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彤:李鹏六四日记关键疑点
原中共二号人物李鹏在六四天安门事件30周年过后一个多月因病去世,北京官方为其举行了隆重葬礼并对其生前业绩予以高度评价,还特别提到时任总理的李鹏在制止“动乱”和平息所谓“反革命暴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原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最近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李鹏在六四镇压决策中的作用被高估。鲍彤指出,李鹏当时的日记隐约透露,时任总书记赵紫阳出访朝鲜期间,李鹏可能在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陪同下与邓小平密谈,随后态度急剧转变,由同意和平处理学潮转为支持武力镇压。下面是这篇专访的第二部分。
记者:“采取果断措施,平息了反革命暴乱”,他这个讣告里面是这样讲的,你觉得他本人也希望把这样的评价放到他自己身上去吗?家属也愿意这样吗?
鲍彤:没有听说他本人不愿意当“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没有听说他本人不愿意接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这个没有听说。
赵紫阳提出这个意见是根据十三大,十三大文件里面讲的“处理社会矛盾要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就这么个东西,没说通过处理社会矛盾要镇压要开枪,要发动坦克,要发动什么。历史上的报告没有这个东西。而十三大报告是全党通过的,十三大报告当时是有效的,后来好像邓小平还说过这个话,十三大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一个字也不能动。这三句话是赵紫阳,作为总书记,作为十三大选出来的总书记(提出来的)。
他当时跟朝鲜的协定他必须马上去访问朝鲜,跟金日成会谈。这个是半年以前已经做好的安排,现在他要走了。走了(以后),学潮留下来怎么办呢?他就在追悼会上跟四个常委提出来他自己的意见,这四个常委都同意,包括李鹏也同意,邓小平也表示同意。临走的时候李鹏问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时候,赵紫阳说,没有别的需要,就这三句话。
我要讲的是什么呢?李鹏回来以后在日记里面说:我(李鹏)马上找乔石(时任常委),一起把赵紫阳这三句话写进中央文件,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
也就是说,李鹏认为赵紫阳根据十三大的精神、路线提出了当时情况下如何处理学潮的问题。也就是说,和平处理。
态度剧变 日记露玄机
可是一到晚上变了。为什么变呢?在他日记里面一句话,说是晚上杨尚昆劝我(李鹏)去见邓小平,我(李鹏)对杨尚昆说,你也一起去。尚昆同意了。到底去了没有,没有说。但是后面写的整个李鹏日记,态度就是180度的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去,那么怎么出现后来的转变?有了这句话以后态度改变了。如果去了,为什么日记里没写去了?光说杨尚昆劝我去,我说你也一起去,他同意了。
去了没有?邓小平说了什么?邓小平跟杨尚昆说了什么?跟李鹏说了什么?他们三个人怎么商量的?统统一个字都没有。
那么,我的看法是这样,不可能不去,如果不去,他的态度后面是怎么转变的?但是不可告人的,因此他说到这里为止。 因此实现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
在这个以前,他认为赵紫阳搞的东西即使他不同意、他不赞成,他口头上至少是同意的。不仅是同意,行动上还是支持的,他是执行的。他自己写的,他回来以后就找乔石一起把紫阳的三句话写成中央文件,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这个文件也确确实实发出了。但是到晚上,杨尚昆建议他去看一下邓小平,在这以后再也不提这个中央文件,再也不提根据赵紫阳的建议,他自己亲手跟乔石一起完成的这个中央文件,从此以后再也不提了。从此以后,这个文件变成了错误路线。
李鹏六四作用被高估?
叫我说呢,实际上,李鹏在89六四当中所起的作用是被高估了。李鹏的作用没有那么大,李鹏当然是六四的一个刽子手。但是李鹏是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去执行的一个刽子手。并不是他自己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是他在邓小平的授意领导底下,完成的调集军队、平息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这样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历史使命。他的初心,他的使命,他完成了。我看,这个人是被现在的(人)高估了。他觉悟是没有那么高,觉悟是被邓小平提高的。我看从他的日记只能读出这么一个结论。可惜,非常遗憾,这本日记现在只是在网上流传,没有纸质的,没有纸面的没有用纸做成的书。这本书是被他委托出版署的领导人去找出版社留下了没出版。如果这本书出版了,很有意思。可以看看,他在整个六四当中的精神状态,他的忧虑、喜悦跟他的快乐。
我看这本书,他怎么在邓小平的亲自教导底下,思想觉悟如何提高,最后成为一个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一个屠杀学生跟市民的一个刽子手。我看这个过程应该写的很清楚,即使他删掉很多东西,隐瞒了很多东西,但是仍然露出了很多东西,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这个想象空间我看只应该说,他自己作用没有那么大,没有邓小平他什么事儿都干不成。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李鹏误导了邓小平。我想如果李鹏能够误导邓小平,那邓小平也太幼稚了,水平太低了,太不坚定了,我看大概是这么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