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口误”,将掀起惊涛骇浪
“川习会”可望于后天登场。《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最新评论指出,随著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对台言论的暧昧与交易式外交风格,可能让台湾成为美中博弈的谈判筹码,甚至误导北京误判美国立场。
一、川普的模糊立场引发战略焦虑
文章指出,川普与前任总统拜登在台湾议题上的立场形成强烈对比。拜登在任内四度明确表示“美国将出兵保卫台湾”,而川普则从未做出类似承诺,反而采取惩罚性经济手段,如对台湾商品课征20% 关税,并要求台积电赴美设厂。
二、“放弃东亚”传闻引发波澜
《金融时报》引述华府消息人士指出,五角大楼正研拟将防务重心调整至“西半球”,意味著美国或将缩减在东亚的军事存在。此一传闻在台湾社会引起焦虑,却让中国民族主义舆论振奋,认为“美国终将抛弃台湾”。
作者分析,这类推测虽有夸张成分,但确实反映出川普执政下可能出现的战略重构风险。即使美国减少军事介入,台湾仍具备顽强的自我防卫能力与坚实的国际牵制网络;北京若以武力犯台,仍将面临极高的政治与经济代价。

资料图:韩国釜山
三、半导体是地缘政治的核心命脉
台积电(TSMC)掌握全球约九成先进芯片产能,是高科技产业与军事设备的共同关键。若中国掌控台积电,等于控制全球科技供应链命脉,对美国构成经济安全的致命威胁。
因此,即便川普个人对台湾缺乏情感连结或民主价值共鸣,出于国家利益考量,美国仍难以容忍中国主导半导体产业。
四、“第一岛链”与太平洋权力平衡
评论强调,台湾的地理位置是太平洋战略防线的关键一环,与日本、菲律宾共同形成“第一岛链”,阻止中国海军向外太平洋投射力量。若美国放弃台湾,不仅象征太平洋霸权的让位,也会让亚洲盟友质疑华府的安全承诺。作者指出:“放弃台湾,等于默认中国霸权,也是一种战略自杀。”
五、战争与封锁的两种剧本
根据美国智库的最新评估,若中国全面入侵台湾,将是“史上最复杂、最危险的军事行动”,解放军可能需付出数万人伤亡与百艘舰艇损失。相较之下,海上封锁虽风险较低,却难以持续半年以上,且将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与外交危机。
同时,台湾民调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众愿意奋战到底,显示社会整体防卫意志强烈。
六、结语:川普“口误”恐成战争引信
《金融时报》最后警告,若川普重掌白宫后再度以轻率口吻谈论台湾议题,恐让北京误判美国立场与反应强度,从而引发危险的误判。
作者写道:“若川普真想被记住为缔造和平的总统。就不能用一句失言,意外打开中国侵台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