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步的规律:两个凡是

作者: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发表时间:
+-

历史进步的规律:凡是没有的都会因人类而存在,凡是存在的都很会被AI取代


历史从来不是静止的画卷,而是由人类不断开拓、创造、突破而生长出的巨大涌动。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不在于其力量、速度、感官,而在于其能“创造不存在之物”。换言之:凡是没有的,会因人类而存在。


然而,历史同样具有另一条冷静而必然的轨迹:**凡是已经存在、已经被形式化、标准化、工具化的东西,都会被更高效率的系统替代。**而在当代,这个系统就是人工智能。即:凡是已经存在的,都很会被 AI 取代。


这不是对人类的否定,也不是对 AI 的颂扬,而是文明演化的必然结构。



---


一、人类的使命:在“无”中创造“有”


从洞穴壁画到文字,从文字到数学,从数学到科学方法,人类的最根本力量不是记忆,不是计算,不是执行,而是抽象与发明。


人类在面对一片空白时会问:


世界能否被解释?


秩序能否被建立?


我能否让不存在的事物变得存在?



于是:


没有轮子,轮子被发明了;


没有国家,国家形成了;


没有哲学,哲学建立了;


没有爱情作为文化意义,它也被人类塑造成了一种精神高度。



人类的价值,在于开天辟地。


在人类历史中,创造者永远是最接近文明核心的那一群人:思想家、科学家、制度设计者、艺术家、发明家。


他们的共同特征只有一个:他们在虚空中看见可能性,并把可能变成现实。



---


二、AI 的使命:将存在之物做到极致


人工智能不创造“本质性的全新范畴”,但它具有在既定领域中无限逼近完善的能力:


你会写作文,它写得更快;


你会编程序,它调试更稳;


你会作曲,它能生成无数版本;


你会绘画,它能模仿所有风格并优化细节。



这意味着,所有能够被表达、记录、归纳、复制的能力,都会被 AI 吸收并超越。


也就是说:


领域 人类作用 AI 的取代结果


重复型工作 执行 完全取代

规则型思维 推演 大幅超越

模式型创造 生成 无限拓展



当人类把一个能力训练成熟、定义清晰、流程化之后,这个能力就不再是“人类的特有能力”,而成为 可以被 AI 接管的社会函数。


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让人类从旧能力中解放出来,再走向更深的创造。



---


三、人类与 AI 的分工,不是竞争,而是分界


真正值得人类继续做的,是 AI 做不到的三件事:


1. 提出从未被提出的问题



2. 创造没有参照物的意义



3. 为世界赋予新的范式




AI 可以放大现有的人类文明,却无法生成“文明自身的方向”。


AI 可以是力量,但人类是方向。


AI 可以是技术,但人类是意义。



---


四、结论:历史的真正进步,是人类不断把旧的自己交给新工具


人类创造新领域 → 人类掌握它 → 人类把它外包给技术 → 人类继续创造新领域


这是文明永恒的递进循环:


> 凡是没有的,会因人类而存在;

凡是存在的,都很会被 AI 取代。




因此:


人类的未来不是被 AI 取代,而是被 AI 推着向更高的创造进阶。


而文明的最高荣耀永远属于——

那个敢于在虚空中重新开辟意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