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快朵颐·大德寺铁钵料理
小快朵颐·大德寺铁钵料理
潘城
京都大德寺的名气之大,在茶道界可谓振聋发聩。因为千利休就在大德寺里做居士,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人为他做了木雕像,放在山门金毛阁上。丰臣秀吉来大德寺后说此事,觉得自己竟然从千利休的脚下走过,怒不可遏,赐他切腹。
还有一件事也让大德寺出名,一直有个讹传,说中国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有一张“茶禅一味”的墨迹在寺中。
我与老金夫妇同游大德寺,木雕像是真的有,可是不开放。“茶禅一味”的墨迹是子虚乌有,当代的倒是看到一张,落款居然还是老相识,杭州李茂荣先生的。充满禅意的枯山水看多了,肚子也枯,中午就在偌大的古寺中努力寻找另一个有名的存在——铁钵料理。
我正在看一块漫漶不清的古碑,是《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的碑,上面趴着一只色彩绚丽的昆虫,正要发侘寂之幽情,老金大呼有饭吃啦!原来路过一小片茶庭就是为客人供应铁钵料理的食寮,名唤“仙泉”。
所谓铁钵料理就是一种精进料理,前者是特指,只有大德寺有,后者是泛指僧院的斋饭。
大德寺的铁钵料理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由一位叫云水的和尚托钵乞食而来,化缘的食物主要是米、麦、味噌及蔬菜,行脚途中,铁钵可以烧热吃,怎么简单怎么来。精进料理的“精进”不只是斋戒,更重要的精神是僧侣们的饮食只能摄取最基本的量。简单来说就是避开美食的粗食,谓之精进。
而眼前一道一道端上来的美食已经是艺术品级别,餐具是以木胎朱漆制成的钵,从大到小依次七个,再加一只汤碗与酱油碟,全部吃净后,将钵碗相叠可成一座七级浮屠,妙哉。
至于所食为何物,因为制作精美,很难一眼分辨。作为素食无非是米、麦、豆制品、魔芋制品及蔬菜。诸如用白芝麻与豆腐拌和(称为白和)的蒟蒻与琉球芋,切成细丝之后卤煮至香咸的昆布(海带),烤豆腐煮过之后放上烫好的水菜再撒上山椒烹调等等。
从中国传来的禅宗是精进料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镰仓五山的临济宗与曹洞宗在日本的兴起,宋朝的饮食文化通过中日的各位高僧传来日本。宋代的末子茶由荣西传入,大兴特兴,这才成就了“茶禅一味”的宗教观念。饮与食不可分割,与之配套的料理自当精进,以豆腐为代表的大豆料理是一切素食的精要所在,直到现在京都最好吃的美食也必须得数豆腐。有了石臼,小麦文化妙趣横生,能够轻松做出口感细腻的粉类食物与豆汁,魔芋也能做成各种形态与口感,这些都一举扩大精进料理的范围。
做点比较,1581年大德寺真珠庵举行了一休宗纯百年忌的精进料理,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垫胃的药汤,后半部分是斋食。菜肴与小菜共七道,所谓七菜之膳,饭与汤不在七菜之列,汤有两种,一种是蔬菜汤,一种是不知内容的冷汁。这种形式基本被延续下来,与我们品尝的铁钵料理几乎相同。
十八世纪中期,日本茶道中形成了怀石料理,即源自于此。从《不审庵茶会记》中可以看到表千家如心斋千宗左在享保二十年(1735年)十月二十三日提供的精进怀石料理单,四百年前的样式几乎不变。寺院的精进料理影响到茶道的怀石料理,进而影响到世俗饮食,从而逐渐形成了所谓日本料理最典型的形态京料理。
老金是不在乎理论的,反正一条舌头尝到底,这么美的精进料理怎么可以没酒?金夫人笑话他吃斋怎么能饮酒!老金反驳说明明菜单上有清酒的照片。日本寺院的戒律还真是任性,果然有大德寺特制的清酒出售,名为“雪紫”,清冽芳醇,岂容错过。反正庙里喝的酒都是素酒,粮食都是素的嘛!
酒罢又送上抹茶,分外啜苦咽甘。
傍晚逛入大德寺中的大塔头黄梅院,这可是织田信长让他的小弟丰臣秀吉建的。里头有千利休做的庭院,我看着觉得有点乱,不敢说。偶遇方丈太玄法师正在为游客写字,一万日元写一张小卡纸,听说我是中国茶人,不仅不收费,每人送一张。八十几岁的胖大和尚,双目炯炯,握手非常有劲,还拉着我们在不让拍照的方丈庭院前合影,他说自己出生在奉天。感动之余,想到他天天吃这么考究的铁钵料理,的确精进。
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准备好精美的饮食之后大吃一顿,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其实是和尚吃饭前必须思考的。
讹传中的“茶禅一味”墨迹是圆悟克勤传给大德寺临济祖师一休宗纯的。我倒是看到一休哥对吃饭问题留下的思考: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可惜,慎勿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