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抢”,它能疯多久?
随着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黄金今年以来价格涨幅已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黄金领衔的有色金属板块,近期表现同样强势。
其中,铜作为“工业晴雨表”格外引人关注。近期,随着上游供应端扰动明显,全球进入了“抢铜模式”——10月以来铜价持续高位运行,一度创下15个月以来的新高。
赚钱效应更明显的资本市场,有色金属板块今年以来格外亮眼,其涨幅甚至领先于半导体、硬件设备,铜板块更不乏紫金矿业、江西铜业、洛阳钼业等翻倍牛股。
“新高”背后
持续高位的价格,成为全球“抢铜”的一个重要缩影——10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一度创下15个月以来持续高位;国内方面,沪铜主连合约9月30日收盘报83265元/吨,创下2024年6月以来新高。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期铜价快速上行并创出多月新高来自三个结构性原因:供需缺口扩大,AI算力与全球电力投资拉动铜需求;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美元贬值;避险情绪升温,金银比价带动铜价。
而近期铜价的急涨,直接原因是供应端的“黑天鹅”事件。
国庆前夕,印尼Grasberg铜矿因事故停产致供应中断。该矿区是全球主要的铜矿和金矿产区之一,每年铜产量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约3.5%。而有业内人士解释,因为铜的供需本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即便是1%左右的供给变化,也可能会导致供不应求。
基于此,高盛等机构将此事定性为“黑天鹅”,并预计未来12个月至15个月内将造成50万吨的铜供应损失,占全球2%,产能最快2027年恢复。
不仅是矿端“短缺叙事”被强化,从需求端看,全球显性库存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国内“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叠加产业政策扶持,使得电网投资、新能源及家电等领域对铜的刚性需求形成支撑。
进一步看,近日铜价上涨也并非简单的短期波动,而是中长期的趋势使然。
“铜是未来的新石油。”高盛在今年9月25日发布的研报里如是形容。高盛指出,电网升级、AI与新能源三大需求形成“三重共振”,正在重塑铜的需求格局。
铜不仅是简单的工业金属,更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尤其在新能源和算力领域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是燃油车的数倍;AI的运转根基是算力,而算力的实现从芯片到电网都高度依赖铜。
但铜的供应,却难以“跟上”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盛在研报中指出,新铜矿勘探开发周期长达5到10年,过去十年投资不足导致2025至2030年全球铜矿供应年均增速仅1.5%,叠加智利、秘鲁等主产国的地缘政治风险,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更深层看,铜的金融属性也在本轮行情中有了生动显现。
铜和黄金同属有色金属,价格走势和宏观基本面密切相关。期货行业资深人士、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景川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对于铜来说,金融属性与美元流动性重新主导其定价逻辑——铜与黄金、比特币构成的“再通胀组合”交易频次增加,美联储政策路径、美国实际利率及美元指数对铜价的瞬时冲击效应明显放大。
“国际金价刷新4100美元/盎司纪录,白银突破50美元/盎司,大宗商品整体获得对冲‘硬资产’资金流入,铜作为‘经济晴雨表’被同步增配。美元回落、风险情绪升温的宏观预期,直接推升铜的金融属性溢价。”景川解释。
股价狂飙
资本市场对铜的反应,甚至更为强烈。受产品涨价、下游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近期多家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出现明显异动。
以10月9日为例,A股市场有色板块集体爆发,掀起涨停潮,其中,江西铜业、北方铜业、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山东黄金、赣锋锂业等16只个股涨停。
而拉长时间维度,2025年以来至10月14日,有色金属板块涨势强劲,板块涨幅为69.34%,甚至领先于火热的半导体(涨幅56.76%)板块。
对此,王红英直言,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保持较为稳健的上涨行情,直接得益于黄金、铜等相关金属价格上涨带来的公司营收增长与利润提升,进而推动相关板块股价进一步走高。
具体看,铜板块概念股涉及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及应用等多个环节。其中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包括全球第四大铜矿企业紫金矿业,国内阴极铜生产龙头、铜资源储备居首的江西铜业,拥有刚果(金)TFM、KFM等顶级铜钴资源的洛阳钼业等。
这些有色板块的龙头企业,在今年实现了业绩与股价的双重爆发式增长。
以紫金矿业为例,截至10月14日收盘,其A股年内股价涨幅达99.47%。公司同样在今年9月实现港股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即暴涨超60%。对应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紫金矿业营业收入1677.11亿元,同比上涨11.50%,归母净利润232.92亿元,同比上涨54.41%。
再看江西铜业,今年以来公司A股股价涨幅达92.41%,港股股价涨幅更是高达179.89%。从业绩来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69.6亿元,同比下降4.9%;归母净利润为41.7亿元,同比上升15.4%,实现“减量增利”。经营而言,公司阴极铜、铜加工产品、白银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同比增长,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8.71亿元,同比增长159.2%。
不可忽视的是,铜业股市场情绪的升温,也来自政策层面。
2025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正式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充分体现了铜产业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于2025年8月28日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 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更进一步看,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现有产能降本增效、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方式,优化铜冶炼行业的产能结构,促进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因此被视为行业“反内卷”的重要信号,这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为有色板块的估值提供想象空间。
波动加剧,注意投资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铜价的涨势还能持续多久,或者说,铜价有可能对标黄金、走出持续猛涨的行情吗?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即便是长期的供求逻辑缺口明显,短期来看铜也不尽然“稳了”。高盛研报提示,虽然长期看好铜价,但认为市场短期内仍将保持供过于求,短期价格上行空间受限。
另一方面,市场始终存在不确定性波动。就在10月11日,铜价迎来“暴跌”,10月11日川普在社交媒体威胁“若中国不撤销金属出口管制,11月1日起对华全部商品加征100%关税”,当天LME铜盘中一度暴跌逾5%。
王红英分析,铜价在上涨后出现大幅下跌,直接原因是短期内政策等外力影响:川普近日针对中国金属出口管制措施表态将进一步提高关税,导致市场预期反转;市场一方面存在供给缺口,另一方面库存销售因关税影响出现滞缓,从而导致铜价暴涨后暴跌。
与铜价“同此凉热”,有色板块相关上市公司亦受到较大影响,铜业股高位回踩,甚至一度出现较大跌幅。王红英提示,短期铜价的震荡,也导致该板块上市公司出现较大的短期震荡行情,因此投资者在对相关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时在市场风险之外,也应注意短期的价格风险。
比如江西铜业在2025年半年报提示风险称,由于铜、黄金、白银等金属的资源稀缺性,受全球经济、供需关系、市场预期、投机炒作等众多因素影响,价格具有高波动性特征;洛阳钼业亦提示,公司主要运营项目分布于中国、刚果(金)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要面临一定的地缘政治及政策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
不过,回归到铜的基本面,其上涨趋势仍在。王红英判断,从结构性因素看,中长期铜市场仍大概率维持较稳健的多头态势。
方正证券判断,预计2025年四季度铜矿供给增速可能转负,2026年行业供给紧张格局基本确定,短期供给扰动成为核心催化剂,中长期逻辑顺畅,看好铜价上涨趋势。
“长期看,新能源用铜占比将由11%升至25%,铜矿公司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板块‘周期公用事业化’估值重塑尚未结束,回调后仍有一定的战略配置价值,但投资者仍需注意其中的市场波动风险。”景川补充。
(本文不做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