語是佛說法,佛教化眾生,佛語清淨,用梵這個字代表,佛能幫助我們開悟,這就像雷震,把悟門打開了,震驚世間,能覺群迷,目的就在這一句。怎麼能覺?這一句話我們要重視。我們聽經聽了不少年,講經也講了不少年,聽經有覺悟嗎?講經能幫助別人覺悟嗎?佛能做得到,菩薩能做到,我們做不到。不但不能覺他,連自覺都有問題。這是什麼原因?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這一生很容易空過,來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這是一樁非常可怕的事情。
  佛法跟世法不同的地方,就是佛能夠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輪迴,這是大事,頭等大事,沒有比這樁事情更重要了。這就是佛法殊勝之處、佛法超越之處。幾個人能超越?理上講,人人有分;事上講,有分的人不多。這什麼原因?佛法教導我們,因、緣、果,這三個字要認識清楚,緣是緣分,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平等的。雖有佛性,但是這一生迷了,不僅這一生迷,生生世世都迷,迷得很嚴重。怎麼知道很嚴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分別、起妄想,或者我們說起心動念,就是迷。迷再加深,不但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起心動念沒造業,沒有善惡,分別執著就有善惡了,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這就出不了六道輪迴。誰有本事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修行、真功夫。凡是成就的人,他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善惡。
  但是分別執著就有善惡,他分別什麼?他執著什麼?他分別執著阿彌陀佛,好!這就對了。一天到晚,起心動念是無量無邊,跟著就分別執著,但是幾個念頭是回歸到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回歸阿彌陀佛?唯有阿彌陀佛這一念能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這一念不可思議,這一念與佛相應、與法相應。真正能相信的人不多。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也就想到夏蓮居老居士,遇到淨土法門生大歡喜心。這個歡喜至少讓我們能感覺到的是一個多星期,你看他歡喜、他快樂,他樂的什麼、喜的什麼沒有人知道。遇到淨土法門,生生世世沒遇到,所以沒有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好!保險出三界。為什麼?這個法門帶業往生,他歡喜就歡喜這條,帶業,我的煩惱習氣不斷,也能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脫離六道輪迴,永遠離開了。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不管時間長短,那個無所謂,總而言之,你決定在那裡成佛,這歡喜。
  我們遇到了,歡喜心生不起來,什麼原因?出不去。可是夏老慈悲,他在方便門裡頭又找到一個方便門,教導我們,這就是五念簡課,《淨修捷要》。我遇到這個法門生歡喜心,為什麼?如果沒有這個法門,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不容易,幾個人念佛功夫成片?不成片往生沒把握,完全靠臨終一念,臨終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往生;最後一念不是的,這一生的機會又錯過了,你這問題多嚴重。那我們念簡課好,簡單,真的是帶業往生,它時間短,方法巧妙,不讓妄想能夠滲透進去,這就是它無比殊勝的功德,時間不長,三十二拜。加上觀想,功夫得力了,再加上迴向,擴大心量,不但自己得利益,也能幫助一切眾生,殊勝當中更殊勝。這個《淨修捷要》是夏蓮居老居士修學淨土的心得,他慈悲,傳給我們了。我們只要抓到這一本,既簡單又容易,保證我們一生往生,怎麼不生大歡喜心?
  法音現在愈來愈少了,講經教學的人沒有了。講經教學可以長壽,你要不要?我是不想長壽,這個世間太苦了,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很苦。沒有想到遇到佛法,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學釋迦牟尼佛,得到一般人最喜歡的、最重視的健康長壽。我的壽命四十五歲,又延長四十五,往後還不曉得哪一天阿彌陀佛來接引我,現在還沒通知我。如果為健康長壽,發心,我們發這個心是李老師教的,老師很慈悲,看到我們這幾個年輕人,有十幾個人,沒有福報,壽命很短,教導我們講經教學。他開一個經學班,在台中蓮社,我們參加這個小班學講經教。真幹的壽命延長,不是個個延長。這什麼原因?與發心有關係。我們發個心,活一天幹一天,幹到命終為止,留下來了;沒有發這個心的時候,這關還是沒過去,這是事實,我們要相信。
  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廣大。不但度自己,我們要怎樣把佛法承傳下去,我們做繼往開來的工作,上一代傳給我們,我們要傳給下一代。傳給誰?傳給有緣人。有緣人到哪裡去找?找不到,唯一的方法,求三寶加持。我們到無可奈何的時候,只有求佛菩薩加持讓我們遇到。這兩年,我們想像不到,遇到這個地方的校長休斯教授,他希望我們合作辦漢學院,培養儒釋道的人才。所以漢學院底下四個學系,漢文是著重於文字、文言文,有儒、有道、有佛。我們在這裡面培養儒釋道的傳人,這個願心大,這個願深、這個願廣,要時間。要時間就得要長壽,沒有壽命這個事情不能做圓滿,做圓滿要壽命。我發心,我們壽命延長了;你發心,你的壽命延長了,每一個參與這個工作的人員人人長壽。這個工作要能看到效果至少要二十年,要承傳下去那要三、五十年才能看到效果。這就讓我們想起,「法音雷震」,將來佛有傳人、儒有傳人、道有傳人,才能夠『覺未覺故』。這些人已經覺悟了,覺悟了之後要覺他,自覺之後要覺他,要幫助別人開悟。
  『雨甘露法』。這個「雨」是降下,從上降下,像天降甘露一樣,這是度眾生。現在的社會需要什麼?需要聖賢的教誨。首先,需要相信聖賢教誨,再提升,喜歡聖賢教誨,能夠把聖賢教誨做到,文化就不會中斷,這個功德很大,大到我們無法想像。受益,眾生,一個地區眾生受利益,一定會影響全球,全球眾生都得利益,這功德多大!這個地方要提醒大家,不求世間福報。為什麼?世間福報有限,我們要求出世間的福報。出世間福報求什麼?求往生淨土,求親近阿彌陀佛,就對了,那就圓滿功德。所以佛在此地教我們,我們以法音、以甘露覺悟眾生。甘露是比喻佛的教法,「甘露使人起死回生,佛之教法能令眾生永斷生死,得大涅槃」,這幾句話重要。四四十六個字,真的不是假的,沒有一個字是欺騙人的,佛之教法能令眾生永斷生死,得大涅槃。我們遇到佛法,能不認真學習嗎?
  今天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佛法沒有人說,一般人對佛經很不容易理解;再有一種是誤會,認為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遇到了,不能接受,不能奉行,等於沒遇到。這個世間財色名利,確確實實有很大的誘惑力量,幾個人能夠躲過?幾個人能夠不受誘惑?我們自己的同學,跟我十幾年、二十年、三十多年的,還是受誘惑。
  這就說明什麼?說明煩惱習氣太重,不是這一生累積的,多生多劫,生生世世,愈染愈深,愈嚴重。所以雖然聖教擺在面前,甚至於天天還讀經,天天還拜佛,天天還幹壞事,這是現在的情形,多麼可怕!它起作用,起什麼作用?讓不信的人看到的時候,他那個心就更是偏邪到一邊去了,你看學佛的人不就是這樣的,說的是這個,幹的是另外一套,說的是假的,幹的是真的,對佛法產生很深的誤會。多年學佛的人看到這個樣子,他也把佛法丟了,佛法是假的,騙人的,真的有理都說不清。這是一群人,這一群人不少數,人數很多。真正修行,把生死擺在第一樁,把往生擺在第一條,不多。什麼原因?他受苦受難受得不夠,所以很容易受誘惑,高名厚利現前,忍不住了,不知道三途門敞開了,不久你就進去了。人要能想到這裡就害怕了。所以,現在什麼教育最重要?因果教育最重要,你要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就不敢了,才能幫助你遠離誘惑。
  念老註解裡頭說,「雨者,如天降雨,普潤三根,故云潤眾生」。下雨天雨水落下來,這三根是比喻上中下三根,大根器的人受利益的多,像大樹,它吸收的水分多;中根像小樹,它需要的水分少;下根像花草,它需要的東西最少了。天降雨是平等的,沒有大小中的分,但是花草樹木能夠得到滋潤有多少的不相同,這就叫潤眾生。「法華經》曰: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穩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佛說的法是一味,但是眾生聽起來不一樣,佛以一音而說法,真的不是假的,說而無說,無說而說,眾生隨類各得解,每個人聽到的不一樣,受利益不相同。那就是人的根性不相同,有大根性、中等根性、下根,上中下三根統統都得益,得益不一樣,上根的大徹大悟,中根的大悟,下根的小悟,這是從利益上來說。
  「《佛地論》曰:如來聖教,於諸外道一切世間邪劣教中,最為真實。」誰相信?誰能接受?誰看到這幾句經文能不懷疑?能接受、能不懷疑的,這叫法器,是佛教學的對象。如果看到這樣的經文,心裡生懷疑,沒有在意,沒有放在心上,讀過就算了,緣不成熟,善根福德薄的人,這也是事實真相。下面接著說,「殊勝清淨,猶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這用比喻來說,一切經教,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殊勝清淨。醍醐是比喻,天人飲料當中最好的飲料。是什麼?道源老和尚當年在世,他第一次到印度去朝聖,那是個講經的法師,到印度去想看看兩樣東西,一個就想看看醍醐,醍醐是什麼?佛常常用醍醐灌頂;另外一個,菴摩羅果,這佛在經上常常說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到印度找印度人。醍醐有,現在還有,而且還不少,菴摩羅果到處都是的,找到,到面前一看,恍然大悟,菴摩羅果,台灣人叫芭樂,這解決了,問題解決了。醍醐是什麼?西方人吃的沙拉,奶製品裡頭的,他一看是這個,這常常吃,常常吃都不知道。佛在講經的時候常常引用這個來做比喻。上之經論顯「雨甘露法,潤眾生故」之意。
  下面說,『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是以虛空,喻菩薩之平等大慈。如虛空之寬廣無際,故曰曠,以喻慈心廣大,虛空無著」。一般宗教裡面,讚美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經裡面講佛菩薩大慈大悲,一個意思,沒有兩樣。這個愛心沒有形相,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也聞不到、也摸不到,它在不在?在。在哪裡?一切處、一切時它都存在。我們這個地方有沒有?有,它充滿了。我們為什麼一點感覺沒有?我們迷得太深,你沒有感覺到。到什麼時候有感覺到?證阿羅漢果的時候感覺到,權教菩薩感覺到,實教菩薩就得受用,不但感覺到,得受用,確確是得佛菩薩慈悲加持。我們沒有感覺,有沒有得到這個利益?有。得到這個利益,為什麼沒有明顯的覺察到?我們的業障太重,煩惱太深。人要能夠把不善的念頭放下,不善的言論、不善的行為統統放下,放到有一定的程度,佛菩薩加持力你就有明顯的感覺到,真的不是假的。
  平等大慈,佛經上常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緣,我們今天講條件,佛的慈悲無條件的,平等對待一切眾生,十法界,從佛法界到地獄眾生,平等的慈悲。如果要沒有平等慈悲、平等加持,三惡道的眾生那就太苦、太可憐了。我們學佛亦如是,每一個人都得佛菩薩加持,圓滿的加持,我們能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業力,自己造的業輕一些、小一些,感觸多一點;自己造業重,感覺不到。諸佛菩薩,我們造極重的罪業,五逆十惡,他還是平等加持,他不會說:你造的罪業重,我就不加持你,那個積善的、積德的多,我就加持他。那是凡夫,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要知道佛菩薩沒有分別執著,平等慈悲、平等加持。
  底下,念老引用《魏譯》這句經文,也是解釋「曠若虛空」。《魏譯》,這是五種原譯本裡面的一種,康僧鎧的本子,「猶如虛空,於一切有」,這個有就是有為法,《金剛經》上說的有為法,「無所著故」,於一切法有,無所著,這是覺迷不一樣的地方。於一切有,這個有就是《金剛經》上講的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有生有滅。無所著,這是菩薩的功夫,他不執著,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真正學佛的人,這很重要,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是對的,不要去執著它,不要去分別它。為什麼?不可得。我們同學都知道,我常常提醒同學們,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說明什麼?說明不可得。既然不可得,你執著就錯了,不可得就應該放下。一切有就是一切萬法,於一切萬法都不要執著。為什麼?「猶如虛空」。
  現在用電視做比喻更恰當,電視畫面有,但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相,畫面的組成,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也就是電視顯示的畫面是百分之一秒,那我們事實上,我們現在感官裡頭、境界裡頭,要照彌勒菩薩所說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單位是兆,不是萬,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我們這句經文念的遍數多了,念熟了,隨時隨地都能覺察。如果我們對這一法起心動念,想執著它、想擁有它,馬上就想到彌勒菩薩這句話,我們對於佔有的念頭就沒有了。看清楚、看明白是性德,是般若智慧;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功夫,是禪定的功夫,戒定慧的功夫。這樣學習我們進步會很快,向上提升得很快,愈向上提升愈自在,真有受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行事鈔資持記》裡面也有這兩句話,「無所著者,離塵染故」。染就是染污,不為外境所染污,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離,知道它是假的,不需要離開,知道它是假的,知道它不是真的,就行了。念老給我們總結一句話,「故以虛空之無著,表慈心之平等」,佛菩薩大慈大悲,就跟此地所說的一樣,佛心平等,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如淨蓮華』,清淨的蓮花。「蓮華出污泥而不染,蓮生泥中,表不捨眾生」。這是為什麼佛教用蓮花來表法,佛菩薩無論是站著、坐著,下面總是畫一朵蓮花,就表這個意思,出污泥而不染。那個污泥是什麼?污泥就是六道輪迴,輪迴的眾生六道裡頭染著,就是分別執著,而且分別執著非常嚴重。我們從這些地方看到業力溕睿〉模瑯I力湥粓怨痰模瑯I力很深,果報很可怕。所以教導我們離染污。
  『如尼拘樹』,「尼拘乃梵語,是樹名,中國無此樹,譯作無節樹、縱廣樹」。《慧琳音義》第十五卷裡頭有這麼一段記載,「此樹端直無節,圓滿可愛」,熱帶地區有,「去地三丈餘」,很高,「方有枝葉」,它的枝葉長在很高的地方。這個樹幹是直的,「其子微細,如柳花子,唐國無此樹」,這是唐朝人寫的,唐國就是中國,中國沒有這種品種。又引《罪福報應經》說,「尼拘類樹」,這一類的樹,「高二十里」,《罪福報應經》裡頭的,「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數千萬斛」。這些都是經上說的。像這些數字我們很難理解,我們不相信地球上有這麼大的樹,高有二十里,覆蓋能蓋六十里。像這些經文,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參考老居士的註解,我們可以把它省掉,凡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它是不是真的?我們相信是真的,不是在我們這個世間看到的,星球很多,別的星球上有,我們這個星球上沒有,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現在科學愈昌明,對於這個解釋就愈來愈廣,跟古人不一樣。
  著重在它的比喻,佛說這什麼意思?比喻「菩薩於諸眾生廣作庇蔭」。菩薩的愛心,菩薩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像這種大樹一樣,它能夠遍覆一切苦難眾生,常常把這些苦難眾生放在心上,有緣遇到的時候就會伸出援手幫助他。緣成熟了,什麼叫成熟?他對於佛菩薩的話深信不疑,那就要勸他往生淨土,一生圓滿成就。如果不能接受,接受其他的經論,那就是八萬四千法門,一定要用跟他根性相應的,他喜歡的,教他,不著急,慢慢來,慢慢提升。像我們年輕,知道佛法,對佛法實際上非常羨慕,對經教非常歡喜,對淨土宗不能接受,都認為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這大概是釋迦牟尼佛對那種下下根人用的方法,不是對我們的,我們產生這個錯誤的見解。等到我們大乘經裡面讀多了,才曉得佛經句句真實,沒有一句話是妄語,於是才真正能接受,能生歡喜心,能夠把大乘經教統統放下,專學《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我們也相信,一半是自己多生多劫的善根慢慢成熟,再一半是得佛力現前的加持,歡喜接受。
  下面是解釋金剛杵,「金剛杵,梵語伐折羅,原為印度兵器,密宗用為法器,表堅利之智慧」。金剛表智慧,它是印度武器裡面的一種,古代的武器。密宗手上拿的鈴杵,金剛杵,這個金剛杵代表智慧,表堅利的智慧。《大日經疏》第一卷裡面說,「伐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又云:譬如帝釋手執金剛,破修羅軍」。比喻,帝釋就是忉利天主,忉利天主,也有人發動對他戰爭,那就是阿修羅,所以說破修羅軍,這是用金剛杵這種武器來對付修羅。在這個地方,「諸執金剛亦復如是」,這些菩薩手執金剛表智慧,智慧才能破除煩惱,才能化解災難。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不安定,要用佛法說,像阿修羅這些,不少,出現在世間。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欲界天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也有,餓鬼道也有,只有色界天以上沒有阿修羅。所以修禪定生色界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個沒有阿修羅。欲界有,欲界六層天都有。這是在人道修的大福報,有福、有德,有福德,沒有智慧,喜歡爭論、競爭、鬥爭、戰爭,喜歡幹這個事情。那我們就明白,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導,發動的那些戰爭,誰在那裡操縱?修羅。修羅有很大的福報,所以能夠對付欲界天,在欲界天發動戰爭。這樣說起來欲界天也不太平,要過太平無事至少是色界天。色界天得修禪定,得初禪生初禪三天,二禪、三禪、四禪,四禪有九天,這些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
  《仁王經念誦儀軌》上卷裡面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比喻,般若是法,比喻這個法像武器裡面金剛一樣。《諸部要目》裡面,「不持金剛杵念誦,無由得成就。金剛杵者,菩提心義。能壞斷常二邊,契中道。中有十六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故知金剛杵表金剛正智,能退魔軍,斷煩惱,得成就」,這段文裡頭最重要的就這幾句話。佛經裡頭用金剛杵表金剛正智,真實智慧,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表這個意思。智慧開了之後,這一切障緣磨難都沒有了,縱然遇到,你很順利通過,為什麼?不沾染。智慧重要,人有智慧,煩惱就沒有了。
  實在講,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正面是智慧,反面是煩惱,所以佛家說煩惱即菩提,菩提跟煩惱是一樁事情,覺的時候是智慧,迷的時候是煩惱。覺悟了,轉煩惱為菩提,像我們前面所說的財色名利,對於菩薩來說,菩薩不沾染,財色名利從心理上消失了,外面的境界他遇到了,若無其事。你要問他,為什麼你不執著、你不需要?「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他知道真相,不造業。世間人執著,堅固的執著,他能不能帶走?壽命到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一場空。他做鬼還想著、還念著,念著怎麼樣?念著他捨不得離開他的家、他的房子、他的財產,捨不得離開,必須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他才離開。這事情真有,不是假的,佛給我們說的是真話。我們要相信,決定不能迷惑。所以要看得破、要放得下。
  修行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我從方教授那個地方認識了佛法,也非常歡喜,請教大師,佛法裡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很快就契入境界?我問這麼一個問題。我提出這個問題,大師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們看了半個多鐘點,我等他老人家開示。他看著我,亦如如不動,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反正等吧,半個小時之後,說了一個字,「有!」我們振奮起來了,有,好!他又不說話了,大概經過十分鐘,十分鐘之後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就這個方法,像走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這個方法。他一點都不吝法,完全傳給我了。這六個字兩句話很容易,何必要等四十多分鐘?十幾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我們年輕,心浮氣躁,一定到你浮躁的氣分完全下去才跟你講話,為什麼?你才能聽進去。如果當時馬上就答覆你,在這個耳朵進去,那裡就出去了,或者是不在意、不重視。這種教學方法是佛家專有的,在外面教人用這個方法,學生都跑掉了,誰來聽你的?一個多小時只說幾句話,可是句句話都是真實話,句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話,依教奉行,決定有好處。如果沒有耐心,掉頭而去,緣就失掉。我還有耐心在等,等老師的教誨,我們的緣就這麼結下來的。大師一生言語不多,無論在什麼地方,你看他那個樣子都像在定中,如如不動,那個模樣就跟照片上照的一樣,不是照照片是那麼做的,平常就是這個樣子,無論在哪裡你看到他,都像在定中。佛經上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兩句話形容章嘉大師一點都不過分。他的修持就在他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如如不動。見色聞聲,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我們相信有,那是太微細了,分別執著決定沒有。
  於一切法不分別,就於一切法平等;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於一切法中得清淨。我們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是因。淨宗法門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去求?一句佛號。把心繫在佛號上,不要繫在五欲六塵上。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天天在這個裡面轉,要學到片葉不沾身,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是菩薩。到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大士,那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到不了那個境界。我們學那個境界難,但是我們要練,練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真正做到了,在佛教是權教菩薩,也就是天台、賢首所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就這個地位。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法身菩薩,那是登地,初地到十地裡的,那個位就高了。我們只要沾上初住一點邊,決定生淨土,淨土品位還不低,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淨宗法門太殊勝了。
  金剛杵它有五股,我們在寺廟裡面看到佛像,佛手中拿的,那個樣子能看出來。那個五股是表法,表五佛五智,也表十波羅蜜,二五是十,十就代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所以它是表法用的。供佛是表法,不是把它當作神明看待,那麼看就錯了,就迷信了。佛菩薩統是表法的,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敬父母,大孝。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所以用地藏做代表。那個地表什麼?心地。我們的真心,真心裡面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個本自具足就是真心,自性是真心,真心裡面本來就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大乘教裡還常說,心外無法,這些法從哪裡來?都是自性變現的。所以能大師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從哪來的?我們自己起心動念生的。不起心、不動念就沒有了,就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圓滿菩提,就叫成佛。所以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回歸自性,自性也叫法身,回歸自性就是證得法身,就圓滿了,上面就沒有了。它不迷信,表法,讓我們看到這個像,想到它代表的用意。地藏菩薩代表《地藏經》,地藏有三經,平常大家所讀的是《本願經》,地藏的大願大行。
  第二個觀音,必須有大孝才會有大慈,如果對父母不孝,哪來的慈悲?觀音菩薩所代表的,就是像基督教裡面上帝愛世人,就是那個愛世人,觀世音菩薩代表的,特別是千手觀音。千手觀音,這頭頂上有三十二個面孔,那是《普門品》裡所說的,三十二種,三十二大類,不同的境緣。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我們這人類當中分為三十二大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代,菩薩沒有不教化的,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有一年,我在日本,去訪問中村康隆老和尚,那一年他一百歲。我們見面他告訴我,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教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說得好!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我離開,他的徒弟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今天講的話,他一生從來沒說過,他怎麼會對你說這些話,統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個面孔,不能畫相同的,要畫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知道統統是觀音菩薩化身,大家就不會再相爭,不會再吵架了。非常有意義,這表法的,你一定要懂得它裡頭的深義。千手千眼表示眼到手到,菩薩看到眾生有苦,他就主動來幫助你,幫助你離苦得樂。所以佛門,在很早就用藝術來教學,用音樂教學,大家喜歡唱歌,所以經裡面許許多多的偈頌都可以譜成曲來唱的。
  金剛正智,能破魔軍,斷煩惱,得成就。魔軍就是煩惱,煩惱就是魔軍,我們今天不能成就就是煩惱不能斷。什麼能斷煩惱?智慧能斷煩惱。所以要求智慧。智從哪裡來?智從定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教學著重戒定慧三學,特別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就用讀書的方法來教你,教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讀書是為了修定,用讀書的方法來修定,讀書人喜歡。讀了一千遍,開智慧了,定開慧,開小智慧;兩千遍,開大智慧;三千遍,開更大的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讀書的方法。他讀書不是學知識,不是教你學這個書、這個經裡怎麼講的,什麼意思,沒有意思,什麼也沒有,你就是讀。它什麼都沒有,心是空的,心裡沒有妄念、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直念下去,念怎麼樣?定現前了。一千遍,小定,就有小智慧,這部經的意思自己就能講出來。兩千遍,比一千遍深,智慧開得多,你講得深、講得透徹。三千遍、四千遍,愈來愈深,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全通了,不但你念的這本書你通了,經通了,所有一切經全通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沒有一樣你不能講,沒有一樁你不通的。不但釋迦牟尼佛講的你通了,阿彌陀佛講的你也通;釋迦牟尼佛講的你也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你全通。為什麼?一個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自性裡流出的智慧一切貫通,沒有絲毫障礙。佛法是從這麼來的。
  所以章嘉大師講得沒錯,教得好,放下、看破。念這部書,只念,所以它是修定。經裡頭沒有意思,你要看出意思,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執著,那不是佛經有意思。佛經,開悟了,你對十個人講,可以十種不同的講法。為什麼?這十個人根性不相同,你講契他的機,他聽了開悟。緣不成熟,就是說他入定的功夫不夠深,不能給他講深的東西,恰到好處。契機、契理,契機是對人,契理是講法,讓他悟,不是大悟,小悟,慢慢從小悟幫助他提升,提升到大徹大悟。你看惠能大師,他一生教學,學生當中四十多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史無前例。
  這個我們要看懂,學佛要從這裡學,最簡單的,一句佛號,修什麼?修定。念佛是修定,念這句佛號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對了,這就是修定。佛號念久了,定現前,功夫現前,現前就開悟了。能不能像六祖一樣的境界?有,現代就有,海賢老和尚就是個例子。海賢老和尚念佛,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平等的境界。六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是利根,上上利根,沒有接觸過,一接觸就開悟了,聽別人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感動,這個很少。海賢老和尚是念佛,我估計他念多久?應該在二十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念了二十年,達到這個境界,三、五年,功夫成片;十年以上,事一心不亂;二十年,理一心不亂,我估計他不超過四十歲他得理一心不亂。
  得理一心不亂自在往生,為什麼不往生?那是阿彌陀佛教他的。見佛,我估計他十次以上,見極樂世界,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淨宗初祖東晉慧遠大師,他一生三次見到極樂世界,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第四次,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他才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極樂世界過去見過三次,現在又現前了,阿彌陀佛來接引,跟大家告別,他回到極樂世界去了。海賢老和尚,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所以我估計他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十次以上。他是很想往生,阿彌陀佛囑咐他,他說你修得不錯,留在世間,多住幾年,給學佛人做個好樣子,給修淨土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所以,他是阿彌陀佛讓他表法的,壽命延長了。我相信他的壽命,如果不延長的話,最多也不過七老八十,他的母親八十六歲走的,念佛往生,他的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活到一百一十二歲。
  手上捧著這本書,應該是阿彌陀佛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到這本書,往生極樂世界時間就到了。所以他天天在等。會不會有人送他?不可能。為什麼?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那送書給他不是挖苦他,怎麼可能送書給他?如果要沒有人送書給他,老和尚現在還在,他走不了,他就等這本書。真的在二O一三年一月,就有一個信徒帶這本書去看老和尚。老和尚一看有人帶著書來,就問他這什麼書?他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老和尚聽到非常歡喜,趕快跑到房間裡面穿袍搭衣,出來的時候,手拿著,捧在手上,要求大家給他照相。這張相片照完,第三天就走了。所以我說,如果這個人書不送給他,他還住在世間。送錯了,不應該送給他,讓老和尚多住幾年,他多住,我們世間人有福報,那個地區少災少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國,這麼大的地區,雖然災難很多,並不是十分嚴重,什麼原因?像老和尚這樣的人,真正的佛菩薩,我相信在大陸上還有不少,沒人知道,他們多半在深山,很少出來,不跟人見面,我相信有一、二百歲的,不是沒有,真有,他們大慈大悲住世,也是表法。
  這段文,金剛杵的意思,我們知道這個意思就行了。我們再看一個名詞,鐵圍山,『如鐵圍山』。這是佛經上說的,「一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外有八山八海,其最外圍之山,名曰鐵圍山,又名金剛圍山。其鐵性堅固,故云金剛。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壞,故以喻不壞德」,比喻這個意思。現在科學發達,人對於宇宙慢慢在探討,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太陽是個恆星,地球是行星,圍繞太陽轉的,一周是一年。圍繞太陽的行星還有很多顆,現在太空探險,人可以登陸其他的星球,沒有發現鐵圍山。佛說鐵圍山,這在三千年前講的,在科學裡頭有問題,在佛法裡頭沒有問題。佛法為什麼沒有問題?我們現在能夠理解的,佛法給我們講的這些世界,是假相,不是真的。而且這些假相它是不住的,前念滅後念生,念頭一個接著一個,頻率之快我們無法想像。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信息,可以做參考,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我們算出來,一秒鐘念頭的生滅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後頭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生滅次數。也就是說,這一個畫面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生滅的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用我們眼前的電視屏幕來比較一下,電視屏幕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就把我們欺騙了,好像是真的,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那我們現前所看到的這個感官的六根六塵六識,它們的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完全不能夠覺察到,好像它是真的,其實它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知道真相,就歡喜放下了。你放不下,你就是把它當真。真正放下就會非常自在,心裡沒有負擔,沒有妄想了,沒有雜念,也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時候真心現前,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這麼回事情。
  所以你要真正想明心見性,沒有別的,開始學放下,什麼都要放下,把起心動念都放下。不起心、不動念,樣樣清楚,樣樣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心被染污了,不平等了。真正修行人的功夫,參禪也好、持咒也好、念經也好、拜佛也好,都要懂得這個原理原則,就是放下,不能有絲毫執著。慢慢的功夫成熟了,就得定,就開智慧,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那就是此地一句話,「眾魔外道,皆不能壞」,魔太多太多了,外道也太多,他不會破壞我們的功夫,我們平安度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