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悄用2大武器讨回对美主导权 美官员哀叹
美中贸易战持续升温之际,北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尽管美国总统川普试图以关税与制裁重建美国制造业基础、遏制中国崛起,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利用稀土与制造业优势,重新掌握对美谈判的主导权,并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占据关键地位。
彭博社报道,今年以来,川普将关税调升至自1930年代以来最高水准,并迫使多国投入数千亿美元的投资以避免更高惩罚性关税。同时,他力推建立替代性的稀土供应链,甚至让五角大楼入股MP Materials公司,以重启美国加州曾为全球最大稀土矿场的生产。然而,在巨额政策宣布背后,障碍重重——从高工资与复杂监管,到移民政策收紧与外国技术人才流失,都让“重振制造业”的蓝图步履维艰。
与此同时,北京则以中央集权式的产业计划稳步推进。从“中国制造2025”到新能源、芯片与电池技术,中国正精准部署产业战略。习近平明白,制造业是中国的地缘政治核心力量——它支撑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让北京能在全球贸易与科技战中还击美国,甚至在极端情境下具备长期抗衡的能力。
不过,习近平的强势制造业策略也有风险。过度依赖出口,使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同时伴随不信任。多国已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墨西哥考虑对中制汽车课征高达50%关税,欧盟则研拟要求中国企业若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交出部分技术。
面对这些挑战,北京仍坚持不放松制造业控制,也不愿采取刺激消费的“撒钱政策”,担心引发通膨或削弱劳动意愿。习近平相信,中国的长期实力不在金融或资本市场,而在实体产能与科技突破。
美中贸易战持续升温之际,北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正如一位美国官员坦言:“过去30年,我们把自己挖进了一个大坑,要爬出来可不容易。”与此同时,中国正押注在经济压力全面爆发前,抢先达成关键科技突破。
如今,习近平或许不再高调对抗,但他从未放弃影响川普与美国的机会。透过稀土、制造业与科技创新,他正在改写一场无声却深远的权力角力——一场属于21世纪的“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