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在中国遇到麻烦了

万维读者网 2025-05-17 21:15+-

(《万维读报》 20250517-1)

1、前央视记者柴静遇到麻烦了

中共官媒《央视》前记者、主持人柴静的旧著作《看见》突然收到下架通知,原因是“质量问题”;现为海外自媒体人的柴静在其Youtube频道上讨论许多中共禁忌话题,最新一期主题是采访台湾老兵谈国共内战,因此,有中国网民认为“书没有问题,是人变得敏感了”。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2013年出版的《看见》内容讲述柴静在《央视》10年历程,同时反映出中国社会变迁,迅速成为破100万册的畅销书,惟近年已不特别受到关注。然而,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15日周四却发出通知,表示《看见》一书因“质量问题”停止出版发行,决定予以全部下架并召回,请平台接到通知即刻停止销售。

中央社记者按通知致电询问北京贝贝特退货组,对方表示,无论是不是从该公司出货,《看见》都要全面回收、下架。目前当当网、京东等平台上仍能找到《看见》,但从价格和出货店铺来看,大部分都是二手书。

《看见》多年未有再版,现更被正式官宣下架,《明报》引述知情人士称,这是出版方与作者彻底切割的自我保全方式,因为柴静近期屡在自媒体平台触碰北京当局“不喜欢”的议题。有中国网民指出,下架柴静的旧作尽管杀伤力有限,却是官方对她以及其他类似的海外媒体人的警告。

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柴静做自媒体节目一直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刺激中共或踩到中宣部的底线,对于自媒体人来说,自我设限自我审查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离开党国高压体制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对中共的底线不再那么敏感,即便如此,柴静还是受到了惩罚,图书下架意味著对柴静的政治定型,“或许这是一件好事,逼著柴静放弃幻想,专心经营好自媒体,不要自我捆绑,想说就说!”

现年49岁的柴静,25岁时开始在央视工作,担任节目主持人和记者。2003年,她深入SARS第一线报道,被《南方都市报》评选为年度风云记者。

柴静以她关怀的视野和犀利提问,赢得许多观众的肯定,获封为“公知女神”。

2014年,柴静离开央视,翌年2月在网上推出自费拍摄的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以女儿患瘤为引入点,探讨中国空气污染的问题,影片引起极大回响,在网上播出48小时后,总播放次数即突破两亿,但随即遭到封杀,柴静其后亦消失在公众视野。

2015年4月,她入选美国《时代杂志》的年度百大人物。

2017年,柴静随家人移居西班牙,但一个月后,住家附近社区就发生了恐怖袭击,触发她作出追踪报道,在2023年于个人YouTube频道上播出6集系列记录片《陌生人——对话圣战分子》,预告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但也很快被屏蔽。

柴静的节目会触及在中国境内“不能说”的话题,包括专访《河殇》作者苏晓康、与毛泽东秘书李锐之女李南央对话、跟北大退休教授贺卫方谈法治等,近期则采访分别在俄罗斯、乌克兰作战的中国人和台湾人,又在台海局势紧张下,访问台湾老兵高秉涵,讲述国共内战的残酷往事。

2、华人炸锅 川普签署这一行政命令

川普总统近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将严格执行联邦法规中对商业驾驶执照(CDL)申请人英语能力的要求,强调所有商用车驾驶人必须具备基本英语沟通能力,以维护道路安全; 该命令强调,相关规定早已存在,但多年未被有效落实,导致交通沟通问题加剧。

这项政策刚一公布,迅速在全美华人卡车司机社群中引发震动。 有华人司机声称朋友因英语不好在路检中被警察带走,甚至被吊销商业驾照。 然而,根据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说法,目前尚无明确案例证实,有华人司机仅因语言能力不足而遭吊销执照。

美国华人卡车协会董事会主席耿行接受访问时表示:“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自己的学员还没有遇到这种事。 只是听到一点风声,但不知道是真是假。”她补充,有一个学员最近在阿肯色州被拦查,“但不是因为语言,而是公司有押金没交。 警察让他拿翻译器解释清楚后就没事了,他也顺利继续开工。”

耿行介绍,目前驾驶执照考试中,笔试阶段在多个州仍可提供中文试卷,“纽约州就是可以考卡车中文笔试的”,但车检与路考仍全程要求用英文进行,“简单英文是卡车司机的基本职责,像车检要用英文一项一项讲出零件名称与作用,这本来就是制度规定。”

她也说,这些英语内容属于封闭范围、可预期的专业术语,不是日常交流那么复杂。“今天不会,明天学明天就会了。 不是说你今天不会,明天还是不会。”她补充:“我们的学员都是经过车检培训考过的。 当初连一个单词都不会讲的,现在一整套车检流程都能一句一句讲得很溜。”

另有一名华人司机表示,虽然笔试有选中文的便利,但车检现场仍须以英文讲解刹车、转向、灯光、轮胎等部件,全程约10至20分钟,“车检时考官用英文问我广告牌,我说我在专心开车没看,但这种情况不能一直用来应付,还是要准备好。”

也有正面案例鼓舞同行。 一名司机表示:“我朋友50多岁,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考照后也能应付码头沟通了。 而且我们华人司机态度好、会准备,还会用翻译机,比西语裔强多了。”

耿行总结:“别被网上传言吓到了。 卡车英语不是学术英文,是基本工作能力,只要肯学,没什么是过不了的。”

3、都被骗了,美对中关税没降那么多

中美经贸谈判近日达成双方暂时互降逾110%关税结果,但英媒指出,仔细整理关税情况发现,美国对北京的实际关税并未如新闻标题的30%那么低,半导体领域甚至高达70%,并可能成为双方未来博弈的焦点。由于深知内情,中共官媒也称“还没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

BBC中文网报道,据12日公布的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同意互降关税90天,美对中关税从145%降至30%,中对美则从125%降至10%。但据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计算,2024年底美对中平均加权关税税率10.7%,这意味着美对中关税实为40.7%。高盛表示若再综合各类调整及半导体等行业关税豁免,美对中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为39%。

同时,美中贸易谈判焦点的半导体,也并未随这次谈判明显下调关税。川普从1月起对中国半导体课征50%关税,再加上芬太尼关税20%,目前美对中半导体征收关税达70%。

而具中共外交部背景的公众号《朝阳少侠》也在16日发文强调,“现在还没到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新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因为根据对美国的了解,“一旦形势不利,他们随时都会翻脸毁约”,文里还引述了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曾说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4、马克龙给川普出难题了

5月17日周六,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地拉那的记者会上说:“面对普京总统的厚颜无耻,我相信,我甚至确信,关心美利坚合众国信誉的川普总统会做出反应”。几小时之前,俄军在乌克兰袭击了一辆小巴,造成九人死亡,四人受伤。由于外界认为川普长期袒护普京,他对此如何反应,引发外界关注。

据报道,袭击发生几个小时后,马克龙在与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面对普京总统的厚颜无耻,我相信,我甚至确信,关心美利坚合众国信誉的川普总统会做出反应”。

法新社说,俄乌周五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未能达成停战协议。第二天周六,乌克兰边境的苏梅地区军管部门在Telegram上说:”一架敌方无人机击中了比洛皮利亚附近的一辆巴士,造成 9 人死亡,4 人受伤。

同一消息来源称,这辆车“当时正驶向苏梅”。该消息来源早些时候提到“俄罗斯人对一辆载有平民的公共汽车发动了一次无耻的袭击”。

自乌克兰军队 3 月被迫撤出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以来,与俄罗斯接壤的苏梅地一直面临俄军的猛烈轰炸。

周五,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自 2022 年春季以来的首次和平会谈。

但是,尽管基辅及其盟国提出了停火是“优先事项”,俄乌会议结束时并未宣布停火。

周五,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波兰总理图斯克呼吁川普谴责俄罗斯“拒绝”停火,并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

马克龙周六强调说:“我想提醒的是,停火是美国的倡议,但普京总统及其军队并未尊重这一提议。”

马克龙还说,“我们组建了自愿联盟,然后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川普总统,告诉他,‘看,我们都支持停火,我们都将重新承诺建立一个有安全保障的自愿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