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大战输赢靠“这关键” 习看穿川普痛点

壹苹新闻网 2025-04-12 12:22+-

美国总统川普似乎并不在意他推动的全球关税政策引发股市暴跌、抹去数兆美元的财富。他对美国人说:“冷静点。”然而,在面对金融市场动荡、尤其是政府公债殖利率急剧上升——可能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经济根基的情况下,川普在美国周三下午终于退让了。他宣布暂缓对数十个国家的部分关税90天,这同时也意味著他在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胆小鬼博弈”中让了一步。这场博弈风险极高,可能导致世界两大经济体“脱钩”,甚至颠覆全球经济秩序。但是,《纽约时报》指出,这也让习近平明白了一点:他的对手是有痛点的。

报道点出,尽管川普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眼中被视为鲁莽与无情,但他如今所对抗的,是一位代表长期坚持单一政策目标、即使导致经济与人道灾难也不动摇的政党国家体系的领导人——习近平与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人当中,无论是批评北京政权的人,还是支持者,普遍都有一个共识:这场角力的最终关键,可能在于哪一位领导人更能让他的人民为了国家利益而忍受苦难。

流亡作家郝群(笔名慕容雪村)在 X写道:“关税,甚至经济制裁,都不是习近平的痛点。他对关税可能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并不怎么在意。”

与川普不同,习近平并不透过社交媒体与中国民众沟通,尽管他掌控了所有平台。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表演。由于外界对他官方面具以外的私密世界所知甚少,因此很难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但若想了解他在与川普的对峙中可能如何反应,可以从他对“苦难”的看法、他与中国民众的关系,以及他作为一个统治14亿人口国家的领导人的执政记录中找到线索。

中国网络上充斥著民族主义言论,例如“坚决反击,坚守到底”的呼声此起彼落。

美中大战输赢靠“这关键” 习看穿川普痛点

美国总统川普(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进行一场关税的“胆小鬼博弈”。AI生成图片

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分享的毛泽东昔日影片,可一窥习近平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心态与策略:他强调吃苦耐劳、民族自立,这些并不是临时应对的口号,而是贯穿他执政逻辑的一部分——一种几近毛泽东式的“苦难美学”。

举毛泽东的例子,特别是韩战与大跃进的历史,凸显出习近平政府在当代重新包装“吃苦”作为民族主义的资本。即便代价是经济衰退或社会压抑,政权稳定依旧被放在首位。

与此相对的,是川普的“痛点”——来自金融市场的压力与金主的反对。当川普面临股市动荡、债券殖利率飙升、华尔街与科技业金主不满时,他选择退让、暂停部分关税;而习近平则坚守底线,即便在疫情清零政策与房地产危机中饱受批评,也不轻易让步。

你可以看到一个对照:川普虽然常以强硬姿态示人,但美国民主制度与市场力量让他不得不妥协;而习近平的政治体制则让他更能坚持自己的战略,即便承受的是更深层次的民间痛苦与国际质疑。

这也凸显出一个重要的观察:

中美对抗的赛局,可能不只是谁先受不了经济代价,而是谁的体制更能承受人民的苦难,并压制反对声音。

  • 最新评论
  • 吴敬中

    不这么搞,一个都不会回流美国本土,这么搞,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回流,也是白饶的。至于分散到其他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更好理解:全部喂胖中国一个,见天撅起来跟你耍横,还是分散到十几个国家,谁得瑟我随便弄你。傻子都知道哪种方式更好吧。但这十几个国家,不能包括中国。因为已经被克林顿喂胖喂的嘴刁了,你给他留一点,他只会和以前比较,没有感恩只有抱怨。

    屏蔽
  • 十里山路

    所有产品都包括相当比重的人力成本,中低端技术产品如果 Made in USA 那么价格必然高得离谱,因为老板既要给美国工人发高薪 自己又要赚大钱。价格暴涨了 美国人买不起怎么办?要么政府发钱,要么猛涨薪水 -- 前者不可持续,后者导致价格继续猛涨的恶性循环。所以就算与中国完全脱钩,也必然依赖其它低人力成本的国家例如越南印度等,结果就是贸易逆差依旧、换汤不换药,把中低技术产业制造都带回美国是不可能的。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