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前夕,传多家央企禁员工出国
中共四中全会前夕再度收紧对国有体系的出境管理。从金融机构到央企,从“年度限次”到“全面暂停”,多重信号显示当局正以“风险防控”之名,推进一场针对体制内人员的跨境行动监控升级。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反映出体制内政治信任的进一步收紧。
中共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北京某央企员工向记者记者表示,他们内部流传一份临时通知写道:目前所有有出国计划的人员全部暂停。行政与外务部门正在起草正式文件,在文件未发布前,请各部门通知所有员工暂停出国事宜。如有紧急必要项,请另行报备。通知结尾强调:无论持有何种签证,均须停止出国,各部门务必宣导到位。
多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该指令虽尚未形成正式文件,但部分央企已口头执行“出国一律暂缓”的措施。
员工:护照被集中上缴 出国审批冻结
一位央企员工马先生表示:“通知是在十一黄金周后才下来,部门主管要求我们(刚回国的员工)上缴护照,连普通员工也被要求交回。现在出国审批都冻结了,我猜上面可能是要节省外汇。”
另一位参与人事工作的消息人士披露,央企与国企体系的出境管理正进入新一轮收紧期:“我听领导说,最近所有出国项目一律暂停,估计将重新调整流程。”
涉外、能源、金融单位率先执行
受访者表示,自10月10日起,涉外与能源类央企首先执行口头“暂停”指令,随后交通、建设、科技等行业的多家单位也陆续通知冻结出境审批。一名北方地区央企员工刘先生说,公司这几天要求全体员工将护照交回人事部门统一保管,理由是“防止文件未定前出现管理空白”。
202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前,安保人员在现场值守。(Photo by 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消息称,这类通知多以内部口头或简讯形式传达,尚无公开文件可查。多名接近国企外事及纪检系统的人士透露,这类“预执行”措施常在政策正式落地前出现,用以“先控节奏、后补程序”。一位曾任央企外事主管的退休人员分析:“这样的做法在体制内并不罕见,尤其当中央部门有新规待发时,下级通常会提前采取稳妥措施,宁可多停几天,也不要出问题。”
早在十一前夕,多位知情人士就已披露,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内部已口头要求处级及以上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年仅可申请一次出境,且需逐级审批;该做法尚未见公开红头文件。黄金周结束后,相关政策延伸至部分央企与地方国企员工。
不过,刘先生说,目前尚不清楚中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旗下所有企业员工是否都被限制出境,或仅部分行业执行。也有观点认为,相关指令或仅属临时措施,未必会上升为正式政策。
四中全会前夕 政治气氛紧张
此事发生在中共四中全会召开前夕,突如其来的护照收紧政策在体制内引发诸多猜测。多名受访人士形容:“现在气氛很紧张,高官们足不出户,很多原本能讲的话现在也不敢说,不清楚高层意图。”他们普遍怀疑此举与四中全会有关。
熟悉政策制定过程的观察人士程为民(化名)分析指出:“这波‘暂停出国’可能是风险防控逻辑的延伸。近年中央对国有资产与人员外流问题格外关注,出国行为不再仅被视为个人行程,而被纳入‘政治安全’范畴。”
他补充说:“过去讲的是防贪腐、防外逃;现在讲的是政治忠诚与敏感信息安全。”
一名政策研究人员亦表示,特别是掌握资金流、能源战略与海外投资项目的单位,被视为“高风险群体”。他认为,这类口头指令多属临时防控措施,但政治信号十分明确,即四中全会前,中共中央希望全面掌握体制内人员动态,防范高风险岗位人员“非受控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