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喜欢德国的五个方面
有“喜欢”就有“不喜欢”。
“喜欢“和”不喜欢“都是个人主观感受,有些是由对象造成的,比如一个城市治安不好,我不喜欢,那是城市的问题;一个地区气候恶劣,我不喜欢,那也是对象引发的。
但也有一些是主观的,比如我喜欢足球而不是冰球;我喜欢听民谣,不喜欢摇滚;我喜欢石库门,不喜欢吊脚楼。冰球、摇滚、吊脚楼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由于我个体的生活体验、性格特征、认知水平等等而产生了倾向性情感。
同样,我不喜欢德国的五个方面,有些是德国的问题,有些则源自我个体的认知和能力而触发的负面情感。
1、办事效率低下,很多事情需要预约
刚刚抵达的时候,办银行卡、居住地登记、申请居留卡等等,都要网上预约,甚至由于需求较大,还要抢号。
没有预约,基本上连咨询的机会也没有。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预约就是看病。普通门诊虽然不像传说中那么难约,但约到3、4天之后属于常规节奏。
行政事务处理也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懒散样子。
年度报税、保险审核、儿童金交通费申请申诉、办理居留卡等,E-mail、信件来来去去,有时候只有去没有来,也不清楚事情发展的进度;也问不到负责的部门和人。
2、人工贵,自己动手能力又比较弱
德国,凡是和人劳动付出相关的事,都贵。
比方日常刚需——理发,男士一般要3、50欧;女士50-100多欧,为了减少这部分开支,我们已经买了电动推子,自己在家剃头。
再比如,普通维修,100、200欧元比较常见。
把一套老房子现代化改造,重新装修一下,预计要200万人民币以上。
当然,迄今为止,这些费用都还没有发生,但网上传闻已经把我吓得不轻。
德国人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人家地下室或者车库都有工具间,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有小花园的,还要自己修枝剪叶、割草扫叶。或许这也是由于人工贵逼出来的。
如果我也能自己动手小修小补,这可能就不会成为我的“不喜欢”;可是,我动手能力比较弱。
3、冬天房间里容易发霉。
第一年冬天没有经验,一段时间后,角角落落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霉斑。
赶快翻看xhs,查找解决办法;到超市购买防霉去霉的喷雾;爬上爬下地擦拭,一顿操作,总算干净了。
继续研究,建议每天开窗通风。大冬天的,本来暖和的房间一开窗,热气就散了。还要记得关窗。
每天重复开窗关窗的动作,有点烦。
新添置了一台除湿器,稍微好一点。
4、过于细致的垃圾分类和长回收周期
上海这几年也实行垃圾分类,照理这并不会影响我的情绪;但德国垃圾分类过于繁复,以至于不得不化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上海家里最多的是“其余垃圾”;在德国,最多的是“塑料垃圾”,这需要丢弃到社区统一的垃圾桶,我们家最近的丢弃点距离300多米。
回收纸张、有机垃圾和其余垃圾的桶都在楼下,方便是方便的,但无奈垃圾公司回收周期太长。
其余垃圾,每周收一次;
纸张垃圾,每两周收一次;
有机垃圾,每两周收一次。
德国大部分家庭有机垃圾以残枝败叶为主,顶多是鸡蛋壳、萝卜土豆皮、芹菜根、吃不掉的干巴面包;而我们以中餐为主,厨余种类比较丰富。夏天放置两周,容易散发出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这一点也很困扰我。
5、艰涩的语言限制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德语是出了名的难学;我本身糟糕的语言能力也加剧了这种难度。
每天“摸鱼式学习”仅仅能让我保持稳定但极其微弱的进步。
唯一能应付的大概也就是跳蚤市场的讨价还价了。
而我又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希望更深入地掌握信息。
从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和运行,到社区规则的制定和落实。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运作逻辑,一件事情也有一件事情的发展逻辑。这种逻辑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
就比如居住地登记,在上海,到居委会去报个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暂住证;在德国就是专门的市政办公室。在上海,随时去就可以,甚至有些事务可以网上办理;在德国,需要预约,大部分事情网上不能办理。
这就是逻辑。这些运行逻辑其实就关联到不同部门的职能,定位,协同等等。
又比如,我了解上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逻辑,什么时间节点做什么事情;在德国,我不知道,都是在探索,而语言就成为探索路上的绊脚石。
还有许许多多,我想了解的。
艰涩的语言和自身的能力压缩了我的视野,进而成为我的一个“不喜欢”。当然,这并不是德语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但情绪上确实因此无奈。
啰啰嗦嗦写了我最喜欢德国的五个方面和“最不喜欢德国的五个方面”。
我的“喜欢”和“不喜欢”都是那么琐碎而不值一提。
我的“喜欢”未必是你的“喜欢”;我的“不喜欢”未必是你的“不喜欢”;甚至我的“不喜欢”还可能是你的“喜欢”。
对于一个地方的感受没有对与错,不同阅历和角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比如,对于一个经常出差的人,可能因为德铁的拉跨而“不喜欢”;对于一个在职人员,会因为享受到宽松的德国工作节奏和假期多而“喜欢”;对于一个钟情美食的人,会因为德国食物单调而“不喜欢”;对于追求户外运动的人,会因为蓝天白云森林小溪而“喜欢”……
但这些从来都不是我的关注点,所以也不会成为我的“喜欢”或“不喜欢”。
评论区也可以聊聊你对德国的喜欢和不喜欢——无论是印象中的德国还是生活着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