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父亲的恩人铜像鞠躬 献花篮

世界日报 2025-11-08 23:04+-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7日下午到广东省梅州市考察调研,并参观了在当地的叶剑英纪念园,向叶剑英铜像献花篮。习近平在参观时表示,“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强调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有分析称,对照习近平此前视察海南自由贸易港时多次提及“党中央”,习近平此次谈话似在再度宣示他的“党中央”正统,间接粉碎他被架空的传闻。

据人民日报报道,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先后到梅州、广州考察调研,7日下午来到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园。在叶剑英纪念馆,习近平向叶剑英铜像敬献花篮、鞠躬,参观叶剑英生平事迹陈列,随后又参观叶剑英故居。

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要结合党史宣传教育,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叶剑英是中共开国元帅,“党史文汇”曾刊文披露,196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因“刘志丹”、“反党小说”案被审查、下放。文革结束后,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坚决支持为习仲勋平反,还力荐他主政广东,包括支持习仲勋在广东搞经济特区

有分析指出,习近平此次瞻仰叶剑英,并称靠革命家打江山,强调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除因叶剑英与其父习仲勋的情谊外,疑也借此宣示自己的“党中央”正统,并非如多家外媒和海外政论人士所称其已在党中央被架空。

习近平向父亲的恩人铜像鞠躬   献花篮
叶剑英纪念园由叶剑英纪念馆和叶剑英故居组成,于2007年5月建成开放。叶剑英故居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是一座普通客家农舍,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叶剑英纪念馆常设展示叶剑英同志的生平事迹。

习近平向父亲的恩人铜像鞠躬   献花篮

目前正值梅州特色农产品金柚收获季节,习近平此行还来到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听取汇报、察看柚子及其加工产品、文创产品,并走进果林,同果农和农技人员交流。习近平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向父亲的恩人铜像鞠躬   献花篮习近平向父亲的恩人铜像鞠躬   献花篮离开时,习近平同村民们亲切道别,并叮嘱,党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老区的政策扶持,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他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 最新评论
  • frank_ly

    习近平在参观时表示,“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 错!!,若没有美国和西方的接纳和帮助,中国毛泽东统治的社会与朝鲜金胖统治的社会无异。中国答应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也答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食言,尤其习近平登基后,变本加厉,忘恩负义,试图推翻现在的文明秩序包括美元体系。习近平原话:“我们必须..更好引领世界大变局”。

    屏蔽
  • 莘莘游子

    3)破解“选址与合法性”两大政治难题 习仲勋在广东还为邓小平解决了改革中最棘手的两道政治难题: 第一道难题是“改革从何处试起”。当时中央讨论北京、上海、东北和一些内陆城市,但各自都有政治或经济上的障碍,唯有广东靠近港澳,基础薄弱、包袱轻、群众发展愿望强烈,因此最适合进行突破。而推动广东率先开放这一方向的,正是习仲勋。 第二道难题是意识形态阻力。改革初期,“资本主义”“引狼入室”等质疑随处可见。习仲勋在向中央汇报时明确提出:特区只是经济实验,不改变政治制度。这一论述后来成为特区合法化的理论基底,邓小平在多次中央会议中引用相同表述,这为改革的意识形态安全奠定了基础。 4)地方实践与战略升华 广东的成功实践,为邓小平在1980年之后逐步形成系统化的改革开放理念,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政策的合法性与政治的安全性。 邓小平多次南巡广东,高度赞扬特区经验,并提出“特区的经验很重要,要坚持”、“要大胆试,大胆闯”,这不仅是对广东实践的有力肯定,更是借其成就为全国改革战略提供了政治背书。到了1984年,邓小平已将地方“先试点—后推广”的试验逻辑,正式升华为“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全国战略。这一理念的战略升华,本质上正是依托于广东的成功样板。 从角色的分工来看,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战略总设计师,那么习仲勋则是率先提出“特区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在地方落地、提供充分政治与经济验证的关键执行者。因此,习仲勋主导下的广东地方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得以启动、深化和全面成型的必要现实基础。

    屏蔽
  • 莘莘游子

    特区构想成型并上报中央。9月,向中央提交《广东利用沿海优势,加快对外开放的报告》。10月,邓小平听取习仲勋汇报,拍板:“可以搞特区!” 可以看出,从1978年春到秋,习仲勋上任广东后,一开始便开始思考如何突破经济困境,提出“划出一块地方先行探索”的构想,最终形成了深圳、珠海分片试验的雏形,并将“设立特区”(当时称“出口特区”“贸易合作区”)的方案提交中央,引发高层的集中讨论,到10月由邓小平最终拍板。 特区方案升格为国家战略。到1980年8月,全国人大正式批准建立特区后,中央改革才逐渐从原则性方向转向制度化布局。从这一结构看,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战略并非“凭空出现”,广东的地方试验实际上是改革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2)广东试验为邓小平解开两大心结 邓小平之所以能够逐渐形成“改革必须开放、开放必须改革”的完整战略结构,很大程度上来自广东提供的现实论证。当时邓最担心的两件事: 其一,开放是否会被视为资本主义倾向,从而引发再次的政治运动; 其二,改革是否真的能见效、能否给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习仲勋在广东的实践恰好回答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其论述中最核心的观点是:“沿海不开放,走私更猖獗;不如打开大门,光明正大搞经济。”其逻辑务实,不触及政治底线,使邓小平认为开放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现实经济需要。 随着港商迅速进入深圳和珠海、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广东的试验又证明了改革可以迅速见效,这让邓小平看到改革的生命力,从而增强了将改革推向全国的信心。

    屏蔽
  • 莘莘游子

    向叶剑英铜像献花篮,不光是纪念叶剑英,也是缅怀叶剑英与习仲勋的深厚的政治友谊: 1)1940年,叶剑英一行途经绥德时,与习仲勋有过一次半天的短暂会面,并有合影。 2)1962年帮助习仲勋脱险。叶剑英的文章和干预使毛泽东对习案持“内部处理”态度,避免公开审判,习仲勋得以保留“党内同志”身份。 3)1978年大力支持为习仲勋平反。1978年2月习仲勋从河南洛阳返回北京,任全国政协常委,3月,叶剑英亲切接见习仲勋,商讨工作安排。 4)1978年推动习仲勋主政广东。4月南下广东就职省委第二书记。在同年12月份,升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 5)1979-1980年支持特区建设。79年4月,习仲勋向叶剑英提出了特区设想,叶剑英表示支持并协助邓小平等推动决策。1980年8月,正式设立深圳等特区。 针对上面的第五点,回顾习仲勋是如何率先在广东推出“经济特区”的思想,以及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的影响。 1)改革大幕开启前,广东先声夺人 1978年改革初期,中国大陆尚未形成系统的“改革开放”战略框架。当时的中央只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原则性判断,但如何具体推进、从何处着手、是否允许对外开放与市场化,都尚未形成共识。在一切均未确定的背景下,习仲勋率先在广东推动了一系列务实的探索。这些探索,不仅早于邓小平最终提出的改革开放号召,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为邓的改革思想提供了现实样本与政治安全性,使后者能够将改革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 沿海开放思路的率先萌芽。1978年4月,习仲勋履新广东,首站调研汕头,走访侨乡、港口、工厂。5月,首先提出“广东要利用沿海优势,搞对外开放”的思路,明显早于中央对改革开放的完整阐述。6-7月,带队赴深圳、珠海、汕头,实地勘察边境线、渔村、荒滩。

    屏蔽
  • lary

    刘志丹被暗杀,李克强也是一样

    屏蔽
  • 吴敬中

    扯淡,春风得意的时候咋不来?现在日薄西山了想起来了?包子本性刻薄寡恩。数数他爹和他本人的恩人,他们的后人,包子大权在握的时候报答了几个?不说几个先帝邓小平胡锦涛。只说公侯级别的:高岗,耿彪,叶家公子,胡耀邦,曾庆红,王73,还要加上不再追究习仲勋的王震,报答谁了?今天与其说拜恩人,不如说扯历史显出身,谋求稳定地位或者期望军队念旧多尊重他一点。

    屏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