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习近平为何在北京会见马英九
2015年,当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握手时,他们都称赞那次会面——两个敌对政府之间的首次首脑会谈——是一次突破,可以为实现永续和平,结束数十年的敌对状态铺平道路。
但周三,当两人在北京再次会面时,友好解决台湾未来问题的前景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
在八年执政期间寻求与中国进行更密切接触的马英九目前已不再担任台湾总统。现在,越来越少的台湾人认同他的观点,即台湾必须视自己为大中华的一部分。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会晤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中国领土上会见台湾前总统。习近平和马英九握手约15秒,并面对镜头微笑。然后他们坐在一张长桌旁,就像两位国家元首开始进行谈判——尽管马英九早已下台。
习近平在开场致辞中称赞马英九是一位推动了台海“和平发展”的爱国人士,并强调了北京的立场,即台湾必须接受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习近平说。“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
对北京来说,习近平对马英九表现出的善意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意在为与台湾下一任领导人、候任总统赖清德的接触设定条件,北京将赖清德描述为危险的分裂分子。
近几个月来,中国已就将如何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对赖清德政府施压发出了信号。北京无视了赖清德办公室提出的会谈建议,称其虚伪。
另一方面,北京已经表明将向马英九这样更友好的台湾政治人物示好,马英九认可了北京所要求的关系框架:双方都承认自己同属一个中国,即使他们在其具体含义上存在分歧。习近平在会面中提到了这一因其诞生年份而被成为“九二共识”的框架,马英九也再次对其予以了肯定。
台湾负责监管对中国大陆事务的陆委会表示,习近平关于“九二共识”的说法“企图抹煞我国家主权地位”。
中国“当前的重点是促使即将上任的赖政府在两岸关系上采取更温和的政治立场”,旨在化解战争和危机的国际危机组织中国问题高级分析师萧嫣然表示。“马英九的访问有助于强调北京的立场,即两岸对话的条件是接受双方同属于‘一个中国’的观念,”萧嫣然说。
自1949年共产主义革命以来,台湾和中国大陆一直处于对峙状态,当时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并将那里作为他们的堡垒。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不再是北京的宿敌,而是成为北京在台湾首选的对话伙伴,特别是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双方建立了经济联系,并逐步就双方的政治地位和未来进行谈判,双方关系在2015年的“习马会”时达到顶峰。
但国民党在过去三届总统选举中都输给了民进党,这个以台湾民主捍卫者自居的政党反对北京对台湾的主权主张。自今年1月赖清德击败马英九所在的国民党的候选人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台施压。
当月,北京采取行动让台湾的外交盟友之一瑙鲁与其断交,瑙鲁此前是仍与台湾保持正式关系的十几个国家之一。
今年2月,北京派出海警舰艇在一片靠近中国大陆、由台湾控制的岛屿附近海域巡逻,此前两名中国渔民在这一带逃离台湾海岸警卫队船只时丧生。中国几乎每天都有军机在台湾附近的空域盘旋,许多分析人士预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赖清德5月就职典礼之前,而且尤其是在典礼之后举行大规模演习。
在台北的国立政治大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寇建文教授表示,中国政府还试图利用马英九的访问来削弱赖清德在中国国内民众眼中,尤其是在中国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眼中的胜利。“恢复官方对话的可能性不大,”他说。“中共邀请马英九去大陆也是要证明,赖清德就如中共自己所说的,只代表了台湾少数的民意。”
与台湾的紧张关系也影响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而美国是台湾安全最重要的支持者。根据中国官方的通话摘要,在上周与拜登总统的通话中,习近平重申台湾问题对北京至关重要,并将其描述为“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于‘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纵容支持,我们不会听之任之,”习近平说。
相比之下,中国国家媒体则重点报道了马英九的访问,以证明北京在台湾还有很多朋友。媒体关于马英九率领台湾学生代表团对中国进行11天访问的报道包括他们在文化古迹的行程,学生们游览了故宫并在长城上自拍。
马英九的行程围绕着一个主题:台湾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文化和历史而团结在一起,即使政治方面并不如此。在中国西北部,马英九瞻仰了黄帝陵,黄帝是传说中汉族人的祖先,而汉族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主要民族。
退休后的马英九尤其热衷于倡导台湾在历史上和文化上是中国的一部分,应该接受与大陆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命运。
“两岸如果发生战火,对中华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马英九对习近平说。“两岸的中国人,绝对有足够的智慧,和平处理各项争端,避免走向冲突。”
马英九表示,台湾应该接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概念。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反映台湾人的广泛情绪。
大多数台湾人拒绝接受与中国统一的想法,而是接受这个民主岛屿模棱两可的现状,即保持自治,但不被大多数政府承认为独立国家。
越来越多台湾人称自己为纯粹的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即使在马英九所在的国民党内部,包括最近的总统候选人侯友宜在内的许多政治人士也明显对中国更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