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处于关键时刻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100亿美元,而对美国的顺差为3020亿美元。欧洲工业的未来正处于关键时刻。据《回声报》报道指出,这是一个首次出现的现象,证明了欧盟目前在面对中国时正处于巨大的困境中。
根据雷克索德(Rexecode)经济学家安东尼·莫莱-拉维达利(Anthony Morlet-Lavidalie)的计算,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期间,对欧洲的顺差达到了3100亿美元,而对美国的顺差为3020亿美元。中国对欧盟的累计贸易顺差首次超过了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除了在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停滞后的三个月内。
自2019年以来,中国对欧洲的顺差几乎翻了一番。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川普的关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关闭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大门,这一现象注定会加剧并持续下去。
德国成为目标
“这可以用以下事实来解释:中国的产业升级恰恰发生在欧洲历来拥有主要竞争优势的领域,即交通运输、当前的汽车业以及未来的航空业,以及机床等设备和化工等初级工业”,拉维达利分析道。
他进一步表明:“因此,欧洲不仅在本土市场受到中国的攻击,在第三方市场也受到攻击,因为中国工业过于强大,遍布全球。欧洲出口没有退路可言。” 对于欧洲来说,这是继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第二次“中国冲击”。
然而,欧洲工业首先且主要是德国工业。它正是中国权力的目标。报道援引“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正在全球市场和欧洲内部日益与德国竞争。”
在2019年至2024年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9%,而同期北京对柏林的出口却猛增了40%。六年前,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仍基于北京的数据)约为300亿美元,但在过去十二个月里,德国现在对中国却出现了2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科隆经济研究所本周发布的一项研究强调:“2025年上半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比上年下降了近16%,而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却增加了约11%。与此同时,这些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近4%。这表明中国供应商正在以低价大量涌入德国市场。”
德国工业失去50万个工作岗位
这在实际层面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后果。虽然不能将德国竞争对手的困境完全归咎于中国工业,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其中。安东尼·莫莱-拉维达利指出:“德国工业正遭受巨大痛苦。与2019年相比,其员工人数减少了近7%,即六年来失去了5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他警告说:“这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布鲁塞尔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马林在今年夏天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建议,“欧盟委员会应该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市场准入换取中国承诺在欧洲投资并与欧洲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同时伴随着技术转让。
《回声报》最后提及,提高关税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德国经济研究所倡导的方案。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于尔根·马特斯认为:“由于慷慨的国家援助和被低估的货币,中国工业获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并能提供极低的价格。因此,布鲁塞尔必须更广泛地依赖反补贴关税来恢复公平的竞争条件。” 法国公共投资银行总裁杜福尔克上周也曾对《回声报》说,欧洲应该“暂时关闭”市场。

(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