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江泽民称温家宝为首富 这真是中国的悲哀
万维网友看山来稿:因去年4月在北京与温家宝单独会面,随后撰文披露温总理痛斥“文革余孽”、钟情“政治改革”,因而名声大噪的前港区中共人大代表、培侨教育机构主席吴康民,在最近为温家财富辩护的文章中表示,上次会面临别时,温给了他一个牛皮袋,却什么也没有说。回到宾馆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大迭影印剪报,被温分门别类并加上小标题:
温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用意很明显,就是希望吴出面为其辩护——温以如此礼遇待吴,吴又怎么可能不有所表示呢?但是,吴康民并没有当即出面为温辩护,而从他现在于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温“仗义执言”看,当时的不辩护,并不是他二五仔,吃完喝完后把嘴一抹就翻脸不认帐,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政治考量。
要知道,就是在此次会面中,温家宝石破天惊地首次提出了“中国现在还面临文革余孽的影响和威胁”这一光辉论断,此说经吴康民披露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海内外中文舆论的潮流。如果在此温总理大义凛然斥责文革余孽的同时,提出温家人财富的辩护问题,将使人不得不怀疑温危言文革的动机,进一步怀疑其倡言政治改革的动机。于是,吴自作主将温的财富问题略过不表,全心全意地塑造温总理忧国忧民、担心文革重演、力推政治改革的高大形象,其用心之良苦,谋虑之周细,不知温总理可能体会、谅解?
贵为大国总理,却要假一港人之手为自己的安全未雨绸缪,可见中共高层政治生态之险恶。而这个表面从容、心里却时刻牵挂着一个5标题牛皮袋的人,也由此可见其内在之虚弱和恐惧,因而不得不时不时高喊“政治改革”为自己壮胆。
为什么是政治改革?被自由派视为济世良方的政改,何以会被温视为救命稻草,能够让其免于恐惧?理由之一,根本性的政治改革必然导致政权更换,在这种政权转移的背景下,化公为私的财富转移自然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至少失去了追究者,甚至还能从破旧立新中,找出一种正当性;理由之二,这样一种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必然是由上层那些政改口号喊得最响的人主导的,从第三波民主化的经验看,这些人有信心左右改革,将改革后的中国变成类似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或今天的菲律宾这样的“民主国家”——在那儿,政权由贪腐势力一手操控,是一种最有利于保护和扩张以家族为单位的贪腐集团利益的政治形式,而且还没有退休之忧。
本来,“闷声发大财”也是一种选择,但温显然发现自己已经被盯上了,躲也躲不过去,于是只能主动出击,反击“文革余孽”的阴谋。
不知道温的牛皮袋里,还有些什么其他内容;也不知道这种牛皮袋,温究竟送了多少个人。但显然,这种付出是有回报的。《纽约时报》“抹黑”文章甫一出来,整个海外中文舆论界就出人意料地掀起了一股为温辩护的风潮,风潮所及,所向披靡,几乎一统海外舆论天下,蔚为奇迹,堪称壮观。但就像吴康民现在为温所作的辩护一样,不管这类声音再怎么铺天盖地,其实也无济于事,温的安全,只能端赖于党内高层“搞得定”,个人声誉是不用想了。因为《纽约时报》的资料实在是太扎实、太具体了,非苍白语言所能抹杀、撼动。吴康民文章中的郑建源是不是温公子云松一辩,其实并不重要,郑建源不过是出头的一个代理人而已,关键是钱落到了谁的牛皮袋中?《纽约时报》已经发现了温的家人在持股名单中,有身份证、有签名(那个时候可能温家财富才起步,急于求成,做得也太不“专业”了),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难道真像段伟红那个傻女人解释的一样:因为她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这么有钱,所以只好让人误会温家这么有钱?如果对象只是郑建源或段伟红,当时平安的最大股东招商董事长秦晓,为什么要在即将上市的最后一刻,将价值上百亿的股份以几千万的价格转让给对方?就连山东鲁能的收购案都被终止了,如果不是背后有着更加了不得的背景,如此明显、一口吞下上百亿国有资产的案件,在媒体披露后还能够不被追究吗?
《纽约时报》报道称,温家财富不低于27亿美元。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极保守的说法。所谓27亿美元,主要部分就是平安股份的转让所得,而那只是温家财富“崛起”的第一步。从那时到现在,八、九年间,温的权势越来越大,温公子的动作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不可能收获还不如起步时的轻轻一笔。温家宝家族的一位朋友对媒体说:“温家的财富是合法的。温云松是收取投资正常的佣金:百分之二十。”——即便真是如此,温公子收的也不是投资行业一般意义上的 “佣金”,而是相当于自己开了一个税务局:中国最赚钱的那些公司,都必须争相到温家的税务局来,缴纳20%的税金,否则就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容易、更快速的赚钱方式吗?怪不得《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13日报道说,温公子掌控的新天域资本获得了2011年中国私募基金业的顶级业绩——IPO(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帐面回报率184.5倍,而这个行业的平均帐面回报率是9.15倍。
温家宝不愧为温家之宝,却非国家之福。有海外媒体传言说,江泽民见温家宝,称之为“中国首富”——首相成了首富,总理成了总经理,这才是国之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