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低头了
今年的“双11”,虽然早已提前开启,但依旧分外冷清。
曾经万人空巷的电商狂欢节,如今在消费者眼中已褪去光环。面对愈发复杂的规则,层出不穷的“伪折扣”套路,大家的热情正被消磨殆尽。那些头部主播们,也归于沉寂,少了往日“双11”的那种大战般的喧闹。
然而,这时候的董宇辉却逆流而上,高调大促,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数据显示,10月9日至11日,董宇辉掌舵的“与辉同行”直播间,销售额突破3亿元,率先交出亮眼战报。有评论直言:“抖音一哥董宇辉,让全网颤抖”。
单飞第二年,董宇辉亲自下场,全面押注“双11”,销售成绩很耀眼,但背后的焦虑和危机感也很真实。
01
董宇辉在今年“双11”的高调参与,当然不是一时兴起。
从带货主播变身商业掌舵人的他,面对的是一个“卷”字当头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双11”这个曾经的流量富矿,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平台规则日益复杂,消费者对各种伪打折的套路感到厌倦,消费意愿趋于理性,整个行业从高速增长步入平稳甚至收缩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大单飞后的董宇辉,早已不再是那个只需专注带货的主播。作为“与辉同行”的创始人兼CEO,他肩负着企业经营管理的重担。
在“双11”的关键促销节点,他必须用实实在在的销售数据,向市场证明:离开东方甄选,他依然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
而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无疑为他敲响了警钟。
飞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与辉同行直播间日均观看人次为1504万,较2024年同期的2750万大幅下降45%,几乎可以说是“腰斩”。
更令人警觉的是,董宇辉的粉丝增长速度日将放缓,甚至出现流失——仅10月份一个月,其个人抖音账号掉粉达3.8万。
这些冰冷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直播电商行业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即便是拥有“文化光环”的董宇辉,也无法逃脱流量的自然衰减规律。
正因如此,他在“双11”高调回归,亲自坐镇直播间,高强度投入大促,已成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前期,董宇辉主推家电、家居、3C数码等高客单价商品,而非过去常见的食品、服饰等低单价品类。这一调整似乎可以理解为,在流量承压的现实下,“与辉同行”试图以更高的客单价,撬动更大的GMV。

(示意图)
02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一哥”。
从薇娅、李佳琦,到辛巴、小杨哥,直播电商行业的王座更迭,如同走马灯,每一个顶流的崛起,似乎都伴随着前任的沉寂或翻车。
此前,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彻底切割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毕竟他擅长直播带货,却没有企业管理的经验,未必适合另起炉灶,去当一个大型直播电商企业的掌舵者。
一年多过去了,董宇辉非但没有凉,反而在2025这个“双11”,强势登场争夺流量红利,3天大卖3亿元,不仅稳住了基本盘,更显露出“新一哥”的峥嵘,这一点确实会让很多唱衰者刮目相看。
此前,董宇辉公开表示,要向李佳琦、罗永浩学习,如今看来,这不是客套话,他所学习的,或许不是他们作为主播的带货技巧,而是品牌操盘、供应链管理的经验。
当然,单飞后的董宇辉,没有因为脱离东方甄选的庇护而落寞,昙花一现,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得益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知识文化属性带来的加持效果。
在主播拼价格、拼话术的时代,董宇辉仍能在推荐家电时,讲述家的意义,在介绍书籍时分享人生感悟。这种“知识+情感”的带货方式,降低了用户的信任成本,形成了独特的“董宇辉式”壁垒。
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合规风险频发,头部主播频繁翻车的当下,董宇辉凭借其正面的公众形象,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舆论好感度。这份文化底色,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成为他的一种护身符。
正是在这层背景下,董宇辉的单飞转型,比很多人预想要更顺利。
今年,“与辉同行”推出“兰知春序”的新账号,定位文化、生活与旅行,布局文旅赛道。截至10月31日已拥有超391万粉丝,远超新东方文旅的80万。
在文旅这条新赛道上,他再次跑赢了。而且,在文旅之外,董宇辉开始试水自营产品,打造自有的品牌。现在的“与辉同行”,品牌运营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可以说,越来越像当年的东方甄选了。
03
尽管董宇辉的转型之路,目前看来出人意料地顺利,但“一哥”的这顶王冠,远比想象的更沉重。
直播电商是聚光灯下的行业,头部主播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置于显微镜之下。就像李佳琦眉笔风波昭示的,一句不当言论,都可能引发舆论海啸,瞬间摧毁多年积累的信任。
而且,“与辉同行”还面临一个更核心的挑战——对个人IP的高度依赖。
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与辉同行”直播45场,总带货额超10亿元,而董宇辉参与的7场贡献了其中绝大部分。这说明,公司业绩与他个人出镜率高度绑定,一旦他因为种种原因缺席,整个业务可能瞬间失速。
这种企业围着一个核心IP转的模式,正是当年东方甄选所陷入的困局。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形成了一种悖论。
当企业面临流量下滑和经营压力,董宇辉就必须亲自下场,以更高的个人参与强度,来拯救业绩;而当他成功提振业绩,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与他个人的IP更深入地绑定了。
如今“与辉同行”对董宇辉的依赖,丝毫不亚于彼时的东方甄选。
之前,董宇辉不想被平台过度消耗而选择单飞,渴望掌握自己的节奏与方向。而如今,他成了自己的老板,却陷入了同一个陷阱——他成为了自己公司最不能倒下的那个人。
未来,“与辉同行”必然要孵化更多主播,构建多元化的主播矩阵,以分散风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真有一天,培养出了第二个“董宇辉”,一个超级头部主播,又该如何平衡其个人IP与公司利益?
那个曾在东方甄选上演的功高震主的故事,是否会原封不动地在“与辉同行”重演?
这些都是未知数。
董宇辉用3天3亿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和对企业的掌舵能力,但他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能否成为“一哥”,而在于能否超越“一哥”的宿命。
随着流量红利消退,监管趋严,消费趋于理性,直播电商进入存量博弈时代。“与辉同行”不仅要应对市场的压力,更要破解个人IP依赖症的结构性难题。
相较于在东方甄选当一个主播,作为企业掌舵者的董宇辉,今后的路,注定会更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