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法》5周年 RFA粤语组27年历史划上句

看中国 2025-06-30 13:26+-

香港《国安法》实施迄今已满5周年,在此期间,香港泛民主派政治团体陆续消失,在媒体方面除《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早已停刊外,拥有大批香港读者的《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在美国政府停止资助下,昨天在官网发文告别读者,宣布从7月起停止更新。

在RFA粤语组工作的德华(化名)感慨的向《光传媒》表示,最可惜是在“香港新闻自由殒落时”,难得以为仍能“长期活下去”的平台,却发现“原来一切只系梦幻泡影”。

德华解释,RFA有其价值,例如过去几年来在台湾做了许多特辑,甚至派员赴澳洲采访,是一般离散媒体未必能够有资源做的事,特别是近年来“慢慢做得起”,但偏偏在这时候结束,损失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好可惜”。

德华坦言,在RFA向来较少担心资源上的问题,表面看来能够在“没有压力”情况下做多一些事情,但大家“绝对绝对不会想到”结束的原因竟是美国政府停止了资助。

德华认为,从香港移居至台湾后,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开心的,过去在香港已经较少外出采访,到台湾反倒能够出去跑新闻、做专题;今天看到读者留言特别感动。他表示,暂时会先休息,希望再有机会“重新出发”,继续在台湾做跟香港相关的新闻工作。

在RFA台北办事处工作的记者Tommy(化名)形容,同事们已经消化有关消息一段时间,最后一天上班并没有特别伤感,只感到无奈。RFA是很多人花费多年时间所建立的平台,报道主流媒体无法采访的题材,包括被通缉港人、海外港人组织的倡议或是反驳港府的声明等。

Tommy比喻,原本“一个喇叭有几个咪”,但随着《苹果日报》、《立场新闻》没有了,如今RFA再被灭声,如同“一个个咪俾人掹线”,“喇叭”余下的声音将会微弱许多,意味港人在海外的声音将会变小许多、“好似熄灯”,令一些人“没有了声音”,原因并非他们没做事,而是“没人知”。

Tommy感慨,再也无法努力将他们的声音告诉全球,让大家知道“香港人无论在哪边都没有放弃”。他又形容RFA会以多种语言广播,把香港情况透过各种语言传送世界,虽然目前香港仍有其他网络新闻平台,却无法像RFA这样具有资源翻译多国语言诉说香港的事。

Tommy相信,仍有很多平台很努力,想多做多得一些,盼望行家能撑就尽量撑,而自己目前仍是“见步行步”,希望日后能继续做传媒工作。

另据央广报道,香港自《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民主派声音渐渐微弱,29日已成立19年、属于香港泛民主派政党要角的社民连正式宣布解散。对此,有港人直指,这象征香港泛民党派于2020年6月30日“港区国安法”实施后的强大压力下,已遭到“清零”。 

在自由派媒体方面,接受美国当局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辖下的《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RFA粤语),则在《国安法》实施后仍继续报道香港真实状况,虽然面对高压政治气氛,仍努力发声。

不过,如今仍不敌美国政府收回补助的重击,《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昨天(30日)在网页发布信息表示,随着美国政府终止了资助,自由亚洲团队将会进一步缩减,粤语组明天(即香港主权移交28周年)起,将停止更新新闻内容,在网络上剩下的新闻则会变成历史,并将长期保存。

1996年成立的《自由亚洲电台》,是于香港主权移交后的1998年进一步成立粤语组,原先受众目标锁定华南及全球粤语社群,但于2019年香港新闻自由遭遇空前挑战下,为服务香港人,粤语组拨出更多的资源,即使2024年《自由亚洲电台》决定撤离香港,仍持续投入资源报道香港实况。 

根据粤语组在各大网上平台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来自香港的受众开始大幅上升,此现象证明港人渴求没有审查的新闻资讯及客观分析。随着《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消失,且加上香港主流媒传自我审查成为日常,《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反而成为港人倚重的新闻媒体之一。

有鉴于粤语组对港人而言日渐重要,核心团队近年来招揽更多香港本地年轻新闻工作者加入,并于去年计划将名称改为《自由亚洲电台香港组RFA HK》,但在最后决定阶段却遇上拨款终止状况。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组则强调,虽然声音将暂时消失,但对新闻专业、对言论自由之信念,将永远留在每位同事及读者的心中。虽然说再见总是难过,但相信追求真相及自由的精神,会在大家心中继续传承。

自由亚洲电台宣告7月1日停运(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自由亚洲电台宣告7月1日停运(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 最新评论
  • lary

    民主不可能被扼杀,早晚都要复活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