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面停滞 “内卷”将成四中全会焦点
中共20日将召开第20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华尔街日报18日指出,中国正深陷一种竞争过度的循环,这场激烈的内斗正在摧毁企业利润,让劳工陷入残酷的生存竞赛,并助长通货紧缩的恶性螺旋。
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卷”(involution),这是1个原本冷僻的学术词汇,如今却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写照,也是描述这个世界第2大经济体主要问题的关键词。
简而言之,内卷意指即使中国正努力在人工智能(AI)、再生能源、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上追求全球主导地位,其经济的多数部分却陷入恶性竞争的低价循环,正逐步滑向全面停滞的边缘。
随着美国和中国的贸易紧张再起,川普政府押注中国经济的这些脆弱点,将使北京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并认为美国可借加征关税、打击中方出口,来施加更大压力。
“内卷”将是中共高层在四中全会上的焦点议题之一。 该会议将讨论下一个5年计划,面临如何在创新与过剩之间取得平衡的高风险抉择。 技术创新预料仍是北京蓝图的主轴,但这种产业政策可能反而加剧生产过剩与价格战。 决策者也同时考虑新的措施以刺激内需。
报道指出,“内卷”这个词不会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中。 在人类学上,“内卷”原指一种“没有进展的变化”(change without progress)。 一般而言,它意指过度竞争,但如今已成为一系列经济病灶的代名词,尤其是通货紧缩与产能过剩。
“内卷”最早在2020年于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起来,当时主要被年轻人用来形容他们在教育与职场中面临的无尽压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所长项飙指出,“整个游戏毫无意义、令人崩溃、筋疲力竭。 他们想逃离,却找不到出路,因为所有人都在做相同的事。”
此后,“内卷”也被延伸用来形容产业中供需失衡导致的激烈价格战现象。 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中国扩大对制造业的依赖作为增长引擎,通过补贴与贷款扶持企业,尤其集中于政府偏好的高科技领域,例如电动车与太阳能板。 与此同时,房市萧条削弱消费者的信心,家庭倾向储蓄、减少支出。
当商品太多而需求不足时,企业便会降价吸引消费者,出清库存。 以汽车业为例,中国有超过100家电动车制造商为求生存而厮杀。 今年稍早一轮低价促销后,部分比亚迪车款售价甚至低于8000美元。 根据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的调查,今年上半年仅3成经销商有盈利,近4分之3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车。
这种低价促销短期内或许会让消费者受惠,长期却会让企业被迫削减成本:压低工资、冻结招聘、裁员、甚至压缩整条供应链的利润空间。
劳工压力也急遽上升。 中国受薪阶级早已抱怨所谓996工作制(早上9点到晚上9点,1周6天)。 如今,他们甚至自嘲已变成“007”(0点到0点,1周7天)。
报道指出,中国过去也曾经面对产能过剩,但经济学家指出,这一轮的规模更广、影响更深。 上一次严重通缩约在10年前,过剩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与钢铁等大宗商品行业。 北京当时通过“供给侧改革”设立产量配额、推动合并、关闭“僵尸工厂”。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正深陷一种竞争过度的循环,摧毁企业利润,让劳工陷入残酷的生存竞赛,并助长通货紧缩的恶性螺旋。 (法新社)
如今情况不同,各种行业的民营企业都受到波及,使中央政府难以透过行政手段全面调整。 经济成长放缓、房市低迷、青年失业率高,让政策空间更受限。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内卷,必须重塑整个经济结构,让消费成为主导力量,而非继续依赖投资与制造业。 否则,“内卷”将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追求“产业自主”与“科技领先”所付出的代价。
澳洲麦格理金融集团(Macquarie Group Ltd)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指出:“内卷既是中国模式的特征,也是它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