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握手 台下算计 G20中美斗争很激烈
(《万维读报》 20190628-02)
1、台上握手 台下算计 G20被川总习帝绑架
全球主要国家领袖28日起齐聚日本大坂,川习会的登场,更备受全球瞩目。最近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和气候变迁等摩擦,令这场峰会暗潮汹涌,即使领袖们表面上握手、寒暄、合影等互动频频,但私底下各有盘算;有与会领袖感叹,这注定会是一次艰难的G20峰会。
为期两天的G20大坂峰会,闭门会议中领袖们的争辩是否激烈?能不能多达成一些共识?一切皆要等到发表峰会宣言后才能知道;但场外数十场的双边、以及多边领袖会谈,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似乎正形成两大阵营盟友争夺战。
美国总统川普以双边会谈为主,28日分别与日本、印度、德国、俄罗斯、巴西领袖举行会谈;中国方面则传出,除金砖五国、中俄印、中国与中非领导人的多边会谈之外,还与日本、南韩、德国、南非、印尼举行了双边会谈。
川普向德国总理梅克尔谈论正与中国方面进行的谈判,以及制定全球贸易公平的标准;习近平则告诉德国总理梅克尔,中国扩大开放承诺绝不是空头支票,欢迎德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川普向印度总理莫迪议论中国行动通讯大厂华为,游说印度5G网络使用美制商品;中方与印度边境关係紧绷,找了俄罗斯总统普亭当润滑剂举行三方会谈,将印度拉至中俄阵营,分化美、日、印、澳合作的念头,不言可喻。
习近平与安倍会谈中,日方提起东海、南海冲突,还关切香港反送中人权,对中共都是极其敏感问题;但中方依然能在会后发表双方达成的十点共识,彷彿中日从此以后就要并肩前行。在中美贸易战大帽子下,所有的敌我关係似乎都可以重新定义。一个原本用来创造国际合作的G20峰会,现在似乎却成为中美贸易战争夺盟友的战场。
2、中美达成协议的空间很大 关键看川普
美国媒体彭博社经济学专家近日撰文指出,美中贸易谈判目前进展不算顺利,但美国与中国间达成协议的可能空间很大,双方在改善市场准入、加强智慧财产权保护,以及取消现有关税上,都有共同利益。
文章分析,对美国而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加强保护智慧财产权都是一种纯粹、积极的期望,而对中国来说,这样做的短期成本,也是为了长期提升效率值得付出的代价;美国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中国在过去谈判时也表示愿意这么做。不过,双方谈判官员能否进入这个"交集领域",取决于川普的最终立场。
川普听取谁的意见很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其他呼吁贸易管理的人士。他们的基本想法是,自由贸易让中国有了搭便车的机会,关税和其他保护主义障碍下的贸易管理虽是次佳的解决方案,但在中国改变前将是必要的。财政部长米努勤和经济顾问库德洛属于自由贸易阵营,关注的是自由贸易的共同利益,以及若关系破裂,对美国企业和市场的成本。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等鹰派人士则认为这是一场持续演进的争斗,美国和中国竞争掌控的不只是全球经济,而是整个世界。
川普和这些阵营间都有些共识,若川普立场偏向贸易管理和自由市场那个阵营,那么就有可能达成协议,但若偏向鹰派阵营,协议就可能破局。
此外,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断升高、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的即将到来,以及双方互信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也都将降低贸易问题成功解决的机会。尤其是对中国强硬向来是美国总统大选的"安全牌"策略,随着投票日逼近,川普将愈来愈难为协议做出妥协。过去几次的美中谈判失败,都是双方领导人在官员层级达成协议后反悔,这让美中之间的互信变得极其有限。
3、特鲁多习近平G20聊了几句 加拿大“人质”前途仍未卜
国际预防危机组织周五发表声明,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其东北亚顾问、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凯。国际预防危机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对康明凯的逮捕是“不公正的”,且正如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所说,这是“专断和不可接受的”。加拿大总理办公室28日表示,特鲁多总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的第一天进行了“简短、建设性的互动”,但并未透露两人交谈的内容。
国际预防危机组织在声明中说:“康明凯尚未被指控任何罪名。我方难以理解对其‘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模糊指控。在过去两年的工作中,康明凯与来自中国各大公有单位的中国官员、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次会面。他不仅受邀出席中国各大机构举办的多次会议,还频繁在中国的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就地区问题发表评论。康明凯从未有过任何危害中国的行为。相反,国际预防危机组织旨在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做出新颖而独立的评估。国际预防危机组织对康明凯被拘十分不解,毕竟我方已与中国官方保持了十年积极而有益的接触。”
加拿大外交部长方慧兰28日在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表示,已经有很多国家向中国提出了被拘留的两名加拿大人的问题,且这项努力在G20峰会上也在继续。方慧兰表示:加拿大很幸运地拥有一个支持加拿大的“广泛的国际联盟”,“这些国家认为任意拘留是有害的”。中方目前没有表示出与加拿大高级官员进行对话的意愿。
4、华为与中共军方关系 比想象的更密切
彭博社27日报道指出,中国电讯商华为与中国军方合作进行研究项目,显示两者之间关系比起本来已知的更密切。
报道称,在过去十年,华为曾与人民解放军多个机关合作,进行最少10项研究,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和无线电通信。华为员工还协助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调查部,摘取并分辨网络影片留言带有的情感,又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合作,探索收集和分析卫星影像和地理座标的方法。
彭博社记者从广为中国学术界使用的学术期刊,以及网上研究资料库发现双方合作发表的论文,作者均表明自己是华为员工,而华为员工与中共军方合作发佈的最早一篇论文,可追溯至2006年,而经资料库搜寻最少有10篇论文是由双方合作发表。这些对外公布的项目只占全体的一小部分,很多由于涉及军事机密不会公开。
对此,华为表示,华为并不清楚旗下员工以他们个人名义发表的文章,华为与解放军相关的机构也没有合作关系,华为只生产符合世界标准的民用通信产品。27日,华为的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了发言人的说法,表示不知道某些员工发表文章的事情,华为也没有那样的合作项目。
美国一直指责华为生产的设备都有安装可窃取客户数据的“后门“,中国政府能够借此收集情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川普政府上个月发布禁令,禁止政府机构购买华为生产的通信设备,并且严格限制美国公司与华为做生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共产党员身份及军队背景也让美国无法信任华为。
5、贸易战开打一年 到底谁在为巨额关税买单
距离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已近一年。一年来,中美两国相互加征关税涉及超过3000亿美元的商品。这些关税究竟由谁支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或许可以更客观地回答这个问题。
五月初,川普突然宣布由于中国对已达成的协议内容反悔,美国将上调对2000亿美元商品的税率。随后,他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称,对于突然停下来的贸易谈判没必要着急,因为加征的关税将由中国支付,而且,“这些巨额资金将直接到美国财政部”。川普似乎传达了一种逻辑,即征收关税与征收个人所得税一样简单——税务部门开出税单,个人照单缴纳,钱进入财政部。
但是,川普的说法甚至连自己的幕僚都不同意。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此前向美国媒体表示,任何从中国购买商品所附加的关税,事实上是美国公司在买单。而且,如果这些公司把上涨的成本传递到商品的售价上,那么美国消费者也将为此买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显示, 从340亿美元、16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关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正急剧下降。而因为关税成本大幅上涨,很多订单可能由于无利可图而消失。这些消失的贸易订单,或者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因为价格上涨需求下降而干脆消失,但没有发生贸易,关税也就无从谈起。再进一步分析,对于那些没有因关税消失的贸易订单,关税确实被征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发现,因关税上升造成的成本几乎全部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因为,加征关税前后,从中国进口的跨境价格几乎没有变化,而美国进口商支付的进口价格急剧上涨的幅度与关税幅度一致。这些关税价格被分为两部分消化:一些关税由进口商通过降低利润率吸收,另一些则已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据国际贸易顾问公司“贸易伙伴”的一项研究估计,关税可能使普通的美国四口之家每年多出767美元的花费。进口商这么做实属无奈。对于不少美国公司而言,选择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并不容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美国、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是当前贸易紧张局势的输家。总体而言,贸易战将导致2020年的全球GDP下降0.5%。损失将达到约4550亿美元,比南非的经济规模还大。
6、都是贸易战惹的祸 中国出口商也在大转移
受中国用工荒和薪资上涨的压力,中国商人舒克安在几年前第一次动了将部分生产迁移到东南亚的念头,但后来不了了之。舒克安的公司向美国供应防弹背心、步枪包和其他战术装备,但去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为关税战,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去年9月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的第二天,49岁的舒克安决定开始在缅甸为他的美国客户生产背心。如今,他自己的得出的结论是“贸易战实际上是因祸得福。”
近年来,中国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始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因为国内运营成本高昂。如今,贸易战正促使更多企业效仿这种做法,尤其是那些低科技和低价值产品的制造商。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获批的中国项目增加了5.85亿美元。
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这凸显出贸易战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商陷于颓势,如今这些出口商要么分散客户来源,要么就需扩大国内销售,或者是将生产移转至第三国。但是,这些选项都需要时间和金钱,在面临利润下滑之际,中国众多小型出口商不一定都能够拥有这些选项。对于一些业者来说,就连迁往越南和菲律宾的成本都太过高昂,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死路一条。
另外,搬出中国尽管成本和劳动力价格可能下降,但一些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国企业称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位工厂经理抱怨称:“如果不是中美贸易战,我们肯定不会来缅甸开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