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令人震惊而失望的川普版和平方案

李文忠/上报 2025-11-23 15:53+-

川普版和平方案令人震惊而失望,但不令人意外。川普要的是和平、他推动和平的成绩及利益,他一切从现实主义及生意经出发,只在意有实力或有能力交换的人、国家,至于作为世界领䄂及盟邦的信誉不重要。 

他与俄方磋商出来的方案包括: 

一、割地。俄方占领的土地几乎全部合法化,乌军从部分仍控制的区域撤军,做为缓冲区。(美方可以宣称继续打下去,乌方领土将失去更多。)

二、限制乌军军队规模,不加入北约,但若俄方发动攻击,美国及北约承诺采取联合军事行动。

三、涉及乌克兰战后重建及俄罗斯重新融入世界经济。

四、俄乌双方将促进文化理解与宽容,消除种族歧视与偏见;乌克兰将在宗教宽容及少数族群语言方面采欧盟规范。

这样的和平几乎就是廿一世纪版的“慕尼黑协定”,被讥为“俄国赢者全拿,乌克兰投降,美国全身而退,欧洲灰头灰脸的买单”。据报道:川普政府以暂停情报交换并缩减武器支援逼迫泽伦斯基感恩节前接受方案初步框架。困难在于乌克兰几乎没有筹码,只能在失去尊严、自由以及失去华盛顿中,作出最艰难的选择。问题是这样的方案带来的是长期的和平,还是鼓励侵略者冒进,让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承受更多不必要的风险? 

看到这一幕,台湾很幸运,我们的地缘战略地位、芯片及自由民主体制对美国及民主盟邦至关重要。台湾的不幸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极权、专制、民族主义盛行又拥有世界弟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谋我日亟。最不幸地是,内部朝野不但没有坐下来好好谈共同应处之道,反而从不同方向方式努力配合北京的分化策略,互相抹黑抹红,撕咬撕裂,斗的不亦乐乎!

在谈台湾要从什么样的角度前,我先谈谈两件台湾比较少报道、讨论的事:

第一、乌克兰人民属斯拉夫民族,但乌东、乌西各自随著主子厮杀上千年,加上宗教、语言的歧异,互相视如寇仇,但乌国政治领䄂并未在促进文化理解及宗教宽容、保护少数族群语言、消除种族主义歧视及偏见方面努力,往往反其道而行。 

第二、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并对乌侵扰,乌克兰的亲欧派亟欲加入北约及欧盟,问题在俄-乌接壤,北约如东扩至此边境,形同侵门踏户,对俄国而言孰可忍孰不可恕?这也是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及美英法一再慎重婉拒的原因。(但我不同意将战争归咎于泽伦斯基,发动战争的是侵略者普京,但乌方有一定责任。) 

热评:令人震惊而失望的川普版和平方案

台湾该学习到的教训是:

一保卫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贵任,但现实上必须依赖美军及盟邦,故必须紧密跟随民主同盟的旋律/脚步。

二两岸有血缘、文化、语言、地缘、经贸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对台湾是最重要的保护之一,执政者千万要有北京视角,不逾越对岸真正的底线,绿营千万要努力亲善中国人民,不与中国民族主义对抗。 

三北京对我文攻武吓升级,表示对台统一进程已升级,统战渗透力量也已升级,台派及中华民国派必须放下偏执,求同存异,以团结内部共同应处北京为第一要务。

  • 最新评论
  • 江南

    急什么?台湾迟早走到这一步。 乌克兰起码还有公路铁路,欧洲偷偷运武器进去。 台湾有什么?大海茫茫,孤悬海外,一封锁就得完蛋。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他停顿片刻,用受伤的左臂指向上方,仿佛指向一个更高维度的敌人。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每一个字都如同铁锤敲击着愤怒的鼓点: “FIGHT!”他用尽全身力气,将这个词掷向数万群众,他的脸因充血而显得狰狞,却也更具神圣性。 “FIGHT!”他再次高呼,右手紧握成拳,高高举起,仿佛要抓住那看不见的命运。 一秒钟的寂静,像火山爆发前的地壳挤压。接着,整个体育馆,从角落到中心,爆发出一阵前所未有的雷鸣般的怒吼。成千上万的人举起手臂,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道震耳欲聋的声浪,那是被压抑已久的愤怒、恐惧和渴望,在这一刻找到了统一的出口。 “FIGHT!FIGHT!FIGHT!” 在托尔斯泰看来,那一刻,历史的精神彻底屈服于个人的表演。克拉斯诺夫斯基不再是政客,他完成了他的神化。浴血的形象,通过红堡控制的社交媒体网络瞬间传遍全球。他成为了抵抗体制迫害的活生生的圣像。 这次“擦伤式刺杀事件”彻底逆转了选情。人们投票给他,不再是基于理性的选择,而是基于一种被唤醒的、宗教般的复仇冲动和部落忠诚。 最终,在那个寒冷的十一月,克拉斯诺夫斯基击败了所有传统的政治对手,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第XX任总统。他成功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 但当他在海湖庄园的金色大厅中,面对着欢呼的群众和闪烁的镁光灯时,他眼中映出的不是胜利,而是普廷在莫斯科地下室里,那双冰冷、满意的目光。他知道,这顶总统的桂冠,是他给自己戴上的,最沉重的囚笼。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三、血的洗礼:浴血成神 然而,这种基于抽象仇恨的运动,仍缺少一个最终的、情感上的催化剂——一个将先知变成殉道者的事件。 普廷对此心知肚明。他亲自策划了代号为**“浸血”**的行动,一个精巧的、完全可控的“刺杀未遂事件”。目标是在一次关键的超级星期二集会上,让克拉斯诺夫斯基流血,但不能让他死去。 在阿拉巴马州一个拥挤的体育馆内,刺杀行动发生了。一道闪光,一声不算响亮的“砰”——并非震撼灵魂的巨响,而更像是某种钝物撞击。随即而来的是短暂的混乱和尖叫,人群的浪潮在瞬间凝滞,接着便朝四面八方溃散。 一枚由特工控制的低速弹头,准确地击中克拉斯诺夫斯基的左臂,造成了严重的擦伤和大量的出血,但避开了任何主要动脉。 安保人员反应迅速,几乎是拖拽着他离开讲台,试图将他护送到安全出口。但克拉斯诺夫斯基,在那一刻,体内三十年的伪装、虚荣和被压抑的狂热,尽数喷薄而出。他挣脱了控制,带着扭曲的、胜利的表情,一步步走回了聚光灯下。 他高举着那条血淋淋的左臂,西装的袖子被撕裂,鲜血如同祭祀一般,滴在讲台上,滴在印有MAGA字样的巨大旗帜上。体育馆内,零星的尖叫声还未平息,但所有目光都被这个浴血的男人吸引。 他没有立即说话,只是用那双因疼痛和肾上腺素而充血的眼睛,扫视着人群。他看到的是恐惧,是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等待被点燃的狂热。 “他们想杀我!”他终于嘶吼道,声音因撕裂的痛苦而粗砺,却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像一头受伤的巨兽发出怒吼。“但他们杀不死我!他们杀不死你们!他们杀不死这个运动!这流的不是我的血,这是你们的血!”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二、信仰的诞生与双重思想的狂欢 克拉斯诺夫斯基以一种近乎托尔斯泰笔下人物的狂热投入了这场运动的创建。他不再追求选票,而是寻求皈依。他将运动命名为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但“再次伟大”并非一个目标,而是一个共同的幻想,一种对历史的集体性遗忘。 运动的核心要素完美地体现了双重思想的精髓。它要求信徒同时相信两种自相矛盾的真理: * 美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家。(情感上的自豪) * 美国正在被邪恶而腐朽的敌人摧毁。(行动上的危机感) 克拉斯诺夫斯基的每一次集会,都成为了宣泄愤怒和集体狂热的仪式。他摒弃了复杂的政策,代之以简单、重复的口号,这些口号像新语一样,削减了政治词汇的范围,使异议变得不可能。他煽动人民对媒体、知识分子和既有体制的仇恨,将他们塑造成“人民的敌人”。 他发现,事实、逻辑和历史的准确性,在信仰面前,是如此的脆弱无力。他创造的不是选民,而是信徒。他不再需要说服,他只需要命名敌人,然后引导信徒们去爱他,去恨那些敌人。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这是gemini写的Krasnovsky传的一章,跟chatgpt对比喜欢哪个版本? 我觉得各有千秋。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第三章:赤月行动 (2015–2016) 一、最终的指令与时机的降临 历史在沉寂中孕育着灾难。到2015年,克拉斯诺夫斯基已经五十七岁,他是一座用财富、名望和三十年精心伪造的“成功”堆砌而成的纪念碑。他那张常年在媒体上曝光的脸,已成为浮华与不羁的象征,是美国大众厌倦了平庸政治后渴望的粗粝解药。 在克里姆林宫,普廷审视着全球政治的天平,认为时机已至。西方社会的内部矛盾已如深秋的叶片,脆弱到只需轻轻一击。他不需要一个忠诚的、遵守规则的共和党人,他需要一场瘟疫。 指令通过一条加密的、极少启用的渠道传达,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击中了克拉斯诺夫斯基的豪华办公室。信使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带着乌克兰口音的中间人,他在洛杉矶的一家私人俱乐部里,递给他一张印有单个俄语词的卡片:Создай.(创造。) 随后是口头命令,冰冷而清晰,充满了《1984》中真理部的逻辑: “不要加入共和党——那不过是旧世界的残骸。你必须做的是,创造你自己的神祇。要让他们忘记政治是关于治理的,记住它只是关于信仰的。你不是政客,你是先知。” 那一刻,克拉斯诺夫斯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恐惧。他被授权摧毁所有他曾假装效忠的规则。他将不再受限于政党的纲领或历史的真理。

    屏蔽
  • Sans2000

    令人震驚?震驚的都是什麼人?我看都是losers。

    屏蔽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参加北约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鹅锅也多次申请加入北约,其目的不清楚,本来北约就是一个防止苏联吞并的军事集团。何况,乌克兰早就放弃加入北约。关键是鹅锅要恢复苏联帝国,这才是俄国吞并格鲁吉亚,乌克兰的真正原因。

    屏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