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后人事布局展开 西媒评江胡派系犹如宫廷戏

多维 2012-11-21 08:31+-

  十八大后,中共新一轮的人事布局已经陆续展开,重庆、上海、天津等地的“一把手”先后到位。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各界媒体除了综合报道人事任命消息外,也将关注的视角放在了中国新一届掌舵人的派系归属和执政风格上。其中,“江派”和“胡派”不仅是讨论得最为激烈的,而且每个“派”中还都有很鲜明的代表被一再提及,讨论内容很明显地陷入了循环往复的“宫廷戏”怪圈中。

  美国《纽约时报》20日发表题为《谁是中共“改革派”?》的文章,这也是十八大延续至今该报的一贯报道风格和角度。此前一天,该报就在头条位置接连两天推出了批评中共遴选重关系的文章。在新近发表的这篇文中,派系和权斗的色彩也是颇为明显。比如,文章开篇即将新一届常委及“候补”进行了划分——出局的汪洋、李源潮以及总理人选李克强归属于胡锦涛的“团派”队列,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的张德江、表情拘谨的张高丽,以及模棱两可但更偏向江泽民的王岐山、俞正声,则属于“江派”。至于哪一派应该与改革派和保守派画上等号,文章则给出了模煳的、似是而非的答案。

  无独有偶,与此同一天,英国BBC发表题为《十八大是政治保守主义的胜利》的文章,经过一番权力斗争的论述后,文章切入正题,直言十八大既不是“江派”的胜利,也不是“胡派”的胜利,而是“中国精英集团所奉行的政治保守主义的胜利”。反过来讲,“是期待共产党领导改革的党内改革人士的又一次挫败,也是期待政治变革的中国社会进步力量的一次挫败。”

  从西方媒体近期的报道角度来看,还只是停留在对中国政治派系简单归类的层面上。具体说来,因为胡锦涛有共青团经历,所以但凡从共青团起步的,比如李克强、李源潮等,都会被西方媒体想当然地归于“胡派”或是“团派”。如若在江泽民主政的上海执政过,或是被江泽民提携过的,则一概被归入“江派”。

  事实上,所谓的派系以及派系代表的或左或右方向,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权力小局范围内的谈资。放在中国未来发展这样的大背景下,此类的归类和分野则不免显得小家子气。刚刚接任的习近平,如果按照这种权力小局观来划分,应该是归入“江派”一列。以此来预判习会趋向保守还是改革,其实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江派”和“胡派”本身就不存在明确分野;另一方面,习近平即便在某些方面有江派的影子,但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与日翻新,人的思想和政见也不会固化在一处。跟随者西方媒体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偏见的声潮,将未来掌舵人想当然地归入任何一派,其实都是一种间接地钳制和设限。

  比如十八大后,香港媒体大多将焦点局限在了人事变动和党内政治斗争上,报道呈现出“宫廷戏”的套路。而对胡锦涛在开幕式上所做政治报告中传递出的内地与香港的未来发展与合作的讯息,以及习近平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大蓝图如何实现,则关注甚少。对此,有批评人士指出,香港人的心态还局限在“泛政治化”的迷雾中。不过,反过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中共权斗政治带来的直接后果?

  围绕中共党内存在的权斗,毛泽东曾将其归结为“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斗争”。现游学哈佛的媒体人高昱表示,目前党内两大主要派别的“江派”和“胡派”,都只是基于共同权力来源和未来权力同盟的政治精英联合,绝非一般所言的思想或左或右。或更信奉自由市场或更亲睐国家威权的政治派别。“在党现有的政治话语系统和顶层设计下,无需任何制度突破和理论创新准备,就有足够大的体制和机制改善空间。”如此看来,抛开派系斗争形成的小局观,方可放量四海,形成新的有利于中国长远发展的新大局观。值此十八大换届刚刚结束之际,形成政治新大局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