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炒股两周赚110万?这碗鸡汤有剧毒

木蹊说 2024-10-28 13:18+-

01

总有一种故事,骗得你头晕目眩。

据海报新闻的报道,说有个95后硕士,炒股两周就赚了110万。

而且配上了当事人的现身说法:

说是有只股票连续13个涨啊,20年股龄的丈母娘资助100万本金啊……

很快这个新闻就上了热搜。

这世界有一种荒诞,叫集合了所有荒诞于一身。

按照主人公的说法,自己赚了那么多钱:

“心里没有丝毫的波澜。”

我不否认这个故事是假的,但要完成这个故事需要太多的巧合。

首先,你要有一个愿意给你100万炒股的岳母。

这个概率有多少?

我想绝大多数在社会上打拼的95后男孩,还在为自己娶媳妇的成本奋斗。

丈母娘不问房子有几套,是全款还是按揭,而是主动掏出100万给女婿炒股。

春晚小品的剧情怕都不敢那么编。

况且,这个丈母娘还是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的,这在南京属于比较好的一本院校了,典型的高知。

既然是高知,也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看待这个动机。

或许人家就是有格局,觉得女婿模拟盘玩的不过瘾,敢于掏出真金白银去支持女婿搞投资。

但问题又来了,既然她有100万的小资金,又有20年炒股经验,为什么不自己炒,是觉得自己不配吗?

要知道能在30年前上南财,这样的丈母娘已经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了,怎么自己对股市战战兢兢的同时,又敢让女婿放手一搏呢?

我想这种概率并不比“穷小伙生日买彩票突中500万”,“90后小夫妻摆摊月入10万”来得小。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千里马也需要伯乐。

总有一种新闻,让我们欲哭无泪,欲言又止,欲壑难填。

这样的丈母娘,能不能也给我来一个?

02

现在股市,真的是人人进去都能赚钱吗?

热搜榜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说成都90后程序员小伙,拿着自己多年熬夜写代码的积蓄,兴冲冲地杀入股市,结果一周就亏损了32万。

“我8号买入102万,第一天是赚的,接下来几天一直亏,到现在为止亏了32万。”

都是90后,怎么区别就那么大?

我相信后者才是一种人间的大多数。

国家提振股市的决心和组合拳我是认可的,但现在我觉得:一些新闻简直就是谋财害命的毒鸡汤。

尤其是在 “上海爷叔”、“大蓝”之类的民间鼓吹手渲染下,很多散户已经失去了理智。

今天的信息流通虽然快,但是信息茧房、劣质信息却是互联网的大多数。

小红书里最近有个“上海女子患红斑狼疮赴瑞士安乐死”的帖子,她放弃治疗但“又美又飒”的倔强,赢得了多数人的赞叹,甚至是模仿。

医生让干啥偏不干啥,药想不吃就不吃,不让晒太阳非得晒太阳,这种选择作为看客无可厚非。

但从医学的角度上讲,这值得模仿吗?

安乐死是当事人的自主决定,但平台为了打造话题,吸引关注,主动对这种信息进行推流,真的好吗?

股市也是如此,一些大V利用平台的信息茧房效应,不断输出暴论,让很多不懂投资的人都去参与梭哈。

你们知不知道这样做会让人家破人亡的?

之前的“四川大拆迁”事件我就提醒过:那是专门针对韭菜定制的谣言。

果然,随着后续的辟谣,事情的真相浮出了水面:假的,都是假的!

但很多小白已经随着第一波的信息轰炸,带着钱冲进了所谓的“四川概念股”。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高位被套了十几个点?

是不是平时省吃俭用存下的钱,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

03

现在很多炒股机构也很聪明了,他们利用大数据,对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进行舆情监测,收集与特定股票相关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等数据。

从而预判韭菜会买什么,他们又怎么收割。

2015年的牛市,有学者统计过,当年真正从股市里赚到钱的投资者只有0.5%,而85%的散户都亏钱了。

关于股市能不能赚钱,我想引用过去的一个上交所的大数据:

从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这3年半的时间,从10万以下的小散户到1000万以上的大散户、机构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盈利的。

同时,我也想给到一个侧面印证:

在股市近期大涨的环境下,我们的飞天茅台市场实际价格已经掉到了2000元,和高位的3000元的价格比,折掉了30%。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在开香槟呢?

作为一名金融消费者,要时刻考虑好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

投资股市,支持企业发展,是好事。

但盲目进入,对普通人来说,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很大概率,是要付出代价的。

尤其是在今天,在各种劣质信息狂轰滥炸的环境下,市场环境逐步走向非理性化,一定要小心“下周一涨到你头晕目眩”、“炒股两周赚110万”这样的毒鸡汤。

因为你一旦真的干了这碗汤,人生很可能就会堕入无边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