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公布五年计划 这些关键词令人忧心

大纪元 2025-10-23 14:15+-

中共发表的未来五年规划继续沿袭过去的工业和经济政策,民生议题再次垫底。这令一直呼吁北京转向重视国内消费发展经济的学者感到担忧。

中共周四(10月23日)结束四中全会,根据会后发表的“十五五规划(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公报,民生依然被排在第十位,从内容上看,没有任何超预期表述,甚至不及普遍预期,更没有可圈可点的细节。

虽然中共口头承诺加大力度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但近年来,在优先发展制造业和投资的情况下,民生等长期目标早被抛诸脑后。

而“共同富裕”被提到第一句的位置,但过去中共的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共同富裕”工作已被搁置。公报还提到了房地产,但无任何细节。

完整的中共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于202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公布。

中共仍在实施社会主义计划

根据公报列出的行业发展优先顺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仍被列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之前。

英国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公报传递的信息是,制造业仍是中共政策的核心,对于消费只是“口头上”提振。

— Josephine (@Josephine082322) October 23, 2025

四中全会公布五年计划 这些关键词令人忧心

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三中全会结束,一名武警在人民大会堂旁站岗。(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领导层所谓的提振消费与其巩固制造业规模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悬而未决的矛盾。”他提醒说,“领导层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今天的公报几乎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倾向于哪一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郝福满(Bert Hofman)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点评四中全会说,“中国(中共)仍在继续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计划。”

他表示,公报显示,中国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将继续现有政策,未来只会有“细微的变化”,“没有任何惊奇”。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在比较2020年和2025年的中共五年规划重点任务后指出,两个版本非常相似,包括先后顺序都基本一样。

“最显著的变化是,工业体系现在排在第一位,创新和技术自主化排在第二位。”他质疑说,“为什么?”

中共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国内市场

公报提到了未来十年将面临的挑战,甚至用“风高浪急”、“惊涛骇浪”来形容。

公报称:“(共产)中国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和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的阶段。”

但在如何应对上,公告用了四次“斗争”,使用频率超过五年前的十四‧五计划。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共党魁习近平惯用提法。

在国内,中国存在一系列持续的经济问题,包括需求低迷、房地产危机、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这些问题都加剧了外界对中国长期人口结构的担忧。

四中全会公报暗示,中共将更加转向国内发展经济,或更大范围地断绝与外界的接触。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告诉香港《南华早报》,公报中称“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瓶颈制约因素”,体现了北京将重点转向“内循环”而非“外循环”的决心。

他解读说:“由此可见,领导层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国内市场。”

中共称要投资于人 经济学家质疑

中国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放缓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疲软的国内需求,加上最重要的经济引擎——出口面临美国关税威胁的冲击,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加剧的担忧。

低工资、低社会福利以及工人对失去工作的担忧,使得国内需求低迷,生产商依赖其它国家的消费,并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

中共的产业过剩政策已将中国的整体债务水平推高至其经济规模的三倍。

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王丹(Dan Wang,音译)表示,中国的主要风险是高债务和低通胀并存,并指出中共的经济增长模式“非常脆弱”。

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可能仍会持续一到两年。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国工业领域将首先感受到最明显的价格下行压力,再加上全球需求疲软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两者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商品的价格下行压力。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四中全会公报称“投资于人”,这可能意味着增加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金,但他并不乐观。

他补充说:“北京现在可能还不清楚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流传最广的一则四中全会总结是,中共将告别“改革开放”,进入“长期围城”,从经济繁荣转向“维系秩序”,从社会活力转向“确保忠诚”,从制度完善转向“自我革命”,以清洗取代改革,以恐惧支撑稳定的政权,迈入生存阶段。

“中共空前强调‘斗争’‘安全’‘稳定’,反映空前的不安全与不稳定——标志中共告别改革时代,步入生存时代。”

  • 最新评论
  • destroycancer

    垄断剥削条件的特点,也就是,不存在影响生产力的价值规律的特点: 统计年鉴中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虽然不是全部的工业企业利润,但却是最主要的工业企业利润。 根据价值理论,增加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不会超过工资总额和利润总额的总和。 然而,2010年广义货币增量 115627.30 亿元, 工业企业利润53049 亿元, 工资总额 47269.9亿元, 工资与利润总和100318.9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增量的广义货币是工业企业利润的217%,是工资总额的244%,是工资与利润总和的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6%,增量的广义货币是与工资总额中生产者工资的部分相对立、不属于生产者而只属于剥削阶级的资本和消费手段,是剥削阶级工资的增加,所以,广义货币的增加就是生产者收入的相对减少、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减。

    屏蔽
  • destroycancer

    所以,从生产力只能通过集约化生产来表现自身的要求来说,即便从这种外在的表面现象也完全能够看出垄断剥削对于生产力的限制。

    屏蔽
  • destroycancer

    所以,从集约化的、有组织的计划生产到分裂为分散地使用生产资料但对于生产资料的剥削性质的所有权却是垄断的,这样,垄断的条件使得剥削者获得剩余价值无需价值的生产过程从而不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条件,而垄断条件下分散地使用生产资料又由于是建立在垄断剥削的基础之上从而不存在资本的自由竞争也不是发展生产力的条件,这样,垄断条件下的剥削所能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对于生产力的限制和瓦解。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生产者不断地被从有组织的生产模式中游离出来,而集约化、有组织的生产规模不断变小,赖以糊口谋生的个体户越来越多。另外,对于出口的依赖只不过表明这部分生产力由于经济关系的限制,现在,就生产商品满足消费的观点来看,也只能以不属于民族的生产力的形式存在。

    屏蔽
  • destroycancer

    所以,那些反对合作化的人,既不了解生产力构成本身所需要的条件,也不了解生产力借以存在的条件。在资本主义经济里,不得不通过生产更多的商品来实现利润、从而不得不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利润,在这种资本竞争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条件本身就是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最自然的需要和表现形式,就是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纯粹的技术上的需要,而这一点,就技术方面来说,就生产力构成本身来说,就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所需要的条件来说,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是完全相同的。很明显,如果在已经实现了垄断的条件下、也就是有条件集约地使用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实行‘单干’、‘包产到户’、“企业私有”等剥削性质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它已经切实地实施了这些措施,这样,哪怕是仅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它的真实的经济关系就已经即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也就是说,它既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从而它既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屏蔽
  • destroycancer

    这样做比较,只不过表明,就生产力自身的技术要求和构成来说,无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在社会主义,是没有区别的,就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机器工具,既可以在资本主义经济里面使用,也可以在社会主义经济里面使用一样。区别不是发生在生产力本身,而是发生在生产力借以存在的不同的经济关系的条件,发生在垄断剥削经济对于生产力的使用、资本竞争的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的使用和社会主义对于生产力的使用的区别上,以及这些区别成为了生产力借以存在的不同条件,以至于事情变成了这样,在阶级社会里谈论生产力的时候却总是不得不首先谈论生产力存在的条件。

    屏蔽
  • destroycancer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资本为利润的生产总是导致生产者无法完全购买回他们生产的产品,而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暴发的时候,资本又总是希望社会有能力购买回全部剩余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本的剥削必然导致生产者的消费不足,而资本在无法通过售卖商品实现利润的时候,就不会投资、不会生产,从而生产力也就不会被使用。社会主义不存在对于生产力使用的这种限制,因为它不是为了剥削私利而使用生产力,而是直接为了生产者、国民、无产阶级生产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所以,社会主义条件成为了生产力的使用和发展最具有广阔前景的条件。

    屏蔽
  • destroycancer

    社会主义不是演员的道具,它是非资本、非剥削的经济体系、经济关系、分配制度。改革派、走资派以为根据手中的垄断的定价权可以决定商品价格于是也就认为可以通过手中的定价权把自己‘定价’为社会主义,这是徒劳的。改革派、走资派强调资本、强调利润却把自己说成是社会主义的,这是需要解释的——恐怕这又会成为改革派、走资派的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样,共产党应该是为了实现或者代表已经实现了的非资本、非剥削的经济关系和分配制度的政党。这是衡量它的唯一正确的标准。

    屏蔽
  • destroycancer

    错误不是来自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来自改革派、走资派的剥削的复辟,错误来自于改革派、走资派为了剥削的私利目的而改变了最有效使用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不要糊涂到把所谓的改革开放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也不要把垄断条件看做是衡量社会主义的唯一条件,——否则,在遥远的秦朝,中国的社会主义就已经实现了。

    屏蔽
  • destroycancer

    合作化是为了集中、有效的使用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是提高生产力的条件。建国之前,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而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合作化’也同样会由资本的兼并来实现、由资本家们来完成。(显然,当年那些党内反对合作化的人对于生产力所要求的条件是无知的。)但是,如果有谁就此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那就是完全不明白资本主义条件和社会主义条件对于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影响,那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与资本主义条件相比是更优越的发展生产力的条件,那就是政治上的愚昧和无知。

    屏蔽
  • destroycancer

    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垄断的剥削条件可以使得剥削变得多么的残酷,也就是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垄断剥削集团是多么的残酷。中国的生产者处于一种多么难以想象的不幸的境地!这就是改革派、走资派们当作正面宣传的全部政策包括在农村反对合作化、瓜分公有生产资料、实行包产到户和单干的私有经济、在城市反对合作化、瓜分公有生产资料、实行企业个人所有的私有经济、房地产经济、出口依赖、地方债基建、一带一路等等所有垄断剥削政策实施的全部结果的量化表现!

    屏蔽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