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买房半年,两个扎心的感受

阿柚要发言 2025-09-29 16:32+-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阿柚在美国买房已经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作为一个高位接盘、加上快7%高利率的房奴,回头看看,这半年真是过得匆忙又充实。

买房前只想着有自己的房子多爽,不用担心房东什么时候涨房租,可以随意在家里弄各种装饰,有了院子还能种花种菜,终于有个安稳的落脚地。

但现实让我发现,房子到手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一连串的隐藏副本。我总结出了两件事:买房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房子花的钱远比你想象的多。

01

房子:一个巨大的“待办清单”

买房前,我觉得看房子,验房,过户这些就很麻烦了,弄完之后就会大功告成了吧。现在看来,这其实只是买房的第一关,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水管漏水了,要修;草地被杂草侵占了,要整;洗澡的时候不出热水了,要换。

比如房子之前的老热水器总是等很久才出热水,而且水温一会高一会低。能怎么办呢?换吧。整个过程非常美式:打电话预约、等两天维修师傅上门、给我报价,重复上述的过程,多问几家比一下价格。最后花了3000刀换了新的热水器,房子成本瞬间上涨。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建议,房主每年要拿出房价的1%~3%做维修和保养。这也就是说,如果房子价值40万美元,一年就要准备4000到12000美元来养房子。

Image

而且这些费往往是一笔笔大额支出,有些师傅还是只收现金或是支票,这对依赖信用卡的美国人来说确实不友好。

好吧,有了房子后我才明白很多美国人说“owning a home is a lifestyle”可不是一句鸡汤,而是在说你得学会和房子“共处”。

水管坏了,要知道找谁修;草长得不行,要知道什么时候去补种施肥;想换个外墙的颜色,要研究研究物业的规定。总之,房子就像个巨大的“待办清单”,经常给你出新题。

有时候想想,一直租房也不错,只需要付一个房租,哪里坏了给房东或是公寓物业打电话就行,也不用自己除草铲雪。

02

房子是一个吞金兽

跟很多第一次买房的人一样,阿柚在买房前只注意了首付和贷款,对房产税和保险没什么概念。买房之后才发现,这些才是长期的成本,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房子不代表能养得起。

先说房产税吧,(收到了五位数的账单,美国的房子真是养不起),阿柚在的地方还算郊区,还不是很大的房子,房产税一年1万刀多,折算到每个月差不多1000多刀。而且它年年上涨,有的邻居今年的税直接比去年高了10%,她跟我说每次看到这个账单总有开盲盒的感觉。

Image

然后是保险,物业和各种维护的费用,二手房时不时出现的小毛病,每个月都能在房子上花点钱。也难怪很多人一旦买房就开始变成一个handyman,什么问题都先看看能不能自己动手(DIY),原则就是能自己搞的绝不花钱找人,这省下来的可都是钱呀。

从文化上看,美国人对房子的态度很现实:房子是负担,他们不会觉得买了房就万事大吉,很多家庭每年都会留出一笔预算专门用于房子的维护,毕竟如果不花钱养房,房子的价值只会掉得更快。

03

 最后叨叨

买房半年,真的是跟房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跟工头沟通的技巧,也学会一些DIY,不断探索自己不知道的领域。

房子花的钱比你想象的多,但房子所提供的这份安全感是没办法用钱来衡量的。有时候,它不是纯粹的资产,更像是生活的容器。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买房,不妨提前想想房子的各种隐形成本和带来的情绪价值,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END

  • 最新评论
  • xynet

    "最后花了3000刀换了新的热水器" 真是冤大头!首先要知道材料成本,50 gallons 的热水器基本上500-800就能买到。找工人只问他们人工是多少。你自己懂的越多,别人就越不敢宰你。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建议,房主每年要拿出房价的1%~3%做维修和保养。”听他们的话,你账户全部被掏空。

    屏蔽
  • 吴敬中

    看了个开头就知道是菜鸟,又笨又懒。换热水器,home depot 50加仑的不过八九百一千块钱,二百块钱买工具自己干,或者四百块找人干,不知道找谁?你买罐子的时候问问home depot的小二。八零后独生子女,就是手残的一代,动手能力让人瞠目结舌。我见过一群八零后对某位自己会修自行车的啧啧称奇,仅仅是紧个闸皮而已啊。到了美国,买房买车,没有公主命,那就老老实实花钱吧。你见过穷巴巴俩中国博士生生娃,但是要请月嫂的吗?我见过。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