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BBC中文网 2025-11-27 09:58+-

从“吃寿司”到宣布2027年防卫备战,赖清德为何由低调转为强硬?

在中、美、日领导人本周初两度通话后,台湾总统赖清德随即高调宣布投入400亿美元强化国防及采购美国军备,以因应“北京可能在2027年以武力统一台湾”。

这是台湾当局首次公开提及中共可能采取武力行动的具体时间,而赖清德宣布国防计划的时机,也引发外界多重解读。

有专家对BBC中文指出,赖清德正利用当前国际局势,在台湾内部提升国防政策的号召力,回应美方对于增加军费的要求,并显示台、美、日未来两年有必要展开更紧密合作。

另一方面,这也象征着台湾政府在近期中日争端下,已从力求低调柔性、强调“台日友好”的方式,转为采取主动、坚定回应,并试图用“巧妙的框架策略”将两岸问题扩大为区域问题,延伸至日本、澳洲及菲律宾等国。

《华盛顿邮报》在台北时间11月26日(美东时间11月25日)刊登台湾总统赖清赖清德的投书,他表示“感谢川普”,并提出历史性的400亿美元国防特别预算,用于采购美国军备。

同日,赖清德在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后,举行记者会公布政府正研拟“国安行动方案”,承诺台湾国防预算将逐年提升,明年支出将超过GDP的3%,并在2030年前达到5%。他表示:“台湾作为第一岛链最关键的环节,不能成为区域安全的破口,必须展现决心,承担更大的自我防卫责任。”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对BBC中文表示,赖清德正利用当前国际局势,在日本与中国陷入外交争端之际,争取国内支持提高国防预算更具说服力。

“预算本身主要针对美国,这才是关键。”南乐指出,赖清德过去六个月自“大罢免”事件后,发言相对低调,这番谈话是近期少见的重要信息,“赖清德的逻辑仍以‘川普优先’为核心,因美台关系目前处于谈判阶段。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对台湾的施压,也有人认为这是赖清德试图取悦美国的方式。”

美国方面长期要求台湾提高军事预算,川普上任后曾提出台湾应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10%,而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长提名人约翰·卢(John Noh)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也重申此立场。

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三(11月26日)召开记者会承诺强化台湾国防及采购美国军备,以因应“北京可能在2027年以武力统一台湾”。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赖清德在记者会上回应媒体提问时,否认受到美方施压,称“压力来自侵略者”,他又指提升国防预算与台美关税谈判和中美近期通话无关。

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川普上任后曾提出台湾应将国防支出提升至GDP的10%。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政大安倍晋三研究中心主任李世晖向BBC中文表示,赖清德此时提出增加军事预算,反映台湾在“台湾有事”论述上的立场转变。过去几周台湾避免过度介入中日争端,采取强调“台日友好”的柔性做法,但近期中国将美国纳入相关论述,台湾做出更坚定回应可预期。

他指出,美国加入讨论后,台湾在安全合作上必须展现决心,强化防卫力量,避免成为东亚安全的破口,并在印太战略中扮演民主国家阵营的一员。从赖清德的谈话可见,台湾安全不仅依赖国际支持,也需自主提升防卫能力,“这与日本提前达成防卫支出目标的政策相呼应,并与川普强调盟国责任的立场形成连动”。

李世晖认为,台湾深刻理解中国的行为模式,并认为在习近平任内,东亚区域风险只会持续升高,当前“台湾有事”的论述,以及中国对美日安保体制的挑衅言行,验证了这一风险。

“在此背景下,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行为者,台湾以行动表达,台、美、日有必要在未来两年展开更具体且紧密的合作。”

2027年完成战备?

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台湾政府近期向民众发放“台湾全民安全指引”,应对天灾及敌人侵略等危机挑战。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值得关注的是,赖清德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北京“以2027年完成武力统一台湾为目标”,是台湾当局首次公开提及中方可能采取武力行动的具体时间。

部分台湾媒体以“总统证实2027年攻台”为标题报道,社群上出现忧虑情绪,支持者认为此举是警示,批评者则质疑政府是否借此政治动员。

在野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批评赖清德“玩火”,指其言论让台海成为“火药库”,并质疑是否将经济发展建立在战争上。民众党则呼吁总统基于可靠情报与专业分析,向民众说明“2027年威胁论”的依据,避免过度渲染战争焦虑。

中国国台办回应赖清德美媒投书,批评民进党当局“任由外部势力予取予求”,并指责台湾将原本可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资源投入军购与外交,“只会把台湾推入灾难境地”。国台办强调,“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大势”,并警告“依靠美国谋求台独注定失败,以武谋独必将自取灭亡”。

台湾总统府在赖清德发表演说数小时后澄清,指部分媒体“片面解读”总统言论。总统府表示,赖清德并非指中国将在2027年发动攻击,而是引用国际研判及美国国会近期报告的内容,指出中国领导人要求解放军在该时间节点前具备攻台能力。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11月18日发布最新年度报告指,中共对台施压行动持续升级,北京正加速强化两栖登陆、远洋投射、联合作战及后勤补给等能力,目标是在2027年前具备“基本侵台能力”,这并非入侵时程,但2027年是解放军建军百年,习近平已要求军方在此之前具备攻台能力。

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军力快速增长,距离完成大规模跨海作战及长期高强度战争所需的完整战力仍有结构性差距,全面作战能力可能要到2035年之后。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可能希望在其有生之年“解决”台湾问题。

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国会表态,若中国攻击台湾,恐构成“威胁日本生存的情况”,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从“台日友好”到“印太战略”

外界也关注,赖清德在“台湾有事”论引发中日外交风波后的态度转向。

台湾政府起初并未以政治语言回应,而是透过强调“台日友好”表达支持。例如,在中国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停止牛肉磋商及发布旅游警告之际,总统赖清德在社交媒体分享午餐吃日本寿司,并标注食材来自鹿儿岛和北海道。

副总统萧美琴则发布逛日本超市购买零食和水产品的影片。近期亦有台湾政府官员在旅展呼吁民众赴日旅游,甚至有前地方民意代表发放日币鼓励民众出国。

台湾淡江大学日本政经研究硕士班教授蔡锡勲对BBC中文表示,中国近期对日本采取强硬手段,反而使台日关系更趋紧密。他指出,北京不仅批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随后祭出的军事威胁,也显示出“台日走得太近的焦虑感”。

蔡锡勲表示,台湾起初采取柔性策略,赖清德吃寿司的影像在日本媒体广泛报道,这种“患难见真情”的互动延续了台日长期的友好传统。2021年,中国暂停输入台湾凤梨时,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社交媒体公开支持台湾,并与凤梨合照,引发台湾民众热烈响应。

史无前例!北京突遭当头棒喝

台湾总统赖清德11月20日在脸书发布吃寿司照片,支持日本水产品。图像来源,台湾总统赖清德脸书

学者李世晖也表示,台湾近期宣布解除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并在中国禁止日本海鲜后公开表态,显示此举不仅是既定政策,更在时机上具有战略意涵,有助于推动台日合作并强化民间情感。

他指出,中国因政治理由对日本祭出制裁,台湾却选择全面解禁,总统赖清德甚至以行动支持日本,这让日本舆论联想到2011年311大地震时台湾的援助,进一步推升台日关系。日本媒体大幅报道赖清德的举动,并将台湾安全议题与日本安全议题并列,显示两国在面对中国威胁时的连动性。

李世晖认为,中国近期对日本采取军事演习、经济制裁及认知作战,与过去对台湾的手法如出一辙,这让日本深刻理解与中国互动的高风险,并促使日本国内讨论经济脱钩。此趋势可能加速东亚供应链重组,强化台湾在第一岛链及印太战略中的角色。

政治学者南乐表示,赖清德正采取“巧妙的框架策略”,例如其在谈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时,使用“印太安全”而非“台湾安全”,显示这是刻意的语言选择,将与中国的冲突从“台湾—中国”问题扩大为区域甚至全球性议题,涵盖及日本、澳洲、菲律宾等国。

南乐认为,这样做有两个效果:第一,促使外界更广泛思考与中国冲突的意涵;第二,让议题不再仅围绕美国,尽管美国仍是此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台日关系方面,台湾如今可能更安心,因为日本似乎重新展现出类似安倍时期的强硬外交风格,这在近年未曾出现。”

李世晖分析,台湾防卫预算提升虽是因应中国威胁,但赖清德的战略不仅限于两岸,而是希望台湾在区域安全中扮演更积极角色,过去台湾常被视为风险,如今政府试图将台湾定位为“行动者”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

李世晖认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的表态,意味日本将在台海问题上扮演“更积极角色”,这虽带来压力,但也促成日美在安全议题上的协调,美方对此态度正面。他指出,中日关系紧张将持续,双方可能透过外交手段控管风险,但中国的强硬回应“已让东亚局势出现重大变数”,并促使日本及其他国家重新思考与中国的经济依赖。

他补充,若中日关系恶化并扩大至稀土或零组件出口限制,台湾有机会强化“非红供应链”并建立经济安全保障同盟。高市早苗已将经济安全视为国防议题,未来台日合作强化经济韧性将成为重要方向,台湾应在合适时机主动推动战略合作。

下一步

习近平与川普本周初通话时,讨论中美关系及台湾议题,川普称可能明年访中但未提及台湾。高市稍后也与川普通话,谈及区域局势。中国官方纪要重申台湾“回归中国”的重要性,台湾则强调自身为主权独立国家,没有“回归”选项。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总统川普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让各方比预期更焦虑。对于高市言论,美国至今既未公开表态支持,也未谴责,这加深外界对华盛顿在中日分歧上的立场疑虑。对北京而言,美国不支持日本非常重要;而对东京而言,美国不谴责同样重要。现阶段,双方都未获完全支持,但也未遭否定,某种程度是一种折衷的结果。

学者南乐表示,撇开中日争端,台湾的核心逻辑并未改变,仍在寻求深化美台关系,并透过行动展现对美方的善意。但要真正取得进展,赖清德仍需在国内政治寻求共识,以达成美方要求的军事预算提升。

南乐指出,赖清德目前依赖“特别预算”作为途径,因无法直接更动年度总预算。虽然此做法可绕过预算辩论,但仍需立法院同意,占国会多数的在野阵营是否支持存疑。国民党与民众党过去一向对增加国防支出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

26日赖清德记者会后,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指出,民进党加国防预算超过法定举债上限,批评赖清德未向全民和国会报告,也未经专业讨论。

正在日本访问的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则表示,民众党支持合理增加国防预算,强化台湾自主防卫的能力,但会在接下来的整个审议过程中强力地为人民把关。

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谷立言在赖清德记者会后于脸书发文表示,欢迎赖清德总统宣布国防特别预算,“支持台湾是美国长年以来横跨党派的优先要务”,期待台湾各政党在此议题上形成共识,使台湾与欧洲、日本、韩国等伙伴并肩。

谷立言指出,确保两岸分歧在不受胁迫下以和平方式解决,攸关全球利益,赖总统的决定是强化吓阻、维持台海和平的重要一步。

台湾国防部指出,特别预算将集中于七大类军备,包括精准火炮、远程导弹、防空与反弹道系统、无人载具及反制系统、AI辅助指管系统,以及台美共同研发装备。此计划具备三大特色:“打造台湾之盾”、“引进高科技与AI”、“厚植国防产业”,并预计在2027年前达成高战备能力,2033年建成全面吓阻战力,最终建构能永久捍卫民主台湾的防卫体系。

美国近期批准两笔对台军售,总额逾10亿美元,包括先进导弹系统与战机零件。

  • 最新评论
  • emil

    牛顿力学第三定律,F=-F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