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夫妻内蒙捡500斤蔬菜 一个冬天吃不完
河北一对夫妻从河北燕郊自驾往内蒙古多伦县农田自驾游“捡秋”,意外发现秋收完的田野有许多蔬菜被放弃;他们一路捡拾土豆、白菜、洋葱、甘蓝等,一天捡拾约500斤蔬菜,笑称“捡到的蔬菜足够一家整个冬天吃了”。
“本来是冲著风景去的,没想到抱著一车菜回来的”,拾菜分享成为热搜话题,当事人王女士表示,是农户同意游客带走,两人“像是在寻宝”,花了一天的时间捡了约500斤重蔬菜,装满汽车后车箱。“捡到的蔬菜足够整个冬天吃了,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体验劳动乐趣。”王女士笑著回忆。
夫妻俩说道这些蔬菜是农民觉得品相差、个头小或轻微损伤没法在出售的“边角料”,要是农户再花人工二次筛选,成本就高于蔬菜本身价值了。他们看到都丢在地里怪可惜的,于是就想著都捡回来吃。
“捡回来的菜都放在储藏室,不能储藏的都分给亲朋好友。”王女士说。500公斤蔬菜市价估算约600-800元了,算上来回的油费开销,这一趟下来算是很有性价比,但更多是体验与情绪价值,可比发朋友圈晒风景有意思多了!
据了解,在秋收后的田地捡漏做法由来已久,当地称“捡秋”;在机械化收割后的田地里,愈来愈多劣菜被弃作堆肥。早前多伦县一度有50多辆游客车辆排长龙,上百名游客捡小土豆,当地政府表示欢迎游客来捡,文旅部门还发布“宝藏地图”,附安全提示和文明公约。相邻的太仆寺旗也推出4条“捡土豆路线”,表示有多种作物,实现“一地多捡”。随后有巴彦淖尔市捡辣椒、呼和浩特捡螃蟹路线分享。
这些蔬菜是农民觉得品相差没法在出售的“边角料”。(视频截图)
湖北日报评论指出,社交媒体上,“捡秋”相关话题浏览量破亿,各类教学层出不穷。 “捡秋”的魅力,在于低成本与过程中的松弛疗愈,但落到现实,却频频“变形”:大量游客涌入秦岭,攀折枝干、敲打果树。一些农民种植的作物被破坏性采摘,不少景点垃圾遍布,环保部门不得不出面呼吁“请适度采集”,别让“捡秋”变“薅秋”。
收完的田野有许多蔬菜被放弃。(视频截图)
储藏室摆满捡拾来的各种蔬菜,“够一个冬天吃的”。(视频截图)
机械化收割后的田地里,很多“劣菜”被弃作堆肥。(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