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以外 北京还有3产业可掐住全球供应链

华尔街日报 2025-11-04 23:36+-

  中国除了可以利用稀土进行全球供应链控制,北京的手段远不止这些关键矿产。中国在其他三个产业:锂离子电池、成熟芯片和医药原料,也占据著绝对优势,掐住全球产业供应链。

  华尔街日报11月5日报道,一旦中国企业主导供应链的大部分环节,并在此过程中向全球市场大量投放低价产品,北京就会实施出口管制,从而利用自身优势,对竞争对手的经济体造成冲击甚至威胁。有时,其他国家可以以更高的成本采购替代品,但在其他情况下,却很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在中国以外找到供应商。

  中国控制和威胁世界产业供应链的第一项利器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和消费性电子产品。谁掌握了锂离子电池,谁就在汽车技术和绿色能源领域拥有优势。

  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电池生产商均为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即使电池产自其他地方,其内部组件也离不开中国的大量投入。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中国供应商生产全球79%的电池正极材料和92%的电池负极材料。

  电池也使用锂等其他材料,其中中国生产商在精炼锂市场占有63%的市占率。此外,中国也控制全球80%的精炼钴和98%的精炼石墨供应。

  今年,中国采取措施巩固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确保其技术不会泄漏给竞争对手。7月北京方面表示,将要求对某些与锂离子电池制造相关的海外技术转移颁发许可证;10月又开始要求对某些制造设备和正极材料出口颁发许可证。

  第二项是成熟半导体芯片。

  中国目前约占全球成熟半导体产能的三分之一。尽管这些芯片的生产难度低于尖端芯片,但它们对汽车、消费性电子和国防等行业仍然至关重要。

  同时,镓和锗等矿物被广泛应用于芯片(包括先进芯片和成熟芯片)以及其他半导体产品,例如光伏电池。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到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镓产量的99%。美国地质调查局也表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锗生产国,但未提供具体数字。

  中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制造能力,旨在实现自给自足。这引发全球对中国成熟芯片产能过剩的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压低其他生产商的获利能力,并最终将它们挤出市场。

  中国于2023年宣布对镓和锗实施出口限制,要求对外国出口进行许可。

  近日,中国禁止出口荷兰公司Nexperia生产的成熟芯片,这些芯片主要用于汽车照明和电子产品。这些芯片主要在欧洲生产,但最终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并在中国进行加工和封装。中国表示,阻止这些出口是荷兰政府从前中国母公司手中夺取Nexperia控制权后的报复行为,而Nexperia的前中国母公司已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

稀土以外 北京还有3产业可掐住全球供应链

彭博社资料照片

  第三项是制药。

  虽然在美国药局或柜台出售的药品通常不会标明中国制造,但中国经常供应药品中的活性药物成分或用于制造这些活性成分的前体化学品。

  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和布洛芬(ibuprofen)都来自中国。它们分别是泰诺药品(Tylenol,止痛药)和安舒疼(Advil,非处方止痛药)的活性成分。中国也是抗生素原料的重要生产国。

  美国从欧洲进口大量品牌药,而仿制药则严重依赖印度。然而,印度生产的仿制药中使用的相当一部分活性成分却源自中国。

  2015年,中国将药品和医疗器材生产列为产业优先发展方向。近期,中国表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支持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材的研发。

  • 最新评论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橘头一通乱拳混战的结果。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