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曝对中国加征关税原因 这样评价习近平

看中国 2025-04-09 15:36+-

在全球市场对贸易战前景感到不安之际,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川普)9日宣布,暂停对除中国之外的全球各国征收关税90天。他在白宫举行的一场表彰赛车冠军的活动中表示:“我觉得人们有点过火了,有点兴奋,也有点害怕。”他甚至用高尔夫术语“yips”来形容市场的紧张情绪。

《每日邮报》报道,川普承认他一直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并补充道:“如果你现在看看,它其实很美好。但昨晚我看到人们显得有些不安。”尽管目前暂缓措施带来了短暂的缓解,但川普警告,这并不代表贸易争端已经结束。

他强调,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都展现了“极大的精神”,并表示:“中国想达成协议,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迅速行动。习近平主席是个非常骄傲的人,我非常了解。他们会找到办法的。”川普解释,他对未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实施了90天的关税暂停令,而对中国则加征了额外关税,因为中方进行了反制。

关税升级与谈判策略并行推进

川普周三宣布,对所有国家暂缓征收关税90天,但维持10%的基准税率。这一消息使市场大幅反弹——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近9%,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约8%,道琼斯指数上涨6%。然而,这一暂停并不适用于中国。

由于中国此前宣布将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性关税从34%提高至84%,川普反击称将对中国商品加征至125%的关税,并立即生效。他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写道:“希望中国最终能意识到,剥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日子已经不可持续,也不可接受。”

川普称,他的谈判策略正按计划推进。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白宫外对记者表示:“你们媒体中的许多人显然忽略了‘谈判的艺术’——你们显然没有看清川普总统在这里所做的事情。”

川普曝对中国加征关税原因 这样评价习近平

“川普总统为自己创造了最大的谈判筹码,”她指出,并补充说,新闻媒体“显然没有看清川普总统在这里的所作所为。你们试图说世界其他国家会更加倾向于中国,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结果——整个世界都在联系美国,而不是中国,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市场。”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表示,这一直是总统的策略。“他把中国逼到了墙角,他们的反应暴露了真实立场。”他说,暂停征税的90天将用于与75多个主动联系美国的国家进行一对一谈判。

关税战全面升级:中美争端成焦点

在川普的新措施中,美国不仅对中国征收了极高的关税,美国还对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分别加征了20%、24%和25%的关税。对此,欧盟宣布将对价值23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但也表示,如果美国愿意展开公平谈判,欧盟27国仍准备撤销反制措施。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则在X平台发文称:“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各国都已准备好与川普总统合作修复全球贸易。”他称总统最新的社交媒体贴文是其任内“最非凡的发言之一”。

  • 最新评论
  • frank_ly

    整治土共流氓,其它国家高兴。

    屏蔽
  • 莘莘游子

    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川普以上的观点,让他非常清晰中国产品的重要性。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采购中国的产品是最佳选择,因此,不能对中国的产品施加太高的关税,反而是应该给予一定优惠。当然,如何平衡贸易赤字,也是双方要好好谈判的议题,但首先在思想上,就不能排斥中国的产品,因为对美国确实很重要。

    屏蔽
  • 莘莘游子

    3. 寻找替代供应来源的挑战 美国可能会试图从其他低成本国家(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寻找替代供应来源,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尚不及中国,尤其是在高端制造和大宗消费品领域。因此,美国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获得同样质量的商品,尤其是在产品数量和交货时间的稳定性上可能会受到影响。 寻找替代的时间成本:短期内,寻找新的供应来源可能会受到制约,企业和消费者需要面对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稳定的局面。 质量和效率的妥协:虽然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可能低于美国,但其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通常较中国弱,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会面临不同质量、价格和服务的产品。 4. 长期挑战与自给自足的难度 虽然美国政府可能会推动"再工业化"战略,并试图将制造业带回美国,但这一过程的难度巨大。美国缺乏大规模低成本劳动力以及高效的产业链基础设施。重建国内制造业既需要时间,也需要巨额的投资。即使美国重回制造业,可能也无法恢复到中国曾提供的低成本和高效能的生产水平。 产业转型的长期性:美国的制造业如果恢复,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且仍然面临高劳动力成本和技术空缺等问题。短期内,美国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供给,且生产成本会较高,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创新与替代品的挑战:即便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美国可以通过创新弥补部分空缺,但对于传统消费品、日用商品和基础工业品等,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自给自足。 5. 结论:通货膨胀的风险与挑战 总的来说,失去中国的廉价产品供应确实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美国可能会通过寻找替代供应来源来缓解部分压力,但短期内很难找到能够以相同价格提供同样产品的替代国。长期来看,重新恢复制造业将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而且即使恢复,也难以完全复制中国制造的低成本高效益。因此,美国可能面临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在基础消费品和制造业领域。

    屏蔽
  • 莘莘游子

    1. 供应链中断与成本上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日常消费品和关键工业品都来自中国。中国在许多领域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生产规模和技术熟练度方面,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备强大的价格优势。如果美国不再从中国进口产品,可能会出现供应链中断或供应短缺的情况,导致产品供应减少,进而推动价格上涨。 消费品价格上涨:美国依赖中国供应的电子产品、家居用品、服装、玩具等日常消费品都可能受到影响。如果这些产品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或只能从其他国家获得“更昂贵的替代品”,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价格。 制造成本增加:美国企业如果选择将生产线迁回国内或从其他国家寻求替代,成本将大幅上升。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国,且美国缺乏足够的低成本制造业基础设施,这将推高商品的生产成本。 2. 通货膨胀的压力 失去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供应,可能会推动美国的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特别是在消费品、电子产品和耐用消费品等领域。对于一个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供应链的变动往往意味着价格上涨,因为美国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具有同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 成本推升型通货膨胀:如果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将面临更高的日常开销,这种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成本推升型通货膨胀。特别是食品、汽车、家电等领域,价格上涨可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 生产成本的传导效应:制造业成本上升不仅影响消费者价格,还可能通过更高的生产成本传递给整个经济链条。例如,制造商和零售商可能会提高价格以弥补成本增加,从而形成广泛的通货膨胀压力。

    屏蔽
  • 莘莘游子

    川普对中国加征关税,既是回应中国的报复措施,也是其整体谈判策略中的一环,旨在制造压力,争取在贸易协商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川普好好谈谈,川普不是美国利益优先吗?与中国合作符合美国利益优先,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因此,美国应考虑给予中国关税优惠,当然,中国也应增加从美国采购的产品,以尽量实现贸易上的平衡。接下来,我们分析中国产品对美国的重要性: 中国产品在相当长时期内对美国社会与经济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点值得深入认识。长期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在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产能规模与产品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短时间内全球其他国家难以全面替代。这不仅关乎美国消费者日常生活所依赖的商品,也深刻影响美国企业的中间品采购、零售运营成本乃至通胀控制。 如果纯粹从经济利益出发,美国仍高度依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必须认真权衡关税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并与中方保持建设性沟通。当然,如果美国从地缘战略、国家安全角度以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思维出发,执意要推动对华脱钩、压制中国发展,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如果果真如此,那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彻底破裂,中方也必须未雨绸缪,逐步推进“次全球化”战略,即转向区域性经济合作、自主产业链构建与替代性出口市场拓展,那将是另一个全新的博弈阶段,是另外一个话题。 如果美国突然失去来自中国的商品供应,可能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屏蔽
  • 吴敬中

    如果一上台就单独对中国加征这么高的关税,左媒会是什么反应?其他国家会是什么反应?现在呢?哪种效果好?类似的还有俄乌战争,不管左媒喜不喜欢,想不想要,但热爱和平的反战道德制高点,左派历史上第一次抢不到了。骂川普通俄,骂川普没道德的都有,但没有一个敢说川普是爱杀戮的好战份子,而自己是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的。抢先装逼,让你无逼可装。你喜欢抢占道德制高点?我先抢过来,让你只能高呼“继续战争”。

    屏蔽
  • g2j2

    没有政治术语,没有意识形态,就把中国轻轻松松架在火上烤了!

    屏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