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不能说的两个秘密

香港01 2025-10-29 13:25+-

亲共媒体香港01文章:10月加沙第三次停火至今,以色列已经数次违反协议,造成多起死伤。

10月28日,在哈马斯被控造假人质遗体、攻击以军的背景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下令对加沙进行“强力”打击。据加沙卫生部门通报,攻击造成至少18人死亡,50人受伤。当然,这次行动美国同样知情,副总统万斯(JD Vance)也公开表示:“停火仍在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小规模冲突。”

与此同时,川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提出的“20点和平计划”仍在推进。10月24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公开表示,根据停火协议,部署在加沙地带的国际安全部队会由以色列“感到安心”的国家组成。但有关加沙未来的治理方案仍待以色列及伙伴国家共同商定,目前尚未确定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lestinian Authority)可能扮演的角色,不过无论如何哈马斯不能参与其中,也必须解除武装。

基本上,这反映了第三次停火的残酷僵局:以色列不断以各种理由发动攻击,美国则持续坚称停火仍在继续,阿拉伯国家也同样配合双方口径,既不强烈阻止以色列,也与美国合作推进“20点和平计划”,开始规划战后加沙格局,但哈马斯仍在抗拒解除武装。

而这种僵局本身,其实也就是杀戮反复上演的基础,更牵引了以色列不能说的两个秘密。

美国与阿拉伯赋予以色列杀戮特权

首先是开启杀戮的特权,其实就来自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授予。

如前所述,以最严格标准来看,加沙第三次停火其实已经破裂,因为以色列根本没有偃旗息鼓,而是用各种借口不断发动攻击;但如果从“促成停火方”的视角出发,第三次加沙停火其实仍在继续,因为自己仍在努力、冲突也还在可控范围内。

把停火當兒戲、把攻擊當呼吸:以色列不能說的兩個秘密

而所谓“促成停火方”,其实就是美国与阿拉伯国家。这两方行虽然拥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具有相异的行为逻辑,却在加沙停火上达成共识:战争持续弊大于利。

于美国来说,加沙战争引爆的种族灭绝批评正在腐蚀自己,以色列的“玉石俱焚”姿态更可能引爆与伊朗的下一次冲突,届时自己又要面临“被绑上战车”的风险;对阿拉伯国家来说,巴勒斯坦议题是自己早就想翻页的前尘往事,现在却成为沉重的舆论枷锁、无法甩脱的烫手山芋,以色列与伊朗冲突甚至可能冲击海湾安全,将沙特等国一同卷入。

基本上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美国与阿拉伯结成促成停火的外部阵营,先后斡旋出三次性质不同的停火:2023年11月、2025年1月、2025年10月。

其中,2023年11月的第一次停火只处理人质换囚、开放人道物资进入等问题,但也只持续几天就结束;2025年1月的停火则以拜登(Joe Biden)的“三阶段停火”为框架,不只处理人质换囚,还涉及战后加沙规划,包括以色列解除封锁、哈马斯不得扩军,但这次撑了2个月后还是宣告破灭。

而2025年10月、也就是现正进行的第三次停火,就处理更广泛的战后加沙治理问题,包括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参与战后维和,以及对加沙进行每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托管。

从上述发展来看,停火协议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也一次比一次更贴近以色列的战争目标:救回所有人质、推翻哈马斯统治、避免战后加沙再成安全威胁。所以就结果论来说,这也是以色列“不怕闹大”心态下,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成功勒索,关键就是把握了这两方恐惧冲突扩大、不愿战争继续的“息事宁人”心理。

正因如此,当下以色列对于第三次停火的不断侵犯,其实也就受到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默许与安抚,因为这两方要的从来就是冲突受控,说得更直接,就是别让以色列不开心。因此在哈马斯持续拒绝解除武装的背景下,以色列的反复“除草”,也顶多是被视为施压手段、推进谈判的“必要之恶”,而不是自己必须沉痛宣告“停火破裂”的害群之马。

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算盘

而也正因以色列拿捏了美国与阿拉伯的软肋,现在的内塔尼亚胡可谓有恃无恐,甚至想用加沙战争缓解个人政治危机、建立历史地位,这也就是以色列另一个不能说、但各方同样心知肚明的秘密。

众所周知,早在战争爆发前,这位以色列政坛不死鸟就已深陷贪腐风暴、多次出庭;战争期间,更有不少政坛明星先后挑战内塔尼亚胡,指责其引以为傲的“安全牌”失灵,导致了“阿克萨洪水行动”,同时质疑为何内塔尼亚胡始终拒绝停火谈判、不肯先换回人质再做打算。

而这种内部“逼宫”态势,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喂养了战争:每当批评声浪渐起,内塔尼亚胡就开启新战线,意图转移内部批评。例如2024年10月入侵黎巴嫩,其实就有打击时任防长加兰特(Yoav Gallant)的背景在其中,毕竟后者当时不只民调超越内塔尼亚胡,更是反复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喊话内塔尼亚胡接受停火谈判。

如今加沙战争真的停火,内塔尼亚胡的旧日威胁当然又卷土重来,包括司法案件与内部质疑。川普10月13日对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Isaac Herzog)的提议:“雪茄和香槟,谁会在意这些?为什么不给他特赦呢?”可见他也是在为内塔尼亚胡争取赦免,显然是体察了以色列的汹涌政局。10月18日内塔尼亚胡更公开表示,自己预计参加2026年11月的大选,并且必然大胜。

当然,会否大胜实在不好说,但重点在内塔尼亚胡“希望大胜”。在这种背景下,战后加沙必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内塔尼亚胡的视角出发,只要自己成功解决2007年以来的加沙问题,也就是把哈马斯从加沙连根拔起、其实也就是“20点和平计划”的核心宗旨,届时无论是贪腐丑闻或“阿克萨洪水行动”的爆发,都不过是自己伟大功绩下的小小污点。正如这次恶名昭彰的加沙战争,即便以色列因此声誉扫地、浑身浴血,但只要能够解决加沙问题,流一次血就能确保未来不再流血,何不这次流个彻底?

从这个视角出发,就能理解为何以色列在违反加沙第三次停火同时,也不断轰炸黎巴嫩、进占叙利亚,前者是要迫使真主党解除武装,后者是要确保自己在叙利亚永远有角色、避免大马士革再成伊朗“抵抗轴心”(Axis of Resistance)的关键板块。

对当前内塔尼亚胡来说,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很大程度与以色列安全绑定,解决加沙问题、迫使真主党解除武装、进占叙利亚这三件事,一方面既符合削弱“抵抗轴心”、抗衡伊朗威胁的战略进程,当然也能奠定内塔尼亚胡的历史地位,不论是正面或反面。

到头来,内塔尼亚胡已与以色列及伊朗的漫长战争纠缠在一起,正如美国与阿拉伯也不能自外于加沙的血腥乱局。在关键下一步水落石出前,不论是以色列撕毁协议或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停火都会像“薛丁格的猫”(Schrödinger's cat),好像有又好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