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近日,中国因为不满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等同“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言论,发出了几项震摄措施,包括向争议海域派出军舰巡逻,以及在黄海举行军演,其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更在社交媒体X回应称“应毫不犹豫地斩首(高市)”。只是,在国家层级的大动作外,中国政府还呼吁中国民众暂缓赴日本旅游。
被中国以观光客“制裁”,台湾相当有经验。自2016年蔡英文上任总统,每每若外交或国防政策引起中方不满,就会遭中国游客流动限制抵制。2018年2月,中国还曾在农历新年旅游高峰期,刻意削减数百个直飞台湾的航班。2019年7月(大选前夕),除旅行团外,它再直接禁止中国47个城市的公民游台(自由行),以挫蔡英文连任声势。
当年9月,赴台的中国游客数,立竿见影地立刻比前一年同期骤降了60%。正因为如此,“控制游客的能力”在诸多外媒笔下,于是被形容为“中国共产党独创的工具”。事实上不只台湾,2017年,中国官方对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很不高兴,当年中国民众前往韩国人数,遂一度从2016年的700多万人次被调控锐减至300万人次(但并未阻止韩国政府部署“萨德”)。
不过,要让观光客成为理想的政治工具,光是“数量优势”并不足以顺理成章,最关键因素仍在中国对出境旅客的监管能力。根据夏威夷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研究员安瓦尔曾做出的分析,主要有几个因素,进一步促成中国政府对本国游客拥有其他国家政府所不及的影响力,包括:
中国有近四成观光客仍强烈倾向选择跟团旅游(舒适圈考量),因此中国可以透过许可制,正式或非正式对旅行社施压;
中国营收前几名旅行社均为国营企业,在近2万5000家旅行社中,只有约8%获准提供国际旅游服务;
另,外国旅行社且不得为中国公民提供出境旅游服务。
人数加上监管,确实为中国政府创造了它国所没有的“对外冻结观光客”本事,又中国实施旅游制裁的许多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这些国家的公民无不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包括旅行自由,所以他国多数难以进行反制。

话说回来,“旅游”之于一个常人,它老早不只是提供人们探索世界、感受、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机会,更在于相当程度是为了满足人性追求自由的渴望,就算是最基本的意义,也是为了能够暂时摆脱原本现实生活中,或许来自家庭,或许来自工作的控制、意见和安排。旅行目的地是一回事,“旅行自由”不才是真正唯有生而为人的非凡特权。19世纪,美国南方黑人发起“自由乘车运动”(Freedom Riders ),之所以对扳倒种族隔离政策意义重大,道理就在这里。
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曾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启发了诸多现代旅行者,他在《傻瓜出国记》(Innocents Abroad)一书中如此写到:“旅行是偏见、狭隘和固执的致命克星,而我们许多人正迫切需要旅行来改变这些观念。一个人如果终其一生都待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就无法获得开阔、健康、仁慈的人性和事物观。”
基于此,中国对出境旅客的监管能力愈大,和旅游的本意无疑就愈背道而驰,更何况还使之沦为一种可收、可放的政治工具。如今,连出国玩的自由都要被国家调控、监管,你要怎么相信或喜欢这个国家?另个问题是,连出国玩也要被管,“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