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这8部国产电影,令人期待
在刚过去不久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上,出现了相当一部分令人惊喜的华语影片。从去年到今年,大家在院线感受到的华语影片市场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匮乏感,但事实上,今年会有很多精彩的华语影片在等待与大家见面。
春江水暖
顾晓刚执导的《春江水暖》在本次影展中斩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片子以《富春山居图》为美学背景,以四季的推进作为线索,讲述一家人在轮流照顾失智母亲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悲喜人间事。
有人说在影片里看到了《一一》的家庭史诗感,也有人说看到了侯孝贤《海上花》的气质,但《春江水暖》又是不同的。精致纯净的长卷式镜头、富春江畔的远丘淡影从容地与观众一一经过,伴随着人间无常的悲喜,交织并行。除了视觉上的完美呈现,影片的配乐也足够惊艳。近年致力于创作民族风格电子乐的窦唯为影片呈上了他的最新“仙乐”,与影片相得益彰。
诗与画、乐与景、时代与家庭、城市与人群……《春江水暖》是一部可以载入民族电影史的影片。
春潮
《春潮》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但绝不仅仅止步于女性主义电影。影片由郝蕾、金燕玲主演。
冲突来自于积年的家庭问题、观念的差距。于是,彼此无言的纠缠与对抗、爱与恨,此消彼长,强烈而漫长。值得一提的是,《春潮》的极佳之处在于脱离男性的视角来讨论女性问题,同时也展现了三代女性身上的时代印记。
对导演杨荔钠来说,《春潮》也是《春梦》之后,她对于女性电影的第二次探索。
世外桃源
在本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中获得最佳纪录片奖。一个红极一时的“实验型”餐厅,一群为生活辛劳奔波的年轻人,一个贩卖理念野心勃勃的老板,在共同为餐厅奋斗的时候,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化学反应。一个餐厅由盛转衰的过程极具象征性,同时也引人深思。
在这样一个名为“世外桃源”的小世界里,真的能实现理想乌托邦的境界吗?在一场假以“自由平等”之名的集体主义活动中,权力和压制真的被消解了吗?在餐厅中的员工为理想看似激情狂欢的同时,他们的生活真正被改善了吗?一个现象之下,影片给出了一些广阔的思考议题……
慕伶,一鸣,伟明
在本次影展中获评委会大奖。一个年轻导演在讲述死亡议题的时候,展现了超越年龄的稳重与成熟。家中的父亲患癌,辛劳奔波的母亲在抚慰丈夫的同时,还要关照青春期的儿子。在面对升学关卡的同时,期待出国读书的儿子也因家中变故而渐渐成熟。影片以慕伶、一鸣、伟明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以该人物为叙述主体,分别展现了一家三口在家庭变故的关头,各自的困境和坚守。
影片始终是克制的,刺痛和压抑在镜头里缓缓道来,但也不乏温馨。
鱼乐园
影片非常的“北京”,工体、拆迁、北冰洋、促狭的住地,交织着虚无的爱情、消解的欲望、无奈的生活碎片……在影片里,北京的人与事就像一个“鱼乐园”,没有奔头、生活失序、浑噩度日的人觉得自己像在“吃屎”,但这样的生活体验也和男主的自身的选择有关。
围绕着“小鱼”,片中集中展现了一个缺乏安全感、没有奋斗欲求又单纯直接的青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关于青春荷尔蒙的展现,也让人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是一个带有城市“众生相”的影片,也在自由真实的表达中创造了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缩影。
南游记记
“你认为电影是什么?”纪录片中,创作者们对于这一问题反复叩问。南游记记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影像,但它又足够开阔。影片记录了《南游记》的拍摄过程。四个年轻人为了电影并肩奋斗,勇往直前。影片展现了年轻人的创作激情、对电影事业的执着,也不乏创作焦虑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他们极致又真诚地表达对电影的热爱,理想主义的坚持或许会变成一种殉道,但“殉道”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态度。影片给出了一种淳朴真诚的愿望:人人都可以拍电影,艺术是不受限的狂欢。
三尺
最佳短片奖由《三尺》获得。纯净的镜头语言、克制的表达,中式家庭中的悲欢离合在一场葬礼中被慢慢展开。影片的节奏缓慢平静,恰如它在讨论生与死,一个过于沉重的话题,导演在50分钟里渐渐铺叙,又在结尾处给人惊喜。这不是杨德昌,也不是是枝裕和,也不是小津,但我们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和雕琢,使得影片有了“日式家庭片”的质感和气韵。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用光极其细致考究。室内戏的部分,光线是偏昏暗的,拍摄人物的部分更多的也是选择逆光角度,铺垫死亡气氛。但从上而下又是渐变的,上半部分昏暗,下半部分亮一些,让人感受到潜在的踏实和希望。外景的用光偏明亮,最后一场在公交车上的戏,也借由了隧道的暖黄光,明暗交织,希望与伤痛并行。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同样是短片。对于《喻世明言》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一次改编创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的曲艺元素,有着魔幻乡村的寓言感,短片整体黑色幽默的表达,诙谐有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