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严以对安倍、宽以待习近平的美国学者们
美国或有学者对“日本军国主义复辟”高度警觉,不过,他们的警觉性往往转到中国身上又是另一回事了。(美联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美国首先降半旗致哀,除了出于盟国交谊,同时也是对安倍个人的悼念,并代表肯定他留下的外交遗产。不过,亦有《纽约客》等媒体,第一时间仍著眼安倍“鹰派民族主义”的一面,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安倍在自己国内也是有褒有贬。但自《纽约客》如此“客观”的报道中,我们或许也可以从受访的美国学者身上,看到台湾存续世界的挑战所在。
标题自然已对安倍功过做了定论,内容则主要访问专研现代日本和韩国的康乃狄克大学历史学教授艾莉克斯·杜登(Alexis Dudden)而来。杜登过去以来对安倍多有批评,她认为安倍提振日本国际地位的鹰派观点,“已在亚洲邻国间制造了深刻的裂痕”,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的重新诠释定位,以及有意针对“禁止日本在国外发动战争”修宪。杜登对日本历史鑽研甚深,或对“日本军国主义复辟”有高度警觉;不过,这一来自历史学者的警觉性,转到中国身上,似乎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只要回溯杜登过去言论,我们确实不难发现她那些严以对安倍的“历史学标准”,并不必然也会套用在习近平身上。
所以,谈及中国积极对外拓展影响力的一带一路,杜登过去会说,一带一路并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它们是有机进化的,中国会改变他国,他国也可能改变中国。
提到中国藉由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技术进步,进而同时有扩张领土的慾望(如南海、台湾)时,她会说美国、日本过去也曾因为跨越地缘政治的雄心,让人既敬畏又焦虑。
当然,杜登还是会批评中国可能影响学术自由,也不否认中国正是以其威权主义作为统治社会的方式,不过,提到中国已然干预他国学术自由的孔子学院,杜登会说,美国不也有“美国之音”。当有人警告孔子学院是以共产党教条为语言教授内容,她会说,一旦你学会了一种语言,你就可以阅读这语言的任何东西,并反问,究竟孩子(学中文)是会带走故事情节,还是只会记住动词形式?她也不认为那(孔子学院)一定会使某人成为共产主义者,就像习近平的女儿上哈佛,不意味之后就会反华一样。
若有人批判中国帝国主义正在成形,她会说,这就像华府、东京的领导人一样,过去也常说自己没有帝国野心,武力只是为了确保稳定和秩序。提到北京对新疆和西藏的同化政策,她会说,这让她想到1930年代东京在满州所做的事情,19世纪初华府不也将自己的思想、制度强行引进菲律宾。总之,每每提到中国当下的威胁,杜登就是有办法找出美、日过去的错误以为历史对比。
此外,2018年南朝鲜举办高峰会,一场晚宴上主办方提供与会者一块慕斯,慕斯上有一片巧克力薄片,薄片上有南朝鲜地图,还附带点上了日韩争议岛屿“独岛”(日本称竹岛),遭到日本抗议。杜登则说,这(抗议)看起来很无聊,就像“地图上的台湾”(应该是指被标示为中国领土),它真的会影响你作为台湾人的生活吗?更何况1895年日本学童教科书不也把台湾划为日本领土,1910年日本并吞朝鲜时,不也是做一样的事。然后,对中国不断向多个跨国企业施压,要把台湾名称冠上中国的一省,杜登会说,大多数航空公司实际上已经屈服这个需求,因为市场比某些历史概念更重要,这也是中国测试自己能力的方式之一。
总之,论即安倍,她会从过去的日本军国主义史对今日的世界发出警讯,一旦提到中国,她就认为“历史已是一个不完美的指南”,因为今天的中国在某些方面完全没有先例可循,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任何可供对照习近平的人。意思是中国变化仍有观察空间,现在就批判习近平带起的中国帝国主义还言之过早。她曾说过,将美国和中国视为雅典和斯巴达,这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类比经不起推敲,因为当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无法藉古希腊战争作为模板。问题是,当安倍面对“当代地缘政治(东亚)的紧张局势”,还能仅以日本过去军国主义史观之吗?我们暂时还找不到杜登的答案。
这一类型美国学者或许多自诩“超然中立”,无论如何,其观点纵然不乏脱离现实,却也是美国学术自由风气的表现,只是对台湾来说,当下所面临的国际处境挑战,很多时候便是来自西方国家诸如此类“精通东亚的学者”论述发酵使然,他们经常严以对美、日,宽以对中国,因为他们所认知的中共模式可能还在书写,但这只是他们身为大国学者的专利,很多正直接和中国硬碰硬的国家和人民,则早已处在历史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