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极好的日子

梳子姐 2025-10-07 12:36+-

今天是10月7日,一个极好的日子。

因为昨晚看到有位朋友发圈说,“历史上的今天,1976年10月6日文革结束。”

长达10年的浩劫终结,开启了民族的新生,造就了亿万人民的幸福,确实值得人心铭记。

自此之后,一个个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性变革不断出台,其中最令人钦敬的就是恢复高考。

如果没有高考,真不敢想象我们现在会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学而优则仕”也是全社会的集体共识。

除了在包公戏《铡美案》里,包拯曾发自肺腑地劝告秦香莲:“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读书你莫做官”,其他任何场景都是鼓励读书做官的。

同时,体制内的一些选人政策也与此进行密切互动,积极主动遴选高学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壮大干部队伍的基本盘。

尤其以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为代表,许多高学历毕业生,无论学什么专业的,只要自己想干愿干,都能获得“为人民服务”的宝贵机会。

更重要的是,顶着清北名校的光环,这些人只要没有明显失误,都能在前半程获得职业优势,年纪轻轻便担当重任,得到快速晋升。

今天是一个极好的日子

国庆节前,有位81年出生的清华工学博士提拔到正厅级岗位特别引人注目。

从学业上看,他拥有清华的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25岁便毕业,绝对是个学霸型选手。

由于名校教育背景打底,很快纳入视野,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参加工作19年,历经11个岗位,从工程师到科员、副局长、局长,从镇长到、团委书记、副市长、区委书记,以及国企董事长,履历可谓无比完美。

但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他在每个岗位上工作时间都没有超过三年,基本上就一两年左右,最后一职岗位甚至只有9个月,像极了蜻蜓点水。

古人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就算一个人能力卓越超常,如果频繁地更换岗位,也是很难有所作为、得到锻炼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思路,有什么责任担当,有什么政绩作为。

前些年,有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年轻干部拔得太快,动得太频,眼花缭乱的履历背后是过度明显的路径设计,是为提升而提升的有意识培养,最终能力素质跟不上职务晋升的步伐,到头来不堪大任。

最后实在没办法,发明了一个词叫“墩苗”,把那些提得过快的干部摁在下一职岗位上扎实锻炼,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亡羊补牢。

对于特殊优秀人才确实不能按部就班,但是也不能只搞小步快跑,不让他们埋头苦干向下扎根,关键岗位上至少干满5年一个任期,才能看出来是骡子是马。

如若不然,就会让那些年轻干部非常浮躁,屁股没坐热便惦记着下一步的好事,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不是能材干将,而是投机取巧的官油子,并不利于党和人民的千秋事业。

年龄和学历固然无比重要,再重要也比不过人心口碑,只有首先干出政绩,赢得老百姓的认可,再去比较年龄和学历,这才是选人用人的正确逻辑次序。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扎根州郡干出实绩,生于卒伍功勋卓越者,才有资格拜将入相。

总归离不开两个字“实干”,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就没有说服力,就没有威信。

组织干部公示,核心要素不是公开他们年龄多大、履历多么精彩,而是他们为人民群众做了哪些能拿得出手的实实在在业绩。

以实干向时代作答,凭实绩向人民交卷,越是年轻人越需要准备好这张试卷。

  • 最新评论
  • 抽烟者

    文革造就结束了,但文革欲孽还在领导着我们。

    屏蔽
1