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得不做最坏打算”

上报 2024-07-26 19:04+-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两处非常重要的表述,一处是要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另一处是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 香港媒体分析认为,中国将加速发展核武力量,并启动“新三线”建设。

香港01报道指出,军事界一般认为,战略威慑力量是指核武库,包括核武器及投射能力。 “加快发展战略核武库”,就是要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核武器数量,提升核武器的投射能力。 

中国是五大核武国之一,但在拥有核弹头数量上,一般认为要低于英国和法国,更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 但是这些年来,因应世界局势动荡和中美对抗加剧,中国正加速发展核武库,以加强核威慑能力。 美国国防部发布了的2022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报告》显示,中国不仅对现有的核武库进行了现代化与发射模式多样化的全面升级,核武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估算,中国仅用了短短1年时间就将核弹头的数量从150枚提高到了300枚,而如果以整个速度计算,中国的核弹头储存量很有可能在2035年前增至1500枚。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估计,截至2023年1月中国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增至约410枚。 比SIPRI前一年的估计多出约60枚,而且中国正加大在西北沙漠地区的发射井建造力度。 因为中国的核武库始终处于严格保密状态,官方从未公布过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和部署位置,外界的这些猜测未必准确。 不过,面临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和工业能力、军事现代化水平,将核武库提升到一个比较符合于国家安全需要的水平在情理之中。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就展露了中国决心。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在表示要“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的同时,中共还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一起写进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提法并不陌生。 毛泽东时代为战备就进行过类似部署,在当时称为“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初,面临当时美苏争霸的冷战局势特别是前苏联带来的军事安全威胁,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中共将全国分为一、二、三线。 其中三线地区主要是版图腹地的多山地区,意在利用地理纵深和山地地貌增强对抗状态下的军事生产和生存能力。

从60年代初提出三线建设开始,中共推动3个五年计划来落实,共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 后来随着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期间,尤其是前苏联的倒台,中国的经济地理再次出现根本性变化,沿海地区成为发展的前沿。 如今随着中美关系再度恶化,世界进入动荡与变革周期,中国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做一些极端情况下的最坏打算。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就如同现代意义的“新三线”建设,体现了中共一以贯之的底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