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价暴跌 民间吐槽惨烈程度

大纪元 2025-10-28 10:46+-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下行,各地房价暴跌的消息此起彼伏。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其房地产市场同样未能幸免。面对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上海市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区域近期推出“房票”安置新政,业界普遍认为,这再次证明上海的房子卖不动了。

市中心引入“房票奖励” 从郊区试点到徐汇核心

上海的“房票”制度最初于去年在金山、青浦、嘉定等郊区落地试点。这项政策为动迁户提供了除实物安置和现金补偿之外的第三种选择:一张具有确定金额和使用条件的“购房代金券”。

近期,传闻已久的浦东区正在酝酿房票政策,而市中心的徐汇区则率先行动。在徐汇区江南新村地块的旧改方案中,正式增加了“房票奖励”一项,标志着该政策正式迈入寸土寸金的市中心。

这次徐汇房票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通用性:房票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新房和二手房,且购买时间可追溯至今年1月22日起。徐汇区的“房票奖励”本质上是一种购房补贴机制。

籍贯为上海的财经大V“梅大师”对此直言:“这再次证明了上海的房子卖不动了。”他表示,过去郊区房票限制在本区内购买,流动性差。而且那些地点都是远得“吓死人”的地方。而徐汇新政的“全上海通用”尽管金额相对房价只是杯水车薪,但“好过没有”,且具有较大的诱惑,目的是鼓励动迁户将补偿金用于购房而非持有现金。

分析:试图打破房价“螺旋式下跌”的恶性循环

“梅大师”分析,徐汇区作为上海市中心绝对的优质区域,其推出房票,核心原因仍是房市疲软。

上海房价暴跌 民间吐槽惨烈程度

图为2024年6月5日,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塔附近的街道。(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他认为,当前许多动迁户拿到现金后,选择“持币观望”,预期房价会继续下跌,打算“等跌到底之后再买”。这种观望情绪导致:越是拖延,房价越跌;房价越跌,越没人买,形成了负面的“螺旋式下跌”循环。房票政策的本质,就是一种强迫资金回流楼市的工具,旨在打破这一循环。

房票背后的强制逻辑 资金锁定与“无形迫害”

上海市民对房票奖励买房政策深恶痛绝。定居在香港的吴女士对记者透露,在房价持续暴跌下,她的多位亲戚在上海和深圳购买的豪宅已经变成负资产,导致他们身心受创。这种个人与家庭的经济困境,正是市场对房票政策做出强烈抵制的根源——政府刺激市民买房,并将补偿金锁死,限制其变现能力。

吴女士引述她的上海朋友陈先生的观点,将房票制度视为一种“邪恶”且“缺德”的做法,因为它实质上构成了对个人财产的“无形控制和迫害”。

陈先生认为,与现金安置不同,房票这笔钱“什么都不可以做,只可以买房”。这剥夺了动迁户自由支配资金的权利,无法用于租房、移民或投资其它资产。

他说,房票通常设有一两年的购房期限,过期则作废,形成强制性的消费压力。他表示,在市场一致预期房价会继续下跌的背景下,这种政策是将动迁户的补偿金“套牢”在持续贬值的房地产资产中,是一种变相的“剥削与压榨”,完全无视个人意愿,是“独裁”的展现。

逼迁 被限制 引发激烈家庭矛盾

上海人彭先生的亲身经历,更揭示了制度设计中的多重不公。吴女士透露,她认识的彭先生,用房票买房后,被迫从市区搬到“郊区的郊区”(如崇明、昆山),这对习惯了市区生活的上海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牺牲和“赶尽杀绝”式的“逼迁”。

过去现金安置可以分到数百万元,兄弟姐妹可以清晰地“分钱”;但现在一张房票只能买一套房,这在有多个继承人的家庭中引发了“怎么样分法?”的激烈矛盾,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和家庭诉讼。

另外,房票的面值远远不够在市区购买同等品质或满意的房产,甚至连买郊区房“都远远不够”,动迁户需要自己“贴钱”才能买到一套房,这让他们觉得在楼价下跌时被迫高价接盘,制度“最最不公平”。

吴女士悲观地总结道,当前的政策导致了一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上海人基本上在上海是见不到的啦。”她认为,真正在市区留下的是有钱人,而那些土生土长、被旧改“赶走”的上海人,只能在郊区安家,成为了被“抛弃的一族”。这种做法被动迁户视为“没道义”“算计老百姓”和“邪恶”的行为。

开发商急于回款 不惜失去利润“以价换量”

上海中介王先生的观点印证了开发商面临的巨大压力。他对记者表示,动迁房之类的房产不能买。因为现在不是好的时间节点。目前房价压力很大。虽然现在租售比已经跌到了百分之三,也不代表可以买房。你看重的是租售比,人家看重的是你的本金!

在王先生看来,房价再也回不到以前了。他说,从本周开始,上海很多新房都在陆陆续续地降价,有些甚至开始打八折了,可能后期它的价格还要降。

王先生提到,现在开发商压力很大,有的开发商为了回款连15%的利润都不要了。开发商无法再依赖高杠杆、高周转模式。资金链压力大过销售利润压力,因此必须快速回笼现金。这导致新房降价成为常态,是为了“生存”而非“赚钱”。

他指出,过去十多年,房屋被视为最稳健的“金融资产”。但当“只涨不跌”的神话被打破,市场心理发生了根本变化。购房者不再相信房价永远上涨。他们现在买房是为了居住,而非投资。这导致人们对房子的“性价比”要求极高。

买方会严格对比新房与二手房、当前产品与未来产品的优劣。王先生提到“新房迭代预期”和“价差拉大”正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如果新房没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如八折甚至更低),购房者宁愿观望,等待更好的地段和更高的得房率(如新建筑规范下的产品)。

“少食多餐”与供应悖论

王先生形象地将当前的开发商比作“有胃病的病人”——实行“少食多餐”策略。过去一次性开盘五百套的景象已绝迹,现在的常态是小批量(几套、几十套)开盘,试图营造热销氛围。许多楼盘开到后期(第五批、第六批)就卖不动了。

尽管市场低迷,他认为土地价格存在悖论:土地不能降价,官方需保证土地价值,未来优质地块的价格只会更贵。难以被市场接受,供应进一步受限,而非优质地块(郊区)供应过剩(占市场80%的库存),地价虽低,开发商不敢拿,供应将被遏制。

上海房产中介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官方政策困境。他说,现在不管官方出台什么刺激政策,都不可能使房价再涨上去。从2023年以来,上海陆续出台了很多楼市新政,目的都是为了稳房价——控制房价不要继续下跌——他们知道根本不可能促使房价再上涨了。

程先生认为,只有彻底放开限购,没有任何的购房条件限制,短期内库存会快速去化,因为很多外地人,会把房子置换到上海,然而官方是不可能全面放开的(例如8月份只放开外环外新房,效果有限,热度仅维持半个月)。

民间吐槽上海房价暴跌的惨烈程度

根据官方统计,2025年9月,上海二手住宅销售均价同比“仅”下跌2.4%,但这无法掩盖局部地区的惨烈跌幅。根据市场观察,上海外郊环区域和部分郊区项目房价,跌幅已达40%,甚至更多,凸显了巨大的库存和流动性压力。

近期上海一楼盘房价暴跌引发网络关注。据网友爆料,上海房东忍痛降价600万出售浦东张江的一套86平豪宅,赠露台,买一层送一层、精装复式,仅卖280万。

而另一博主发帖,徐家汇某房源,半年降价500万。

近日有上海博主发帖,上海房价,暴跌有点狠!2021年房子478万没有卖,现在只能挂243万了,要想成交,恐怕得砍到220万了,直接腰斩。不知道这4年一个人能不能赚到200多万?

值得一提的是,8月14日,上海链家开始隐藏二手房成交价格了。在上海链家官网查询发现,其外网未显示各小区二手房源的历史成交价格;同时,贝壳找房平台上,各小区历史成交的房源也同步显示为“暂无成交价”。

财经大V“火山诗话”表示,在经历了链家不显示成交价后,二手房都被中介打压到痛不欲生的地步。

  • 最新评论
  • 衡山老道

    上海链家隐藏二手房成交价格,企图搅浑市场,可恶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