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1届3中全会比?外媒:根本没得比

德国之声 2013-11-13 14:59+-

  德语媒体普遍认为,根据全会公报传达的信息,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无法获得堪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1月13日一期《南德意志报》“政治”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认定,全会结果表明,中国愿意给予市场以更大权限,但对中国而言而重要的旨在完善民主的政治改革却付诸厥如;或者说,中国新届领导人的行动纲领到底是什么,人们并不清楚:

  “同此前的预告相比,周二的会议结束公报的陈述显得模棱两可和模煳不清。细节几乎没有。人们或许要在数月或数年后才会知道,新领导层在众多议题上,到底有着何种打算,到底是否有能力顶住党内其他利益集团。尤其是在国有经济领域,存在着强大的利益集团,极力反对必需的改革,原因是,这些改革将触及他们的权力和特权。一方面,会议公报宣布了市场未来要扮发挥‘决定性作用’(迄今,党的宣传机器只赋予市场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公报又表示,将坚持‘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有关‘改善农民的财产权’,人们也不清楚,中共将如何予以实现。……与此同时,中共再度表明,不会有对制度的改革,本来,这样的改革能够保障制度本身,例如,允许独立监督,或为一个公正、独立的司法打下基石。”

  如何深化改革?

  当天《法兰克福汇报》上的一篇短评对全会成果也做出不高的评价:

  “中国将出现改变。不清楚的只是,这种改变是由上面操控还是自下而上发生。共产党看到了这一危险,全会结束后所作的最为具体的一项宣布便表明了这一点:将设立一个委员会,优化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战略。公报的其余部分读起来便让人有不着边际的感觉了。改革要‘全面深化’,市场要在资源分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至于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使是那些决策者本人也可能并不清楚。因此,要做出评估目前还为时过早。党首习近平或许是回避公开打击一个处于深刻分歧状态的党内的某个派别?—这是一种善意的解释。另一种解释是:习未能战胜那些僵硬的保守派。不过,谁若象中共这样害怕社会不稳,谁便不愿看到在自己的阵营里出现骚乱。”

  《新苏黎世报》这样评论全会所确定的深化经济改革路线:

  “这一切听上去都对,都重要。不过,暂时什么都不会改变。在中国的一党制下,一个一致对外的精英集团在党内形成,他们的家族因其统治地位而理所当然地享受特权。一旦要求他们自己改革,从而使同国有企业和土地转卖密不可分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便必定出现威胁到制度本身的抵抗。至于这一抵抗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被粉碎,暂时还完全不清楚。而如果不经革命就能做到这一点,那可就需要很多很多中国式的务实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