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若提前召开 表明习近平处境不妙
5月12日法广报道,传中共四中全会或将提前召开。
法广的报道进一步补充说,根据该台记者得到的消息,关于四中全会议题的调查文件已经下发至党内一定层级,四中全会提前召开似乎已有共识,熟悉此事的人士称,此次四中全会的主题将是“依法治国”。不过,在浦志强、徐友渔等五人仅因为在家开会研讨当代历史“六四”,即被刑事拘留的当下,所谓的“依法治国”的说法难免让外界有时空错位的荒谬感。
倘若这则消息属实,那对习近平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习近平绝对不可能有提前召开四中全会的意愿;如果四中全会竟然决定要提前召开了,那必然是党内高层对习近平不满的势力逼出来的。
毕竟,共产党专制不同于传统的君主专制。在传统的君主专制下,干纲独断,重大决策皇帝一个人说了算,没有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一类规定。另外,在传统的君主专制下,皇帝和大臣的分际是明确的,不容混淆的。皇帝就是皇帝,大臣就是大臣;皇帝不是从大臣中间选出来的,也不是大臣们可以罢免掉的。
共产党专制则不然。共产党专制,起码在理论上,在形式上,总书记是中央委员们选出来的,也可以被选下去。重大决策不是总书记一个人做主,而是要票决,要少数服从多数。
因此,毫不奇怪,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旦他获得了最高领导人的名分,他一定就不喜欢开会,尤其不喜欢开中央全会,尤其不喜欢开全党代表大会。
按照中共党章,总书记是中央委员会选出来的。不开会的时候,总书记就几乎是总代表,整个党中央差不多都让他一个人代表了,其余所有的中央委员们都成了被代表--被他们选出来的总书记代表了。在不开会的时候,总书记的声音是唯一的声音,就是党中央的声音,就是党的声音,其余的中央委员们必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只能发出赞同附和的声音;如果有异议,根据组织纪律,是不可以公开发表的,只能以某种不公开的方式向上面反映;更不可以互相通气串联形成某种集体的反对意见--按照共产党的规矩,那样做就是搞非组织活动,毛时代叫反党集团,是犯大忌的。
然而一旦开起会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旦开起会来,总书记的总代表性就打折扣,起码,他不能代表与会的代表们。总书记可以施展权术,力图主导会议,但毕竟,在会上,别人也可以发声,总书记的声音不再是唯一的声音。在会上,持异议者有了在会场内部合法地发表异议的机会,于是也就有了互相通气并形成临时派别的机会。这样,在会上,也只有在会上,最高统治者才有可能面临其同僚们的挑战,他的某些决策可能遭受批评,可能被修正被否定,甚至他本人都可能被迫检讨乃至被迫下台。
简而言之,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在党代会或中央全会都不开会的时候权力大,在开会的时候权力小;所以共产党领导人必定是不喜欢开会的。
毛泽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56年中共举行八大。按照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党代会五年一次,照理说就该在1961年举行九大,可是从1958年起,毛泽东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导致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党内对毛也颇多非议,以刘少奇为首的务实派实力上升。毛担心如期召开九大,很可能权位不保,被刘取而代之,所以毛硬是顶着不开,一直拖了十三年,等到1969年把刘少奇一派彻底打倒后才召开九大。
毛不但不喜欢如期召开党代会,他也不喜欢如期召开中央全会。从1956年到1959年,毛认为形势不错,仅仅三年就开了8次中央全会;但等到了1960年,毛发觉形势对自己不利,就没开中央全会;1961年、1962年又各开了一次,然后一直停开了4年之久,直到1966年8月才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
应该说,毛运用权术的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确定开不开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当他觉得开会对他不利时,他就尽量拖着不开会。
毛死后,中共有鉴于毛时代的教训,对党国体制进行了有限度的改革,例如规定了任期制,另外,对定期召开党代会或中央全会也变得比以前更严格。如今的习近平虽然比江胡更强势,但是他绝没有力量随意拖延会期,推迟开会。从习的角度,无论如何他总不会喜欢提前开会;因此,倘若四中全会果真要提前召开,那本身就意味着习的处境不妙,他已经陷入某种被动。
今年1月,我曾撰文指出:“上任一年多来,习近平展现强势作风,四面出击,八方树敌。朝野上下,体制内外,不满意习近平的大有人在。习近平誓言反腐败,这似乎是得民心的,但问题是习近平既然无意于改革体制,一般人又料定他的反腐败只是选择性的反腐败,更何况习近平不敢依靠民意反倒打压民意;因此,到头来他能在改变上层权力与利益分配格局上走多远,乃至于会不会引爆更大的危机,实在是大成疑问。”
如果四中全会提前召开,那多少验证了我上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