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娜真敢说:我是刘翔的一部分(图文)
冬日那赶上了体育神话刘翔,也赶上了一个娱乐为王、不求甚解的时代。人们不关心实情,只关心谈资,并以在她身上涂鸦为乐。我们与她面对面,试图还原一个体育记者的职业生涯,她也首次对媒体证实了自己是乌兰夫后人的传闻。
在江苏太仓,一个冠以国际名号,但没有多少观众注意的竞走比赛,她在赛场、转播车和当地电视台间连轴转。
直到不得不面对杂志摄影师,她才匆忙回房间洗了个头。新长出的头发有不少花白,她捏着发梢自嘲,“呀,原来我还有黑头发。”
“其实我挺忙的。只是因为大家就关注刘翔,你拍别的人家看了就忘。”
冬日那1998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随即进入中央电视台,至今已做了13年田径记者,跟拍刘翔也有11个年头。最早的那批同行,现在不是主任就是社长。
从2004年刘翔登顶雅典奥运起,尤其在2007年大坂世锦赛后,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让这个记者名气陡升。几乎一夜之间,她成了体育频道“雷语录”的新代言人,将前辈韩乔生甩开好远。
你比赛服的号码是441,4加4加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这次9是你的幸运数字?—大坂世锦赛后访刘翔
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访史冬鹏
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已经是刘翔了。—访史冬鹏
这次800米比赛,应该是靠实力赢下来的吧?—访南京十运会女子800米冠军刘青
每次撑杆之前,一定不担心杆儿会折断吧?—访伊辛巴耶娃
祝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级跳中取得好成绩!—访一名男运动员
……
有记者把这些问题打在一张A4纸上找到冬日那,她自己也无语,因为太多杜撰和断章取义。她确实问过“4+4+1”,因为刘翔本身就对号码布特别在意;也问过“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但她是指着一张报纸的标题在问史冬鹏。其余的都拜网民想象力所赐。
她从未对外界非议主动做出回应。有时候看李承鹏、黄健翔、韩寒在网上写字,极富攻击性,“好像一根毛都不让人家碰,很会保护自己。我就懒得动。”
刘翔的微博粉丝突破1500万的时候,冬日那还在不断婉拒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邀请。他们开出条件,软磨硬泡,等她点头。
“不开吧,搞得好像你比刘翔还大牌;开吧,每天光删骂就要删到手软。”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我不相信这世界上能有另外一个人完全了解你,你想让他了解他都了解不了。本来就是两个人,两个思想,两个世界,你就算都倒给他,他理解的也跟你想要告诉他的不一样。有些时候沟通是徒劳的。”
鸟巢最后掉眼泪的人
冬日那姓云。开国元勋,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也姓云。她生于这个名门望族。
走西口时期,内蒙古土默特旗便被汉人同化,冬日那又生于城市,直到上了小学才开始学习蒙古语,到现在掌握的也不很多。
但那段“敕勒川,阴山下”的成长经历,还是让同事们觉得稀奇。刚一进台,冬日那用虚构的故事逗大家:我们从小去哪儿都骑马,在大街上,要是商场的门开得高一点儿呢,我们就骑着马进去逛。
年轻人一个个听得出神。
田径之外,冬日那在台里还兼顾马术报道。在一次帮骑手华天购买奥运赛马的募捐活动中,冬日那自我介绍:我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记者,负责的项目都和跨栏有关,一个是刘翔在跨栏,一个是马在跨栏。
台下笑声掌声一片。
但回到电视机前,尤其在报道全民偶像时,观众却不是次次买账。
2008年8月18日中午,当刘翔以超戏剧化的方式离开鸟巢,站在终点附近的冬日那出奇的平静。“没想到他会退赛,但因为你熟悉刘翔,你觉得这不就是一场比赛嘛,奥运金牌他不是没拿过,这次丢了下次再拿回来就是了。”
观众们已经回家,记者全都扑向新闻发布会,整个鸟巢就站着冬日那和摄像,等待与演播室连线。
透过身边的小监视器,她看到发布会现场一个认识的女记者哭了,接着台上的教练孙海平哭了。一个裁判走到冬日那身边,告诉她休息室里的刘翔也哭了。
耳机里传来信号,冬日那努力克制住自己,开始连线。她盯着镜头,余光却被摄像师吸引。后者一只眼睛对准寻像器,另一只眼睛看着冬日那,半张脸哗哗地流泪,连抽泣的声音她都听得见。
“其实我想平静地讲,但我就是不能看到熟悉的人哭。”电视上,冬日那终于没有忍住泪水。
网上无名之火又起,人们容不得刘翔退赛,也容不得一个记者真情流露。“可我是鸟巢最后一个掉眼泪的人。”冬日那说。
此后,刘翔因伤蛰伏许久。这是迄今,冬日那对刘翔的报道最后一次引发较大争议。
有关这场中国人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最大惊痛,冬日那后来做出了长达30分钟的专题片—《翔伤退实录》。但在之后全球电视界的一次评选中,却是美国和德国电视台的同题材作品拿了奖。
当刘翔躲进运动员休息区,从摄像机的捕捉范围内消失后,这些国际同行曾立即调转镜头,齐刷刷对准冬日那。他们从初赛第一枪起就着力拍摄110米栏项目,就是想知道奥运金牌在中国人心中究竟有多重要,他们把她当成中国的窗口,看这个国家的媒体是怎样对待刘翔退赛。
彼时,北京政治形势敏感,从政府角度,不愿再有一点点和北京奥运有关的负面情绪出现。在那次国际评奖中,《翔伤退实录》未被中央台提交。
最美好的十年
今年4月13日,刘翔和伍兹在北京体育大学共同出席了耐克公司的发布会。活动结束当晚,刘翔对冬日那透露,自己将把以往从起跑到跨越第一个栏架的8步跑改为7步。
短短13.72米的距离,刘翔已用8步跑丈量了12年。伦敦奥运备战期还剩一年多,要实现突破,他必须冒险。就技术角度而论,这堪称刘翔伤愈复出以来最重磅的新闻。
冬日那赶做了一条3分多钟的《七“上”八“下”,刘翔渴望赢在起跑线》,在体育新闻节目中播出。两天后,上海电视台一名与她相熟的记者打来电话,苦笑着问:“你们台还招人不?我要失业了。”
这位记者也去了活动现场,但只拍到台面上刘翔与伍兹的互动环节。中央台新闻一出,上海台领导大怒。
挂掉电话,冬日那身旁一个朋友叹了口气,“这能有什么办法,人家刘翔就愿意跟冬日那说。”
这两个名字的紧密关联始于新世纪初。2001年,刘翔和冬日那同赴加拿大埃德蒙多。不论对他还是对她,这都是职业生命里第一次田径世锦赛之旅。
年轻的刘翔没能跑进决赛。他倒不以为意,兴冲冲来到冬日那的话筒前,冷不丁冒一句:“哎呀,加拿大的伙食不好。”
在刘以前的中国,田径项目的主力军基本出自中长跑项目,以马家军为典型代表。因为管理严格,队员长年与世隔绝,冬日那去采访,常常问一句回半句,队员不看她也不看镜头,目光始终不离地面。刘翔的表现欲让冬日那心中一喜,她喜欢把时间交给刘翔,让他一个人自由发挥。
回到上海,亲戚朋友见到刘翔,问候语统一是,听说加拿大伙食不行?刘翔才勐然想起自己随口说过这么一句。
他跟妈妈说,中央台那个女记者对我可好了。
那一年刘翔18岁。今年他28岁。
这也许是中国体育最好的十年。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冬日那有幸全景记录了一个普通中国运动员变成体育领袖,“春夏秋冬都有一台摄像机在跑道边陪着他,跟他一起暴晒、挨冻,所以他在奥运夺冠后看到你,还没说话眼泪就掉下来,因为熟悉的东西能唤起他的回忆。”
去年央视体育频道内部竞聘采访组组长,领导让冬日那积极参加,但她没听。她更愿意做一个前方记者。“记录一个人,其实就记录了一个时代。你能为这个时代留下影像,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
但冬日那也担心,网上罗列的雷人语录,刘翔会不会以为她在采访别人时真的说过。
2008年8月末,刘翔跌入人生谷底,网上谩骂连篇累牍,种种传闻每天流于市面。冬日那知道刘翔的压力,想鼓励鼓励他,又不想让刘翔感觉出自己在刻意安慰。
琢磨了半天,她拨通刘翔手机,上来就拿自己的“语录”开刀:“你别信网上那些瞎说的啊,我可没这么问过。”
“这还用你说,”刘翔轻轻地接过话茬,“我根本没看,你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你还看这些?”
“其实从刘翔身上我也学到一些东西”,冬日那说,“你记录刘翔的成长,你自己也在成长。”
东北追杀令
在马拉松运动员孙英杰与教练王德显爆发讨薪风波后,孙英杰的父亲孙凤有下了决心,要去秦皇岛跟王德显当面对质。临行前,他问冬日那去不去。
那是大雪天,冬日那赶到现场,采用了偷拍手法。
在当时看来,因服用兴奋剂而被禁赛的孙英杰几乎没有重返赛场的可能,生活眼看就没了着落。“就是想帮帮她,其实发生兴奋剂事件,最终的受害者都是运动员。”
王德显道行深。未几,孙英杰接到恐吓电话:要再接触中央台,就会有东北黑社会追杀他们。
事件发展后期,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在中国田径协会和地方体育局的干预下得到解决。冬日那也没出什么意外。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赛第一天,孙凤有去世。孙英杰给冬日那打了一个电话说,爸爸死前一直念着她的名字。
奥运冠军王军霞也是冬日那的好友。2006年多哈亚运会,体育频道邀请王军霞担任田径项目解说嘉宾。出发前一周,她跟冬日那说,我生病,需要手术,不去了。
央视报道团早已集体办妥媒体报名和签证,换嘉宾意味着庞杂繁琐的手续。冬日那吓一跳,问了半天情况,王军霞支支吾吾,最后坦白:“我离婚了。”还没有签字。王军霞心乱如麻。她特别喜欢儿子,但判给了丈夫。冬日那说,随缘吧,既然如此,倒不如出来散散心。
多哈田径场边有座家乐福,每天做完节目,冬日那就带王军霞去那里喝咖啡。这是东方神鹿,几十公里都能咬牙坚持下来,还有什么承受不了的事情?但在咖啡厅,冬日那听她哭了整整一个礼拜。
“有些时候人家不是认可你的工作成果,是认可你这个人。你把采访仅仅当成工作,就有了结果导向。但你不是旁观者,在记录他们在跑道上的日子的时候,他们也在记录你。这些年过去,刘翔回忆里的每一个画面都有你,你已经是他生活里的一部分了。”冬日那说。“你说采访刘翔有什么诀窍,都是水到渠成的。”
东方古典美
受益于儿时学习体操和舞蹈的经历,在唿和浩特二中读到初三时,冬日那打破了全市少年跳高纪录。
中央电视台和广电系统举行运动会,她靠吃老本,现在还能拿下冠军,成绩一米三几。
她是过去两年中央台的巾帼标兵,获过这个称号的,还有柴静、李小萌 (微博)、张泉灵。
去太仓前夜,冬日那在京拍完了2011年央视体育频道的宣传片。有一句台词是“对待工作除了百分百的付出”,她读了两遍,把“付出”改成“投入”。“这样低调些。”
她一度向导演建议换个人选,至少也换一个剧本,那个太“劳模”了。何况体育频道接下来的重头戏是世乒赛,“观众看人家打到一半,突然插播一个冬日那,说自己是多么认真工作……唉。”
没有着名田径运动员的地方,照理也不会出产着名田径记者。
但冬日那最初引人注目却并非因为刘翔。在那届“伙食不好”的世锦赛上,全球焦点都瞄准美国百米飞人格林。赛后,格林在混合区接受完美国电视台的采访,冲开所有欧洲记者伸出的手臂,最后停在了冬日那的位置,让中国观众听见了他的声音。
现在分析,十年前任何国际赛场上,中国记者都凤毛麟角,女记者做体育的就更少。也许物以稀为贵?
身在同一赛场的韩乔生,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解读:“我的同事冬日那是一位蒙古族姑娘,青春洒脱,长发飘飘……老外对我说,她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她的脸太具东方的古典美了。”
但在东方人,至少在中国的网民看来,貌似却不是这么回事。
“夏日芙蓉冬日那”,网友们为她组建了“冬菇教”,PS出她和刘翔的各种趣味图片。冬日那有时走进台里,远远望见同事,就听见一声清脆的膜拜—教主驾到!
在百度“冬日那吧”,有人发起“万人签名,换掉冬日那!”点阅量还真的过万。
另一条点阅过两万的话题中,网友上传了一张冬日那的照片,然后“请用四个字来形容一下”。二楼跟帖:车祸现场!
她尽量用调侃的方式自己把这些消化。要是能给人励志,那就当当梅超风吧。
去年底,本刊记者在一项工作中遇诸多不顺,心情黯淡。有天冬日那上线,和她说了这事,电脑那头很快敲过来一句话:如果像我这般挨骂,你还活吗?哈哈。
在蒙古语里,冬日那是东方的意思。
她的MSN签名是“东方不败”。
南都周刊*冬日那
我挺喜欢我的长相
南都周刊: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刘翔妙语连珠?
冬日那:广州亚运会上,他说自己还能再打破世界纪录,还会有巅峰。可能观众已经习惯了这种刘翔式的表达了,你觉得刘翔就应该这样说话。其实我知道他这样说很不容易,已经好久没有听他这样说过了,你还要在60秒内把这种话刺激出来。你的提问要刺激在他的“甜点”上面,但还不是说知道那个“甜点”在哪,我再去刺激,这是一种积累,一种了解。他说想再破世界纪录,可能必须看到你才会想到过去几年他受的苦,拄着拐棍,有那样的画面感。面对一个陌生的人,他也许就没有感觉,不会有这种流露。
南都周刊:观众感觉你一直在为刘翔说话。
冬日那:北京奥运会后,很多人骂刘翔,也骂我,说退赛了你还挺他,为一个懦夫说话。中国的观众,(中国)已经举办了奥运会了,真正参与进了这样的大赛,你(们)对体育的态度就应该改改。你就应该知道一个运动员受伤就是比不了赛,而且比赛也不是他在田径场上存在的唯一意义。你要学会接受这种结果,“中国”两个字又伟大又沉重,但刘翔是可以退赛的,在那个场合他不是逃兵。你不能昨天人家还是奥运英雄,今天就踏上万只脚。
南都周刊:奥运会在中国本来就跟在别处不一样。
冬日那:这么多年中国体育承担着政治任务,你不能说中国运动员就是政治工具,但这是历史潮流中他必须担当的角色。你说有多少中国运动员是凭着兴趣去训练的,很多小孩,尤其练田径的,都是为了有一个出路。外国人练体育是强身健体,你是为国争光,所以你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这个国家对待自己的奥运英雄就会那个样子。
南都周刊:刘翔对跨栏还有多大兴趣?
冬日那:广州亚运会后,我觉得他的兴趣又提升了。人只有在自信的时候才会有兴趣,他也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哪一步,而不是说到伦敦证明我还是行的。北京奥运退赛在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你必须要经历一些大事,自己把心结打开,这事情光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很多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脸是白的,嘴唇也是白的,就好像为了一次胜利要孤注一掷了,这属于内心不够强大,强大的人会觉得胜败不是全部,人只有内心强才叫强。
南都周刊:刘翔在奥运会上赢过也输过,世界纪录破过也被破过,你对他还有什么期待?
冬日那:北京获得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举办权的时候,刘翔还在广州亚运村。我跟他说,我很想看你重回一次鸟巢。他说那都多老了。我说你不用比赛,哪怕拖家带口,或者带着女朋友,去跟大家打打招唿,多好的画面啊。
南都周刊:和刘翔接触这么久,在你眼中他的缺点是什么?
冬日那: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了大起大落。他很容易相信别人,又很容易不相信,拒人千里之外,有时候处在两个极端。
南都周刊:这么多年在中央台做田径记者,有没有什么事,是你明明知道但却没法报的?
冬日那:刘翔退赛,在我看来其实是管理者的问题。刘翔为什么要去美国动手术?8月18日退赛,12月份才做手术,这么长时间都在扯皮。开刀还是不开刀 ,保守还是不保守,上海的专家说北京,北京的专家说上海。他的脚也不是他的脚了,成了不知道谁的了,刘翔想那好吧,那我走。管理环节上没有经验啊,但你也没必要再追究下去,很多东西都是中国体育发展进程中一定要经历的。中国既然能有一个刘翔,肯定还有很多的天才运动员,但你没有健全的系统。刘翔08年退赛,07、06年脚就肯定有反应,但教练员不是医生,他可能意识不到会导致那么严重的结果。整个科研医疗保障这一套跟不上。你这51金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面,很多东西不匹配,出了事你怨运动员怨教练,但其实我们整个平台是虚的。你知道一些所谓的内幕,但你不能从这个方面去剖析,这样会伤害很多人,对整个事情没有好处。你不能片面强调收视率和个人知名度。
南都周刊:为什么总有观众不喜欢你的提问?
冬日那:以前有个同事和我交流,说冬日那我觉得你采访的时候别忘了你身后是成千上万的观众,你应该代表他们提问。而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作为一个个体,肯定代表不了100个人, 我连你也代表不了。刘翔说一段话,咱们俩的感受都不一样,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这本身就是有标签的一种东西。你不是一个流水作业的机器,你得允许一个人在前方,就算你是记者,也可以有主观的东西。
南都周刊:怎样才叫好的现场采访?
冬日那:注入点(现场实时采访点)采访的最大职能就是第一时间表达运动员的心理感受—此时此刻在想什么。你怎么问,你问成花儿,你也都是在问这个问题。其他的都是在第二时间,比如在新闻发布会上、在演播室讲的,那个时候他已经心平气和了。但在注入点,即便这个话你问得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毫无逻辑,比如“4+4+1”,但是你要的是答案,是那个采访对象说得是否精彩,而不是你问得多漂亮多贵气。
南都周刊:网上针对你的恶搞,随后在传统平面媒体上也传播开来,动静越来越大,你自己有没有分析过原因?
冬日那:很多事情集中发生在2007年底,从大坂世锦赛回来。以前,央视的人能引发社会话题,都是倪萍民生大议 (微博)这种大牌主持人,比如说她煽情啊什么的,但这么针对一个记者的还没有,我觉得这跟奥运会前媒体的竞争环境有关系,折射出当时媒体大战的火药味。另外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快速,很多观众没有时间去了解你,也不想了解,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了。中国老百姓有个习惯,只要看到成了文字的东西,他就觉得是真的,人们常说,报上都登了!可能近两年这种认识会稍稍改变,谁写谁,写成怎么样,大家也就看看,这是互联网和整个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南都周刊:当时内心受到了多大影响?
冬日那:特纠结,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讨厌你啊,这么多人骂你啊,可我没这样说没这样做啊,特冤枉觉得。你又不好解释,总不能写个文章再骂回去。但就算有特别多人骂你的时候,你去赛场,还是会有很多观众争先恐后跟你拍照,要签名。我当时就想,嗨,想让刘翔签签不着呗,就觉得他们真虚伪,明明在网上骂你,还在这里假装跟你照相,因为你看过那些人骂你骂得有多恶毒,你就觉得他这张脸的后面把你骂得很难听,然后又假惺惺过来跟你拍照,他要干吗啊拍这张照片,然后你就特紧张,觉得要(做整理发型状)跟他好好照一照,心说千万别歪嘴斜眼的,然后他又给弄网上去。
南都周刊:你如何面对这些“敌意”?
冬日那:我一开始,可能是被网上那些弄成心理障碍了。我见到很多人当面向你表达好感的时候,他不是拿你当明星崇拜,他就是认可你的报道,就是关注田径,然后关注你。尽管你受到关注有很多原因,你的媒体平台太巨大,国家电视台,而且又向着国际大台努力,你又站在一个巨星边上,跟他一起出现在世界顶级赛事上,你不被关注不可能。但他毕竟是关注你的报道了,我觉得这对我们是个好事情,你没有必要怀疑别人的真诚度。
南都周刊:台内领导的意见是什么?
冬日那:重点是你自己要有定力,你就好好做你的片子。有台级领导给过我鼓舞,说不要被网络绑架,因为点击你不是目的,娱乐才是。
南都周刊:喜欢台里哪位同事的风格?
冬日那:像白岩松这种主持人,你能感觉到他的功力在哪。说了两三分钟话,很平实,但突然提炼出一两个词来抓住你,他在这方面功夫很深。电视这个行业很残酷,不是说你一天工作20个小时,观众就会喜欢你。有些地方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现场连线环节,刘翔马上起跑了,你必须在2分钟内说一些话,烘托比赛气氛,至少别让人家转台,这时候你就容易词不达意,准备得不是特别充分。但是以你对刘翔的了解,你又觉得完全可以说得更好。我想没有一个记者对他赛后的报道是百分百满意的。
南都周刊:网上针对你外表的攻击,你如何看待?
冬日那: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特的,看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我挺喜欢我的长相的,你要是连自己都不爱,谁还能爱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