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会议《决定》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文件起草参与者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内地官媒《人民日报》11月15日援引文件起草和修改参与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消息称,《决定》全文有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杨伟民说,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他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他透露,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杨伟民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时表示,“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杨伟民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也是此次改革的重大亮点,治理主体多元,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简单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
他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是全面的,是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治理体制。同时,民主协商和法制也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一环。
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成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日前透露,预计一周内将会公布《决定》全文。
早前有不少外媒指出,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是一个重大改革信号,杨伟民肯定了这个观点。他表示,1992年以来,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虽然在表述上有所调整,但主要是对市场作用“量”的调整、程度的加强,没有质的变化。 《决定》中这两个字的改动,抓住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决定性”的意思是,其他力量可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但决定者不是别的,只有市场。
他说,“前一段时间,大家对改革的突破口、重点等有很多讨论,有的认为是财税体制,有的认为是金融体制,有的认为是土地制度等。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停留在原来的认识水平上,据此设计出各领域的经济体制也不可能有质的变化”。
杨同时强调了文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认为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障碍,“玻璃门”、“旋转门”等,根子在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有很多新的突破和创新,我的学习体会是,主要体现了一个基本精神和理念,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
杨伟民说,与以前对政府职能的界定相比,《决定》没有提经济调节,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宽泛,给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留下的空间较大,也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相矛盾。
他透露,《决定》将清晰界定政府职能和作用,可概括为5项职能,即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