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国”出招!考验大家“爱国心”的时刻到了
为国购物的时刻到了!
事实上,中美贸易已经中断,每年3000多亿美元的顺差可能保不住了。
最重要的是,原本输美的产品如今堆在港口何去何从?外贸工厂的工人生计何在?企业能否撑过这一关?
“墙国”已经想到了,并已出招!
换句话说,国内市场要消化这些产能。
京东率先出马,从五一起,投入2000亿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产品,加快构建出口转内销自营体系。
阿里、永辉等商家以全渠道赋能助力外贸企业转内销、拓市场。
一时之间,让我以为之前的内需不振,不是老百姓没钱,而是买东西渠道不畅……
我就好奇,这招要是有用,之前多少年内需不振,为什么不用?
在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中,我们的消费能力一直上不来,去年已经掉到仅高于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2009年:
我就好奇,难道东西更多了、渠道更通畅了,民众的购买力就上升了?
在三驾马车中,外贸是基础,外贸一熄火,打工都没地方去了,哪还有什么消费?
当然,短期提高消费能力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日本前天宣布,向全体国民发放5万日元现金,以应对美国关税措施。
国统局原局长邱晓华表示,“我一直呼吁要给老百姓发消费券也好,发电子货币也好,发数字货币也好,比如每人发1000块钱,在当年他的消费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
但我们这里肯定不行,别妄想着挖国家的银库。三年口罩时期,面对其他国家给国民发钱,全球知名经济学家胡锡进老师就讲过一句话“国家如果给每一个人发钱,就基本等于都不发钱”,断不可取。
此外,内需不振不是没钱,事实上老百姓的钱多得根本花不完,根本的原因是东西不够多、渠道不通畅,需要刺激!
如有些农村还用着这种电灯开关,可以更换以解国忧。
本着为政府财政考虑的原则,我只能认为这是特色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从逻辑上讲,如果内需能起来,谁愿意啃最难的外贸呀。类似于要是农村能赚钱,谁愿背井离乡去沿海打工。现在骗农民回乡创业、外贸转内销的,不是蠢就是坏!
但胡锡进老师肯定不认可。
现在的问题是,以2022年为例,中国家庭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7%,这意味着中国人辛苦一年创造的财富中,自己只消费了三分之一强,剩下的三分之二都用于投资或者出口。
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家庭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8%和56%,分别比中国高了31%和19%。
感觉从上到下的消费观还是有些窑洞农民思维,我只赚钱不花钱,就能成为首富。当年农业支援工业搞剪刀差,也是以攒钱投资而非促进消费为导向的。因此在促进消费上,难免有些叶公好龙。
于是,惊人的产能只能通过外部市场消化,去年产生了惊人的万亿美元顺差,贸易关系紧张到前所未有。
拉动内需当然是治本之策,但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如此之低,税收占比如此之高,如果拿大头的不愿让利,一切都是空谈!
走到了这一步,但愿那些不惜与美国一战的民间公牛们,购买力对得起自己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