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颁给中国人 总有一丝尴尬

红网 2015-10-07 00:18+-

诺贝尔奖颁给中国人 总有一丝尴尬

  正如当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莫言让我们尴尬一样,今年的诺贝尔生化奖颁给屠呦呦给了我们另一种尴尬。这位现年85岁的女药学家竟然是个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据报道,屠呦呦多次被提名中科院院士,均被刷掉了。这会儿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就是屠呦呦的研究成果的价值获得了国际公认,当然会有排山倒海的批评、检讨、反思的言论。有用吗?日积月累形成的社会生态、评价机制会因此得到改善吗?

  回答是悲观的:说了也白说,这个社会仍然会在旧轨道上运行下去。毕竟实现了自然科学诺奖的零的突破。但有一个不容否定的真相——现代以来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在自然和人文科学对世界的贡献上,不如战后一片废墟上发展起来的东亚日本,不如老是缓步慢行的南亚的印度。比较的硬指标,就是获得诺奖的人数之比。日本获得22人次,印度获得13人次,咱们仅仅2人次。就这么简单。从屠呦呦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创造力创新力不足。

  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替代奎宁等失效的药物,已解救了数百万受疟疾威胁生命的欠发达地区的民众。对这一点,咱们科学院评判院士时咋视而不见呢?历时40多年艰苦探索的屠呦呦及其科研成果不是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的。她和她的研究成果,早就进入西方人的视野,2011年便已获得拉斯克奖——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这足以证明,同样的人和研究成果,在别人眼里处在高位,代表荣誉和成就,在咱们的价值体系里却没有其位置,这就是科学院不能接纳屠呦呦为院士的一个奇特现象。

  可以预料,屠呦呦个人被科学院冷落的状况很快就会改变,但科学院评判选拔院士的机制弊端不会因此而被革除,冷落屠呦呦的价值取向依然故我。中国获得国际大奖承认的科研成果相对于日本和印度,还会一直少下去,与这个人口大国官场逆淘汰的景观相伴随: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胜、小人淘汰君子……致使具有真才实学和道德操守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人民日报评语),屠呦呦只是个偶然的胜出,愿今后的诺贝尔奖颁不再让我们中国人心生尴尬。

  • 最新评论
  • 蒋万里

    “茶几上,放着屠呦呦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一本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另一本是《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前者是她学术研究常用,厚厚的卷册已被翻得起了毛边;后者刚刚从柜子中取出,藏青色的皮质封面蒙了薄薄的尘。”若问心态当如何,请看屠案两册书。您应当能从两册书的封面看出书主人的风骨,作为自己的镜鉴。你要是从中看不出来,大可不必题内题外说什么了。

    屏蔽
  • 蒋万里

    活贝尔奖发给屠教授,固然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创意创新,更主要的,是这个创意创新给人类的福祉带来了旁人旁事相形见拙的实际贡献。离开了对人类福祉的贡献,你的创意创新固然可嘉,但是不会得到诺贝尔奖。这一点是一大点,请评论员们学习体会理解接受,注意三思。

    屏蔽
  • 蒋万里

    “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屠呦呦说。诸位,把注意力放到心态上。心态。如果诸位能把心态放到屠呦呦的水平,任你再说什么你都有理由。否则,不妨三缄其口,平心静气地从中汲取一点有益的心态。

    屏蔽
  • 蒋万里

    坚决反对给屠呦呦发奖,任何奖都反对.诺奖一天不讲政治,就反对一天.发奖可以,一定要政治正确,按照我党我国我科学院的等级体系逐级发放,先给总书记,然后副总书记、副副总书记,然后发给我。

    屏蔽
  • kshdjj

    诺贝尔奖是鼓励第一创新与发现!!! 屠呦呦拥有三个第一。诺贝尔奖不是总结功劳!!!否则中国的诺贝尔都应该给共产党主席毛泽东,显然中国的一切成绩功劳应归功于伟大领袖毛泽东,你说是吗?

    屏蔽
  • hhhjjj

    真是地道的二逼文。中国对人类科学的贡献不应该以洋人带政治有色眼镜的评判为标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伟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科学家取得了无数具有诺奖水平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者没有获颁诺奖有许多原因,主要是政治上的。这其实从另一面反映了诺奖的颁发并不公正,降低了它的含金量。尴尬的应该是诺委会,不是中国。

    屏蔽
  • [31415926]

    有什么尴尬的。都是以瑞典卡罗林斯卡为主的诺贝尔评委评出的结果,他们觉得这个奖该给谁就给谁。 洋人没有几个Care中国的院士的, 他们评奖肯定不会去看谁谁有没有院士头衔,有没有博士或者留洋背景了。 用中国人的思维,就自己在自己画的圈里面尴尬吧。

    屏蔽
  • 西岸

    这种文章也未免太无聊了,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不是简单的获奖内容的对比,而是涉及诸如文字和历史环境和政府投入等很多方面,评委都是依据英文文献来评选的,这本身就对中文不利。日本在50年代以政府组织,大公司投资的方式全世界聘请翻译家翻译了一百部日本文学作品成英文,唯一目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在60年代得奖,当时中国并没有对外开放,这是那时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不是中国自己可以控制的。

    屏蔽
  • bushitu

    中国科学院说了,我们的院士水平很高,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一定合格

    屏蔽
  • 笑掉大牙

    不知此公尴尬还是自卑?

    屏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