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现场 惊人一幕曝光

万维读者网 2025-10-23 18:38+-

 

1、四中全会现场  惊人一幕曝光  

10月23日,中共四中全会悄然落幕,党媒发布了会议公报,这份四天来外界唯一获得的高层政治博弈资讯样本,映照出了中共权力斗争的复杂痕迹。会议公报显示,有近60为中共高官人缺席这次全会,这种情况为中共文革后罕见。央视报道画面中,会议现场出现了整整两排空座位,引发外界的关注和解读。同时,这次全会共递补了11名中央委员,但多达8名排名靠前的候补中委被跳过,这当中包括习近平的军中大秘,也有习近平的陕西富平老家人。

四中全会公报的一个醒目看点,便是与会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人数的显著缩水,这并非简单的数字变动,而是中共高层政治生态不健康的鲜明信号。回顾历史,中共全会出席率一向被视为党内团结与稳定的晴雨表,二十大产生的二十届中央委员本应有205名,候补委员171人,总计376人。然而,本次全会实际出席的中央委员仅168人,候补委员147人,合计315人,缺席人数高达61人。这种规模的缺席,在中共历史上实属罕见,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全会。而且,这次缺席的37名中央委员中,27人来自军方。军队系统一共有42名中央委员,27人缺席,缺席率达63%。在央视10月23日晚的报道中,会议现场出现了整整两排空座位,对于这样的安排,有分析指是在震慑还能参加会议的高官,“不听话”这就是下场。不过,中共最高会议中,出现整排的空缺,这向外界释放出在“反腐”大旗下,中共内斗是如何的惨烈。此外,央视报道中拍到政治局委员这一排是,每个人都正襟危坐,只有张又侠低头看文件,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缺口?四中全会公报虽未明言,但结合近期高层人事变动,可见一斑。四中全会前,已有18名中央委员公开落马或离职,除去这18人,本应出席的中央委员仍有187人,但实际仅168人,额外缺席19人。这些缺席者可能因健康原因无法参会,但更合理的推测是,他们正处于审查边缘,或已卷入未公开的政治风暴。有分析指出,出席人数锐减,不仅反映出高层人事的动荡,更暴露了党内信任的崩塌,党中央开会,有16%的成员缺席,这种情况类似于苏联后期或东欧剧变前的征兆,党内崩塌的系统性危机正在形成。

四中全会公报的另一个看点,是从中央候补委员中递补了11名中央委员,递补名单中竟无一名军方背景人员,按照惯例,递补应遵循二十大时候补委员得票多少的顺序,但本次却跳过了8名候补委员,其中5人为军方将领:火箭军副政治委员丁兴农中将、火箭军副司令员王立岩中将、联勤保障部队司令员王抗平中将、中央军委办主任方永祥中将、北部战区陆军司令员石正露中将。剩余3人为地方和部委官员: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陕西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云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石玉钢。这其中,方永祥作为习近平在军中的“三大总管”之一,其被跳过尤为耐人寻味。方红卫是习近平老家陕西富平人,也是习的清华校友。海外时评人士李林一分析指出,按中共的规矩,递补时被跳过者,可能代表已出事。那些长期失踪者或去向不明者,也可能已经出事。可能还有更多人,由于内斗中派系博弈的原因而未能公开,他们也无法参加这次中央全会。尽管官方不公布事实,但缺席会议数据已佐证中共内斗惨烈。此外,四中全会公报还确认了多名高层官员的违纪违法问题,这份名单虽非全会首发,却在细节上透露出诡异之处。10月17日,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公布了何卫东、苗华等9名上将的立案审查。但公报中,海军政委王厚斌被替换为火箭军政治部主任张凤中,并新增了唐仁健、金湘军、李石松、杨发森、朱芝松等非军方官员,总计14人。尽管四中全会已落下帷幕,但中共内部的权斗远未结束。

2、四中全会公布五年计划 民生议题垫底

中共发表的未来五年规划继续沿袭过去的工业和经济政策,民生议题再次垫底。这令一直呼吁北京转向重视国内消费发展经济的学者感到担忧。

四中全会结束后,根据会后发表的“十五五规划”公报,民生依然被排在第十位,从内容上看,没有任何超预期表述,甚至不及普遍预期,更没有可圈可点的细节。虽然中共口头承诺加大力度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但近年来,在优先发展制造业和投资的情况下,民生等长期目标早被抛诸脑后。而“共同富裕”被提到第一句的位置,但过去中共的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共同富裕”工作已被搁置。公报还提到了房地产,但无任何细节。

根据公报列出的行业发展优先顺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被列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之前。英国凯投宏观分析师普里查德指出,公报传递的信息是,制造业仍是中共政策的核心,对于消费只是“口头上”提振。中共领导层所谓的提振消费与其巩固制造业规模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悬而未决的矛盾。尽管北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今天的公报几乎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倾向于哪一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郝福满表示,公报显示,中国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将继续现有政策,未来只会有“细微的变化”,“没有任何惊奇”。

官方公报提到了未来十年将面临的挑战,甚至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来形容。但在如何应对上,公告用了四次“斗争”,使用频率超过五年前的十四‧五计划。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习近平惯用提法。公报还暗示,中共将更加转向国内发展经济,或更大范围地断绝与外界的接触。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表示,公报中称“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瓶颈制约因素”,体现了北京将重点转向“内循环”而非“外循环”的决心。由此可见,领导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国内市场。

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可能仍会持续一到两年。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国工业领域将首先感受到最明显的价格下行压力,再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两者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商品的价格下行压力。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四中全会公报称“投资于人”,这可能意味着增加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金,但他并不乐观,因为北京现在可能还不清楚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流传最广的一则四中全会总结是,中共将告别“改革开放”,进入“长期围城”,从经济繁荣转向“维系秩序”,从社会活力转向“确保忠诚”,从制度完善转向“自我革命”,以清洗取代改革,以恐惧支撑稳定的政权,迈入生存阶段。

3、 川普开绿灯  普京又迎噩耗

美国官员10月22日表示,川普政府已取消对乌克兰使用西方盟友所提供部分远程导弹的一项关键限制。此举让基辅方面得以加强对俄罗斯境内目标的攻击,并让克里姆林宫面临更大压力。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乌克兰10月21日使用一枚英国提供的“暴风影”巡航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一家生产炸药和火箭燃料的工厂。该部门称这次袭击是“一次成功的命中”,突破了俄罗斯的防空系统。

美方允许基辅在俄罗斯境内使用该导弹的背景是,支持此类攻击的权限已于近期从坐镇五角大楼的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移交给美国驻欧洲最高将领、同时兼任北约指挥官的格林克维奇将军。美国官员表示,他们预计乌克兰将使用“暴风影”导弹进行更多跨境攻击;该导弹从乌克兰飞机上发射,射程超过180英里。美国此前之所以能限制乌克兰使用“暴风影”,是因为这些导弹使用美方的目标数据。不过,消息发表后,川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美国批准乌克兰在俄罗斯纵深地带使用远程导弹的消息是假新闻!美国与那些导弹无关,无论它们来自哪里,或者乌克兰用它们做什么!”华尔街日报指出,乌克兰重新使用“暴风影”导弹并不能改变战场格局。“暴风影”在射程上远远不及美国的“战斧”导弹,以前也曾被用来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但“暴风影”确实会使基辅方面能够扩大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攻击范围。

此外,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内陆城市科佩伊斯克一座弹药厂23日发生大爆炸,据悉,发生爆炸的是俄罗斯国营控股公司Plastmass军工厂,主要业务是为俄罗斯军方生产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