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来罕见 华尔街警告 2020危机恐重演
标普500指数周二一度上涨4.1%,但终场翻车下跌1.6%,但令市场担忧的是,美债也同步暴跌,这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股市两天下跌至少1.5%的同时,30年期公债殖利率飙涨35个基点,专家表示,反常上涨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冲基金正在大规模清仓基差交易,恐导致市场再现2020年3月系统性危机。
外媒报道,周一,美国国债大幅抛售,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跳涨19个基点至4.18%,创下自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21个基点,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债抛售在周二继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攀升至4.29%,单日上涨13个基点,自4月4日低点以来已累计上涨42个基点。
更不寻常的是,在股市下跌的同时,长期债券殖利率却出现如此大幅上升。 事实上,这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在股市两天下跌至少1.5%的同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如此之多。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虽然导致美债抛售的因素可能有多种,例如3年期国债拍卖疲软和国债交易利率的平仓,但“基差交易”的大规模平仓,似乎是美国政府债券市场裂缝背后的1个重要因素。
所谓基差交易是指,避险基金买入美国公债,卖出美国公债期货,然后赚取其中价差获利,国债期货合约通常以溢价交易,因此,资产管理公司通常是国债期货的净多头。
这种溢价为对冲基金创造了从另一方获利的机会,对冲基金基差交易的典型杠杆水平难以确定,但根据《金融时报》报道,50倍杠杆是正常的,高达100倍也时有发生。 换句话说,光是1000万美元(约新台币3.3亿元)的资本,就可能支持高达10亿美元(约新台币330亿元)的国债购买。
这类交易的整体规模到底有多大? 虽然很难精确衡量,但目前最可靠的指标是,对冲基金在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净空头头寸,已经超过了8000亿美元(约新台币26.4兆),与之对应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对应的多头头寸。
问题在于,当国债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国债期货和回购市场都会要求更多的抵押品,如果对冲基金无法提供足够抵押品,贷款人可能会扣押抵押品(国债债券)并将其在市场上出售,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报道指出,2020年3月,这潜藏的脆弱点曾突然爆发,演变成1场系统性风险。 当时,外国央行和面临投资人赎回潮的债券基金陷入抢现钞模式,被迫抛售最容易出手的美国国债,结果打击了持有巨额杠杆基差交易仓位的对冲基金,整个国债市场一度接近失控,后来是联准会采取了海量干预才阻止事态恶化,当月资产负债表暴增了1.6万亿美元(约新台币52.8兆)。
自那以后,许多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一直担心国债基差交易,尤其因为当年联准会的出手,相当于对这种交易策略的“事实性救助”。 而如今基差交易的规模已远超过2020年3月,令人更加担忧。
目前来看,基差交易的清算尚未对国债市场造成重大干扰,但在避险日里国债利率却逆势上涨已经开始引发市场担忧,而彭博的国债市场流动性指数最近也有些反常波动,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