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自焚!北京对日本六大战略误判
宋国诚评论分析文章:为什么我自创“外交自焚”的概念来形容中国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所做出的反击?因为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战略误判之一。
什么叫“外交自焚”?
我把“外交自焚”(Diplomatic self-immolation)定义为:一国为压制他国的外交叙事,却反而让该叙事获得更高国际合法性的过程。另外,外交自焚也可指涉一种“逆反叙事”效应:一国因急于维护叙事控制权,却做出使自己在外交上更孤立、更被国际社会厌恶和提高警戒的行为,或称“适得其反”。
理由之1:中国的强烈反应反而使高市的主张被“国际正当化”。
当中国强烈反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时,外界会产生一种效果:若中国的反应如此过度、激烈,那高市的警告可能是真的。结果就是:日本民意更支持警戒中国,日本安全官员与政界更把“台湾有事”视为真实威胁,国际媒体更关注台海风险,G7与美国更倾向支持日本说法。这种现象在外交上叫:“反效果”(backfire effect)。
理由2:中国反击恰恰强化日本保守派,而非削弱
中国习惯于攻击日本保守派政客、右派媒体、强化国防政策的“国防派”。但历史证明反而造成保守派民意支持度上升,减少“国防派”的反对声浪、让日本左派更趋于弱是,让高市的形象更具有“勇于面对中国”的象征力量。换句话说:中国本想削弱高市,结果反而替她“抬轿助选”。
理由 3:中国自毁“一中原则”,陷入自我矛盾。
中国的反击通常是:“台湾是中国内政,所以日本不能说三道四”。但问题是,若真是内政,日本何来“有事”?中国反击越激烈,越说明台湾问题已不是中国内政,而是国际安全议题。换言之,中国的激烈反应本身就证明高市的论述正确:台湾不是单纯岛内政治,而是区域秩序的一部分。这叫做“自毁长城”。
“外交自焚”虽是我创的名词,但符合国际政治的相关理论:1,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securitization):越否认威胁,越强化威胁;2,逆火外交(backfire diplomacy):越想打击对方,越反弹到自己身上;3,回旋外交:回力镖效应,自我暴露中国战略的脆弱性。
“外交自焚”一直视中国在国际上的“拙劣表演”。每当中国以大国口气、压迫式外交回应邻国政治言论时,自焚效应就开始产生。例如,反击澳洲,反而全面倒向美国;施压立陶宛,反而让欧盟集体支持立陶宛;最近的一次则是反击日本,反而激励日本强化国防。
中共的反击,恰恰证明了:台湾有事,真的会让日本陷入危机。让日本再次看到中国在区域外交上最致命的弱点;中国越想掌控叙事,越把自己逼到更不利的位置。
中国每骂一句,高市的支持度就往上跳半格。因为日本民众看到的是:“欸,中国这么生气?表示高市真的戳到痛点喔”。中国外交部的讲稿越激动,日本国防预算越好通过。北京根本不是打击保守派,是替他们散发“日本大外宣”。

中国每骂一句,高市的支持度就往上跳半格。(法新社)
外交自焚来自六大战略误判
“外交自焚”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战略误判”。综合来说,中国对日本总共有六大误判:
误判之1:中国以为“日本只是嘴硬”
中国长期以来把日本的台海言论视为:美国叫你讲,外交表演,不敢真的做。
但事实恰恰相反:日本早就把台海视为国家生存线。理由是:日本安保法制已完成“集体自卫权”改革,日本南西诸岛全面军事化,日本国防预算已开始大幅成长,日本的情报、太空、飞弹体系全面升级。简单说,日本不是嘴硬,是准备好了。中国完全看不到日本已经“再军事化”的现实。
日本在2015年通过了“安全保障相关法制”(总计由10部修正法+ 1部新法组成),其中包含“存立危机事态”以及“武力攻击事态”。当某些与日本高度相关的他国遭到武力攻击,且该事态被认定对日本国家存亡造成重大威胁时,日本可以动用集体自卫权。
在“安保法制”之下,日本已经从过去的“被动防卫”走向“为保护盟国而行使集体自卫权”。即使日本本身没有被攻击,只要以下3种情况发生,日本就可以出动自卫队:(1)关系密切的国家受到武力攻击(例如美国、某些情况下的台湾,乃至菲律宾);(2)该攻击使日本面临存亡危机;(3)日本没有其他方式能保护自身(例如外交斡旋失败)。
误判之2:北京不知日本已经完成政治世代的更替
中国还以为日本和1990年代那一群“欧吉桑”政客一样,以为日本一直不敢谈军事、害怕刺激中国、马上会道歉、只做经贸不做安全。但高市首相是新一代的政治领袖,她已经什么都不怕。中国完全看不懂什么是“后安倍主义”?中国误判了日本已经“去后冷战化”,并准备走向强军之路。
误判之3:以为“指骂”就可吓死日本
北京习惯用一种“指骂”─针对个别政客予以痛骂的方法,例如指名骂安倍、骂麻生太郎、骂石破茂、骂高市,以为打压日本某位政治人物就能改变日本政局。实际上,中国骂谁,日本民意就越挺谁。中国从来就看不懂日本政治运作的逻辑,也误判了现代日本的政治文化。
误判之4:误解“台海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性质
中国一直以为,只要一直说:“台湾是中国内政”,各国就会闭嘴,也就是把国际安全问题当作自己内政问题。但世界并非依此运作。台湾影响了全球供应链、半导体、海上交通线、世界军事平衡、美日同盟、南海与东海安全,这已经不是“内政问题”,而是全球战略问题。中国误判了国际社会对台海议题的定位。

图为一组中国旅行团步行经过位于东京的资生堂门店。 (法新社)
误判之5:以为“外交高压”就能吓阻民主国家
结果民主国家越被骂越强硬。中国的威胁政策在民主国家完全无效。中国完全看不懂民主政体的反应机制。
误判之6:误判了“叙事时代”的国际传播环境
中国以为骂得越凶就越能控制话语,这是最根本的误判。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话语权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信任度,中国骂高市,让高市变成全球媒体焦点,让她的观点变成热门议题,让日本民众更关注台海,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毛躁、粗鲁与脱,让台海议题更国际化。这就是“外交自焚”最核心的表现。
最令人意外的是,王毅是以日本外交出身,但其麾下的日本智囊却都“日本不通”或“业绩挂蛋”!这说明中国外交官个个都是“蒙眼战狼”,只知冲撞,不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